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书中缺失的情节:美国大萧条中,罗斯福还受到了身边人的抵制

20世纪初,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陷入了大萧条中。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罗斯福。升任总统后,罗斯福实行了有名的“罗斯福新政”,将国家带出经济泥沼。直至如今,罗斯福的名字也是如雷贯耳。实际上,在1936年,罗斯福开启了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之时,他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顶峰,以百分之六十一的大众选票和几乎所有的选举人选票,赢得了美国总统选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压倒性胜利。

历史书中缺失的情节:美国大萧条中,罗斯福还受到了身边人的抵制

也许你会说,哇,这些罗斯福实施任何政策,岂不都会顺顺利利、无人可挡?这你可就错了。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除了总统之外,还有国会和最高法院,彼此形成制衡之势。所以,即使如获得了国民认可的罗斯福,此时也有烦心事、也有绊脚石。在当时,对象就是最高法院。

历史书中缺失的情节:美国大萧条中,罗斯福还受到了身边人的抵制

罗斯福在1937年1月正式第二次就任总统时,最高法院已经通过了一系列判决摧毁新政。比如,文科生们肯定都记得的,新政举措之一全国复兴总署,在1935年被最高法院投票废除,投票结果居然是9:0。1937年,最高法院还表示,运用政府权力缓解大萧条带来的损失这一新政概念,是不合法的。由此看来,罗斯福之后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法案势必要被最高法院推翻,无法实施。


罗斯福可不是坐以待毙之人,他决定予以反击。方法是将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人数由九人扩充为十五人。多增设的六名,得是支持新政的自由派人士。可想而知,罗斯福面对的压力和将面临的阻碍会有多大。


至于罗斯福是怎样一步步取得最终胜利,心满意足的,还请期待后续的解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