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飢餓站臺》的六層隱喻:道盡了不平等的階層、嗜血的規則


拆解《飢餓站臺》的六層隱喻:道盡了不平等的階層、嗜血的規則


“這個世界上有三種人:上層人、下層人和掉落的人。”

2020年,西班牙電影《飢餓年代》獲得第34屆西班牙戈雅獎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新人導演提名,電影用飽含寓意的灰色色調,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驚悚的故事。

在一個反烏托邦社會,人們或是自願、或是被迫關在“監獄坑”裡,這裡是一個有333層的封閉“垂直監獄”。每一個樓層的四面都是灰色水泥牆,住著兩個人,中間是四方形的坑。

每天裝滿食物的平臺從零層緩緩落下,短暫地停留在每一層,讓每一層的人進食。但是問題是:越往下食物就會越少、最後稀缺直到沒有。同時,這裡的人每個月會在麻醉中,被送到不同的樓層,這個月是高層,那麼下個月就是低層。

叫格倫的男人自願進來,為了6個月後拿到“證書”,影片沒有交待是什麼“證書”,我們姑且認為是一個自願“戒菸”、自願管理的證書。每個進來的人都可以帶樣東西,格倫帶了本書——《奇思異想的紳士堂吉訶德》。這是一個理想化的人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想法變了。

《飢餓站臺》包含了多層隱喻,每一層隱喻都細思極恐。

你品,你細品。


第一層:下墜的樓層

韓國電影《寄生蟲》裡有一段劇情,屋主一家深夜回家,瓢潑大雨中司機和他的子女狼狽地回到地下室的家裡,要經過一段長長的樓梯,那層樓梯順坡而下,地勢在一點點地降落,寓意著他們所處的社會階層在下落。

在《飢餓站臺》中,樓層也寓意著“你”當下所處的階層,呆在高層的人,可以有充足的、美味的食物供應,而越往下就會面臨食物匱乏的現實。但是,與現實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每個月每個人都會換層,他們會被“管理者”送往不同的樓層,這個月高層,下個月低層。

第一個月,格倫的“層友”叫崔馬格斯,是一名上了年紀的老頭,崔馬格斯告訴格倫,他在26層、78層、43層、11層、79層、32層、8層……不斷地來回,而他上個月呆的樓層是132層,食物到了這層,什麼都不剩了,那個月他所有的問題——只剩下一個,那就是“吃什麼?”


拆解《飢餓站臺》的六層隱喻:道盡了不平等的階層、嗜血的規則


第二層:堂吉訶德

上層的人,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而底層的人,在極端的飢餓狀態下,要麼餓死,要麼殺戮“層友”,食人肉飲人血換取生存下來的機會,以便下月輪換到高層。

男主格倫是個理想化的人,從他帶進來的物品——書中就能看出來,他寄希望於人們的理性、自我約束。當崔馬格斯告訴他,食物在這裡比什麼都重要,人們為了食物可以不惜一切。格倫卻天真地認為,讓上層的人定量進食,底層的人不至於餓死。

定量取餐,可行嗎?

我們知道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小說,主人公堂吉訶德行俠仗義,提著矛與風車做戰,吃了不少的苦頭。“堂吉訶德式”的理想化行為是被現實打臉的。

影片裡,還有一個人物——“監獄坑”管理者伊莫古裡,也是一名類理想主義者。伊莫古裡得了絕症,不久將與世長辭,當崔馬格斯被殺後,她選擇與格倫做“層友”。她告訴格倫,他不適合這裡,原因是別人帶進來的物品是:槍、十字弓、棒球棍、高爾夫球杆……只有他是書。

其實,伊莫古裡又何嘗不是。

她和她的狗,每天輪流吃東西。今天,她吃;隔天,狗吃。她還為下層的人分配好食物。她認為,“如果每人只吃所需要的,食物就能抵達最低的樓層”;她對樓下的人喊,“你們已經得到足夠生存的卡路里,給下層的人留些吃的。”她認為,管理局定的規則是沒有問題的,在這個垂直自我管理中心,激發的是“自發團結”。

