宋代皇帝與士大夫是如何共治天下的?

兩宋時期,中國傳統封建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傳統上,一般的看法是兩宋時期皇帝的專制權力得到了繼續加強。比如,宰相再也不能和皇帝坐著討論事情了。在三省六部之後,又整出個樞密院來負責軍隊指揮,權力格局持續分散。

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卻並非如此,兩宋時期在事實上形成了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


宋代皇帝與士大夫是如何共治天下的?

深入人心的“公天下”理念。

兩宋時期,政治氛圍寬鬆,士大夫敢於上書言事,也敢於發表限制君權的言論。南宋高宗時期,御史方廷實在和高宗皇帝對話時,明確指出:

天下者,中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這是直截了當的告訴皇帝,這天下不是一個人的,是我們大家的。

另一名御史劉黻也說:

天下事當與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這意思是說天下事要大家一起來商量,皇帝一個人說了算是不行的。


宋代皇帝與士大夫是如何共治天下的?

南宋孝宗算是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從管理上來講,領導太能幹往往就會束縛屬下的手腳。宋孝宗就是這樣,有段時間什麼事都他一個人說了算,也不和大臣商量。一時間,朝中文武便形成了一種風氣,就是不主動管事了,只等皇帝下令。

這時,就有大臣徐誼站了出來,指出孝宗這種做法只能使屬下變得木訥,真到了那時候,你皇帝和誰去共享富貴呢(陛下誰與共功名乎?)

宋孝宗聽了,也只能撓撓頭皮不說話。

大學問家程頤提出一個理論,就是”天下治亂系宰相“。這意思也很明確,國家治理得怎麼樣要由宰相來負責,把宰相的責任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更有人指出,理想的政治狀態就是“權歸人主,政出中書”。也就說權力皇帝掌握,但交給宰相部門去實施,頗有虛君實相的味道。

所以,兩宋時期,統治階級內部”民主“氛圍已十分濃厚,這天下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已經基本形成了共識。

宋代皇帝與士大夫是如何共治天下的?

約束皇權的立法。

正是有了”公天下“的理論基礎,兩宋皇帝在自我約束上也十分到位,建立了一系列的機制來約束皇權並能做到自覺遵守。

一是立誓約。據宋人葉夢得筆記記載,稱開封太廟裡立有一塊碑,碑上刻著宋太祖趙匡胤的誓約,主要內容是要善待周世宗子孫,不得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的人。

這是宋代皇帝對皇權的自我約束。

當然,後世也有很多人懷疑誓約真偽,因為趙匡胤並非沒有殺過大臣,而且對周世宗子孫也並不是非常得好。但不管怎樣,殺大臣不是兩宋的主流,相比其他朝代,兩宋已經非常好了。

連蘇軾也說:”自建隆以來,未嘗罪一言者。“建隆是宋朝第一個年號,就是說從宋朝開國以來,沒有以言論將人定過罪。

宋代皇帝與士大夫是如何共治天下的?


二是守制度。兩宋皇帝對於定下的制度一般都能夠比較好地遵守。有一次,趙匡胤要做一個熏籠。但是,幾天過去,這熏籠還沒送過來。趙匡胤大為不爽,這熏籠又不是什麼大玩意,他搞不懂為什麼要弄那麼久。

左右告訴他,熏籠雖小,但手續複雜,所以一時半會弄不好。趙匡胤大怒,把宰相趙普叫來一頓臭罵,你定的什麼制度?我沒當皇帝的時候,花幾十錢就可以買個熏籠,現在當了皇帝幾天弄不來。

趙普回答,這個制度是為了預防腐敗設計的,有了這個制度,後世的皇帝如果要搞腐敗就沒那麼方便了。趙匡胤一聽還真是這回事,馬上轉怒為喜,連說這個制度好,熏籠不熏籠的就先放一邊吧。

宋代皇帝與士大夫是如何共治天下的?

”政歸中書“的政體。

這是宋朝繼承唐朝的制度。唐宋時期,宰相機構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並且形成了一套比較規範的制詔制度。一項命令或政策的出臺,首先需要中書省發文,然後交門下省審核,門下省如果覺得有問題,就退回中書省,如果覺得可行,就流轉到尚書省執行。

詔書如果沒有經過中書、門下,直接下到尚書省,那它就是不合法的,尚書省有權不予執行。但是,皇帝終歸是皇帝,總喜歡利用各種方式刷存在感,讓大家明白這天下終究是姓趙的。於是,便有一些皇帝繞過宰相機構下發詔書,以亂封官職為多。

比如宋仁宗,這位廟號為“仁”,如此仁愛的皇帝,也曾三不五時直接下旨任命官員。當時的宰相杜衍不給仁宗一點面子,所有不符合規矩的文書到了他那裡都被扣而不發。待文書積得多了,便打好包當面交給仁宗。

仁宗對此居然毫無辦法,只能尷尬地笑笑,稱杜衍“助我多矣”。

宋代皇帝與士大夫是如何共治天下的?

君臣協商的“廷議”。

“廷議”是指對於人事任免等重大決策,必須經皇帝、大臣在朝堂上商議後才能決定。未經廷議的重大事項,即使有皇帝命令,宰相機構也是可以不執行的。許多事即使有皇帝撐腰,但過不了廷議這一關,也是白瞎。

宋孝宗是個圍棋迷,於是就在宮裡專門養了一個叫趙鄂的高手,每天陪著下棋。趙鄂把宋孝宗伺候得十分開心。一來二去,趙鄂膽子也大了起來,開始向宋孝宗要起官來。

按理說,皇帝封一個官還不是一句話的事?但是,宋孝宗居然擔心自己的話不好使,說我下個旨是沒問題,但恐怕外廷不肯放行。這話說出來哪像個皇帝的樣子?

隨後,宋孝宗問趙鄂外廷有沒有比較熟悉的官,意思是這事要裡應外合,外面有人提,我這邊一準,這就成了。趙鄂一拍大腿,有了,當朝的葛中書與自己有舊,可以去試試看。

趙鄂去了葛中書家,請葛中書幫忙。沒料到,葛中書說依照情分,我應該幫你。但是,這樣一來,就壞了規矩。所以,即使有聖旨來了,我也一定扣下。這就是毫不客氣地回絕了趙鄂。

趙鄂心裡委屈,把事情告訴了宋孝宗。結果,宋孝宗也是束手無策,當然更不敢責難葛中書,最後只能安慰趙鄂“秀才難與他說話”。

結語

兩宋雖然軍事不行,但政治氛圍的寬鬆,言論的自由在中國曆代封建皇朝上是少有的。中國的皇權專制,在兩宋時期劃了一條向下的曲線。儒家“虛君實相”的理念,在兩宋得到了部分實踐,在某些地方,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的格局,造就了宋代獨特的政治風格。

參考資料:《宋史》、《貴耳集》、《歐陽文忠公集》、《續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