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一枝花 调解来当家


黔西一枝花  调解来当家

△ 黔西县司法局基层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所和先进个人代表在司法部授奖后合影留念


人民调解工作是中国基层政府和公民自治的一种传统的通过非诉方式,在自願原则下化解民间小纠小纷的方式,为基层政府排难解忧,为基层法院减轻诉讼负担,具有优久的人文历史,被国外业内同行称为“东方之花”。

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制度,是现行调解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黔西县司法局树牢司法为民宗旨意识,深化司法行政“放管服”改革,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积极构建新时代大调解工作格局,按照“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的工作思路,关口前移、防线下沉、源头稳控,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开通了人民调解“直通车”。在这个春天里,黔西县司法局人民调解“直通车”满载着情、理、法,走进黔西县各个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下沉到组、户,来到田间地头,不仅使人民群众能在每一起调解案件中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到“法治的温度”,同时也为“中国之治”注入了新的活力。

▽ 司法服务中心掛牌

黔西一枝花  调解来当家


黔西一枝花  调解来当家


直通车开到家门口 调解工作做到心坎上

3月19日,天空艳阳高照,得知黔西县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直通车要来了解涉及水西街道水平社区上三组和下三组的土地纠纷问题,社区十多名群众早早就来到社区门口,翘首以待。

人民调解直通车到达社区后,工作组立即召集水西街道司法所、社区干部和对该事件来龙去脉进行了解,还对涉及的土地边界面积进行了现场勘察。然而,就在现场,两组村民因言语不合进而对骂起来。眼看矛盾有进一步激化的倾向,工作组立即出面,果断将双方劝阻。

“如果你们要吵架打架,那这次我们来就没有意义了。人民调解是来解决问题的,不是来看你们吵架打架的,”工作人员徐闻说:“靠吵架打架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加深矛盾。现在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要遵法守法,还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听了调解人员的话语,争吵的村民自知理亏,这才安静下来。工作组对事件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后,就近在一户群众家的院坝里摆开阵势。

黔西一枝花  调解来当家

△ 司法服务中心接待大厅

按照调解流程,上三组的坐在左边,下三组的坐在右边,人民调解中心的主持人、调解员和记录员坐在中间。针对问题的症结,主持人立即作出要求,希望当事人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矛盾双方按顺序依次对该事件进行陈述。在陈述期间,对方不得发言、不得漫骂扰乱调解秩序。

双方村民代表陈述完毕后,调解员陈松林作了发言。

“这块地由于时间久远,很多依据已经丢失,很多当事人已经去世,造成了该地块权属不清,”调解员陈松林说:“建议社区召开村民大会,将涉及得到的经济用于上三组和下三组的公益事业,修建文化广场和基础设施,让上、下三组的群众都得到享受。”

陈松林的建议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他们纷纷表示,在社区开群众大会时候,一定参与表示支持。

调解完毕后,调解员还与大家进行深入交谈。陈松林说:“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左邻右舍要搞好关系,组与组之间要搞好协调,不要因为一点芝麻小事,占据了美好时光。老人家该享受天伦之乐就安安心心享受,年轻人就应该发奋图强,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抓生产、抓收入,把事业做大做强,为了这点蝇头小利,辜负自己的大好时光。”

黔西一枝花  调解来当家

△ 道路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交通事故纠纷

通过沟通协调,上、下三组的群众眼光看得更远了,心胸也变得更宽广了,都说那钱分到每个人的头上,不过几百块而已,上、下三组大家都是亲戚,为了这点钱把关系搞得势同水火,不值!一致同意人民调解工作组的建议。

“其实我们很多群众都是好同志,都是懂道理的人,有时候只是为了赌一口气而已,”调解工作人员刘刚说:“我们工作人员只要把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宣传到位,把人情道理说到群众的心窝窝,再把利弊分析透彻,群众都会理解的。”

刘刚还告诉笔者,人民调解根植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站在法律的角度、道德的角度以及群众的角度开展调解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情合法合理,敞开心扉和群众进行沟通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总会有找到突破矛盾纠纷的缺口。

人民调解员到水西街道水平社区调解土地纠纷现场

说理讲法当好调解员 用心用情做好“和事佬”

“黔西县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真好,他们工作效率高、态度好,对我家几弟兄这点家事太上心喽,”前来调解家庭矛盾纠纷的余大明说:“调解合情合理合法,我们心服口服!”

3月12日,黔西县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接待了这么一大家子人。以前他们的户籍都在一处,但由于移民搬迁,现已经分作了三户。除了中坪镇的一户外,另两户分别居住在文峰街道和锦绣街道。

申请调解人是其中一位叫孔永飞的老人,调解事项是几个儿子如何对她进行赡养的问题。经老人叙述,她育有六个子女,全都成家立业。如今大儿子和第四子已不在人世。原本她是在二儿子余大全家里居住,可是近来因与二儿媳妇为家庭琐事发生争执,她不愿意再与他们在一起生活,导致赡养问题无着落。

调解人员在听取老人的子女们的想法和意见后,为了让他们的意见达成一致,调解工作进行了第二步:分开调解。在单独了解了老人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子的真实想法,进行衡量综合后,再进行集中协调。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现在身体很好,还可以到处走动。如果有一天老人动不了了,是不是要把老人遗弃?”主持人彭湘林说:“现如今老人自已能做饭吃,生活还能自理,那是你们的福气。再说老人家含辛茹苦的把你们养大,到头来为了赡养问题闹矛盾,难道你们几家人还养不活一个老人?”