可是,一次次的分配、一次次的叫喊並不見效,直到已經接受了現實的格倫威脅向食物拉屎,才讓下面的人老老實實地端起了伊莫古裡配好量的食物。改變,不是自發的,也永遠不會是自發的。理想主義者往往寄希望於自發改變、寄希望於人類的理性、寄希望於人們的自覺,但是當食物、卡路里成了你最需要的東西時,“獄友”露出了本性,為了爭奪食物可以傾軋、爭鬥、朝食物吐口水撒尿,甚至屠殺。


拆解《飢餓站臺》的六層隱喻:道盡了不平等的階層、嗜血的規則


第三層:平臺上的食物

影片裡色彩明亮的片段,基本上都是零層的廚師們在準備食物、製作食物。美味的食物被做好以後,擺放在平臺上供給“監獄坑”裡所有人食用。

食物,在這裡就是一切。它是現實中的權力、財富、教育和機會,是現實中的稀缺資源。

只有處在上層的人,才能吃到最好的、最美味的食物,拿到最好的資源。

第四層:加強版的武士刀

前面已經說過,進入“監獄坑”的人都可以選擇一樣東西隨身攜帶。格倫選擇的是:一本書。崔格拉斯選擇的是:武士刀,加強版的,刀刃越用越利。

崔馬格斯來得時間久,他早已經摸透了“監獄坑”的生存規則:強者恆強。怎麼才能強大、強壯?怎麼才能當你淪落到底層、沒有食物時,還能生存下去?

只有一個辦法——殺戮。


拆解《飢餓站臺》的六層隱喻:道盡了不平等的階層、嗜血的規則


在格倫之前,他通過殺死手無寸鐵的“層友”、食人肉、喝人血而苟活到了現在,當第二個月他和格倫一覺醒來,發現兩人從48層掉落在了171層時,他仍然要用這招苟活下去。

崔馬格斯趁著格倫入睡時,將他綁了起來,告訴格倫,“在這裡,要麼吃人要麼被吃。”而所謂的友誼,在飢餓面前,將會消耗殆盡。他稱格倫是“待食的蝸牛”,在食用前需要讓“蝸牛禁食”,以便淨化“蝸牛的腸胃”。

殺戮,需要武器,武士刀就派了用場。而格倫手中的書,一無所用。

“你有一本書,我有一把加強版的武士刀。你沒有權利發號施令。”崔馬格斯道出了“監獄坑”的生存規則——當理性失去、當瘋狂瀰漫時,為了爭奪資源,只有擁有“權力”的人才有發言權、也才掌握話語權。武士刀,給了擁有它的人“發號施令的權力”——暴權。


拆解《飢餓站臺》的六層隱喻:道盡了不平等的階層、嗜血的規則


第五層:亞裔女子、黑人和智慧長者

生死一線間,有了轉機,格倫被一位亞裔女子救了下來。

關於這名亞裔女子的來歷,影片有兩處交待:一處,格倫剛進來時,亞裔女子坐著裝滿食物升降平臺下來,崔馬格斯說“她是一個母親,每月從所在的樓層下去,尋找她的兒子。”另一處,前管理員伊莫古裡告訴格倫,“沒有孩子,她是演員,進來時是一個人,她想成為亞洲版的瑪麗蓮夢露”。

而且,伊莫古裡聲稱,這個“垂直自我管理中心”沒有16歲以下的孩子。

但是,伊莫古裡的話是否可信呢?或者說,她也未必是真正的知情者。在後面的劇情,格倫和一名黑人為了打破這裡的“規則”降落到了333層,而伊莫古裡聲稱“監獄坑”共有200層。

不管亞裔女子是為了找兒子,還是別的原因,總之她每月坐著“食物平臺”降到底層,一腔孤勇的行為還是啟發了格倫——“下去,為了再次上去。”