陈松林接过话茬说:“你们几家都好好想想,法律这关过得去不?而且还要受到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指责,自己良心过得去不?”

通过现场工作人员苦口婆心的交谈沟通,形势发生了极大转变。老人的两个儿子和孙子,不需任何条件都争抢着赡养老人。老三的儿子为了让奶奶在自己家居住,还不停在老人耳边做思想工作,老人提出的条件一一应允,真心希望老人能来自己家。

“我希望我母亲住我家,老人的生养死葬,我全权负责,”老人的三儿子余大明动情地说:“只要我母亲来我家,按老人的想法进行安排,只要老人开心高兴就行。”

“希望奶奶来我家住,一定保证奶奶在有生之年过得幸福,”大儿子的孩子余坤抢过话茬说:“我父亲虽然不在人世,但我已经成家立业,也要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

最后,根据老人的意见,决定在老三余大明家居住。一场因为老人赡养问题的家庭矛盾纠纷,就此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你们一家人的问题解决了,过去的事就翻篇了,不要因为这件事影响到兄弟、叔侄之间的感情,”签完协议后,调解员陈松林说:“打虎要靠亲兄弟,上阵要靠父子兵!走,到外面照一张全家福,预祝今后你们一家人和和气气、幸福安康!”

只有让每个小家和睦,才会有全社会大家的温馨,也才会有国家的和谐稳定。像孔永飞老人这样的家庭纠纷,黔西县人民调解中心每月要调解40余场次。每次,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要当好“和事佬”,通过合理运用“用情、说理、讲法”的方式贯穿整个矛盾纠纷调解的始终,如同和风细雨,循循善诱,使调解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黔西县人民调解中心成功化解一起赡养矛盾纠纷现场

多元调解促和谐 携手并进创辉煌

“黔西县司法局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以陈文新为负责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调解人员共9人为骨干成员,主攻全县矛盾纠纷协调的疑难杂症!”今年3月12日,来到黔西县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负责人徐闻告诉笔者说:“目前全县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415个,调解员1435名,他们扎根基层,用真心、诚心、耐心、细心和热心,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乡镇(街道)、不出村(社区)目标。”

以黔西县人民调解中心为调度平台,形成了人民调解组织多元化、队伍多重化、方式多样化的工作新模式。

在交谈中笔者还了解到,早在2018年8月,黔西县司法局就组建疑难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调委会、医疗纠纷调委会等九大专业调解委员会开展人民调解工作。除了司法局极少部分内部职工参与以外,调解中心的其它工作人员均是从全县各行各业聘请的有着丰富调解经验的干部或者已经退休的干部组成的调解专业团队。

为提升全县调解员的整体综合素质,让人民调解系统化、专业化,黔西县人民调解中心还针对全县调解员开展培训100余人次,同时针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调解采取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作人民调解经典案例实录短片14部,给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打下来良好的基础。人民调解已经在化解各类重大矛盾纠纷中初露锋芒,而且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

陈松林是一名退伍军人,现已退休。他从1983参加工作,一直参与各种救援抢险、善后处置、协助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以及协调矛盾纠纷,对每一起善后处置工作都保质保量完成,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奖励。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陈勇,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法学专业。2017年7月受聘为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员以来,共调解各类交通纠纷629件,调解成功率为百分之九十七。2018年,黔西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优秀调解组织奖。

黔西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贵州省人民政府表彰全省先进人民调解组奖

2019年,根据司法部“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的总体安排部署,黔西县司法局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与信访、法院、公安、人社等部门配合,深入基层、企业,重点以化解信访积案、农民工工资、突发性事件为抓手,把各类疑难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年共接待群众来访300余人次,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86起,调解成功180起,申请法院司法确认50起,调解成功率达96.77%。其中化解5-30年信访积案10余起,群体性上访案件7起,突发性7起,工伤案件12起,执行难化解民事案件30起,土地租赁纠纷50起,其他案件54起等等。通过黔西县司法局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在2020年还荣获司法部“2019年度全国先进集体”的表彰荣誉。

黔西县司法局人民调解直通车深入村寨调解纠纷

“我们人民调解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更要加倍努力工作,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全国调解经验,让老百姓不用打官司就可以解决问题,”陈松林自豪地对笔者说:“今后我们还要创新工作思路,把人民调解直通车开到乡镇(街道)、直达村、到组、到群众家中,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后记:人民调解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特有的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方式,找到矛盾纠纷双方都能接受的切入点进行协调化解。介于法律和情理之间,雏形称为“撮合”或者叫“和事佬”。新时代的人民调解,是多提前化解矛盾纠纷,防止激化和升级;就近、及时地化解,便民利民,降低解决矛盾纠纷的成本。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都有人民调解机构,很多矛盾纠纷可以就近化解;为合法不合情、合情不合法类似的矛盾纠纷找到了更加适合的解决途径,实现情、理、法的有机融合。

(作 者: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司法局 杨 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