拆解《飢餓站臺》的六層隱喻:道盡了不平等的階層、嗜血的規則


格倫第五個月醒來,發現自己升到了第六層時,他並沒有像同層的黑人那樣欣喜。黑人巴哈拉特帶著繩索進來,他把繩子扔給第五層的人,幻想著爬到頂部,卻被第五層耍了。

於是,格倫說服他,一起打破“監獄坑機制”——把食物送到最下層,這樣才能拯救所有的人。他們的策略是:前50層的人禁食一天,從第51層起定量分配食物。

為了保證食物送達最底層,兩個人全副武裝站上了“升降平臺。”途中,遇到了一位坐輪椅的智者,智者說,“先說服,再動手”;並且,規則被打破的信息如何傳遞到管理局?

格倫和黑人蒙了,兩人面面相覷。

這個時候,智者告訴他倆:一份意大利奶凍,就是信息。保護好這份奶凍,讓奶凍完好無損地送回到零層——廚師長的手裡。

如果說,格倫在從理想破滅中、轉變為規則打破者時,黑人和亞裔女子都有種族的隱喻,並且是規則打破者身體力行者,而智者更像是隱喻溫和派的政治領袖、宗都領袖,希望通過和平解決爭端,而不是訴諸於暴力。


拆解《飢餓站臺》的六層隱喻:道盡了不平等的階層、嗜血的規則


第六層:意大利奶凍

一份美味的、精心擺盤的菜,一份完好無損的意大利奶凍,是一個符號,是一個信息,更是一份希望。

所以,當格倫和黑人掉到第333層,格倫看到一個亞裔女孩時,要不要把手中的奶凍給女孩,就成了一道至關考驗。

但是,對這個出現在最底層的女孩,很多觀影的人都認為是格倫眼前出現的虛幻,實際上沒有這個女孩。原因一:女孩身上很乾淨,不符合常識。二:沒有食物,女孩如何活下來?

黑人巴哈拉特最後把奶凍遞給了女孩,他對格倫說,“女孩是信號。”這也就是導演給出的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升降機帶著女孩,快速上升……

然後呢?

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理想化的結局,女孩是存在的,她吃完了奶凍,乘坐升降平臺上去,監獄坑有了轉機,人們有了希望。另一種是現實的結局,女孩根本不存在,是格倫幻想出來的,最後被送回到零層的是意大利奶凍。但是,廚師長只關心“沒有被吃掉的奶凍”是因為裡面有一根頭髮,於是,他把所有的廚師叫到一塊,檢查是誰的紕漏。

廚師長並不關心,底層的人如何活下去,也不知道“監獄坑”機制的嗜血與瘋狂。他關心的是,食物是否被製作完美,有多少食客願意吃下去。

上層的冷漠,註定了希望破滅。




拆解《飢餓站臺》的六層隱喻:道盡了不平等的階層、嗜血的規則


“偉大的人如果有惡習,那麼他的惡習也大。”

“富有的人如果不慷慨,那麼他只是吝嗇的乞丐。”

影片有幾處細節,也做了隱喻處理。其中一處是,格倫剛進來時,崔格拉斯讓他祈禱所住的是——中間層,中間層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尚有食物,不至於食人肉喝人血;意味著,還保存一點做人的體面。因為,當你極度飢餓時,就連說句話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說話讓人疲憊,要省下力氣活著。

還有一處是,崔格拉斯要殺格倫時,格倫罵他,不要為自己的殺人行為脫責,要負責的人是殺人的人,不是上面的人,不是糟糕的處境。

整部影片的劇情發展,其實,也是格倫這個人物的蛻變過程:他從一個理想主義者,到抱有幻想,最後蛻變成了想要打破規則的抗爭者。

“老虎並不吃老虎,只有人用人養肥自己。”《飢餓站臺》裡的每一層隱喻,細思起來都讓人脊背發涼。

-END-


資深媒體人,一個追逐陽光、慢熱又不著調的北方女子,歡迎關注我,一起娛見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