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支付下,五招降低醫院耗佔比

近年來,藥品佔醫療費用比例逐年下降,但醫用耗材,尤其是高值耗材費用增加較快。醫用耗材屬於衛生材料,據資料顯示,2018年衛生材料收入比2016年同期增長了20.6%。2018年,衛生材料收入佔醫療收入的14.5%,高值耗材收入佔醫療收入的9.6%,同比2017年分別增長7.6%和8.1%。業內人士認為,高值耗材佔醫用耗材的比例在60%-70%,部分抵消了藥品降價取得成效。

受高新技術、新材料使用等因素影響,衛生材料收入持續增長,不僅不利於控制醫藥費用過快增長,而且也擠壓醫院可支配財力空間,從而影響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力度。

國家加大治理醫耗力度

由於醫用耗材,從准入、生產、招標、供應、流通、使用等各個環節鏈條長,情況複雜,利益交割。政策允許耗材加成,客觀上刺激醫院賣出的耗材越多,醫院相應獲得的差價就多,醫院具有多使用耗材的動力。特別是廣泛存在的使用耗材現金回扣激勵,導致醫用耗材的濫用現象。

為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國家集中改革治理醫用耗材發力,醫保集中採購降價以及大力度反腐,醫用耗材的紅利作為最後的一頓晚餐也將逐步終結,醫務人員的社會補償空間也將會逐步收窄。

2019年7月31日,國務院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全面深入治理高值醫用耗材,規範醫療服務行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進行改革,其中還對重點治理任務進行了分工。

在《方案》發佈前,就有省市開展針對高值耗材的專項行動。河南2018年就發佈了《關於全省醫療機構高值醫用耗材使用實施“雙十”制度管理的通知》,全省進入最嚴耗材控費階段,在河南省漯河市衛計委發佈《關於12家城市公立醫院2018年6-7月高值醫用耗材雙十排名情況的通知》中,12家公立醫院共涉及30種高值耗材,近百名處方醫生被通報。

《方案》為完善價格形成機制,降低高值醫用耗材虛高價格,提出要在2019年底前取消醫用耗材加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福建、安徽、天津、廣東等近20個省市超過7000家醫療機構取消醫用耗材加成。

《方案》還提出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要啟動完善分類集中採購辦法,對於臨床用量較大、採購金額較高、臨床使用較成熟、多家企業生產的高值醫用耗材,按類別探索集中採購,鼓勵醫療機構聯合開展帶量談判採購,積極探索跨省聯盟採購。事實上,2019年全國範圍內的帶量採購就已經開展了26次。

2020年,耗材加成取消、推進耗材帶量集中採購將向全國快速蔓延,直指降低醫用耗材虛高價格。

1月14日,國家衛健委印發第一批國家高值醫用耗材重點治理清單,心臟支架、耳內假體、髖關節假體、球囊擴張導管等18種臨床常用產品被納入。此次清單的公佈,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繼藥品之後,高值耗材將啟動公立醫院的整頓風暴,未來醫療器械行業將進入帶量採購的環節。

3月5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首先提出,要深化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制度改革,堅持招採合一、量價掛鉤,全面實行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醫保支付改革“五年計劃”頒發,將改變耗材的現狀,降低醫療費用,全面推進耗材帶量採購。

2020年開年以來,京津冀聯盟領頭的“3+6”跨省聯盟也已經落地實施。其中,帶量採購的覆蓋範圍包括低值耗材、高值耗材中的多個品種,從談判的結果來看,降價幅度30%-90%,最高降幅超90%。可想而知,隨著全國更大體量的聯盟帶量採購實施後,競爭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隨著國家的重視,醫保局的介入,對耗材的治理也將成為今後醫改的重點,各省市也都在加緊落地新的耗材監管制度。或許,這一切僅僅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更大規模的耗材大整治或許即將來臨。

降低耗佔比

DRG付費改革是一劑猛藥

除了耗材加成取消、推進耗材帶量集中採購以外,國家醫保局還推出了DRG改革,這是在規範診療行為,也是對降低耗佔比是一劑猛藥。

2019年6月5日,國家醫保局聯合財政部、衛健委、中醫藥局正式下發《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提到我國30個城市推行DRG改革試點,DRG試點工作將於2020年模擬運行,2021年啟動實際付費,這意味著DRG付費就要全面來臨。

DRG試點的重點在於通過打包收費的形式,將藥品和耗材內化成醫院的運營成本,最終實現收付費的閉環。DRG付費之下,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倒逼醫院將醫用耗材的價格降到最低。過去通過過度診療、大處方等為醫院帶來較大效益的方式,將轉變為合理診療、少開藥、開性價比高的藥,才能為醫院帶來較好的效益。

在新的醫保付費機制的激勵和約束下,醫院自然會產生主動降低藥品耗材採購價格、控制醫療成本的動力。簡而言之,當DRG的支付標準成為醫院盈虧的臨界點時,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醫院在提供醫療服務的過程中,藥品和耗材的總體消耗費用離臨界點越遠,則醫院盈餘越多。

受醫保DRG付費制度改革影響,醫用耗材都將成為醫院成本。再加上通過取消藥品耗材加成、降低部分檢驗費用等措施,讓開藥、使用支架和導管等醫用耗材不再給醫療機構帶來額外利益。

這些措施雖然有利於推動合理使用化驗和醫用耗材,規範醫務人員服務行為,減少浪費,激勵醫務人員不斷提高醫療技術,促進醫療機構由資源消耗規模擴張型向內涵質量效率型發展方式轉變。但對於醫院內使用高值耗材較多的科室,如骨科、心血管科、眼科等,這些關於高值耗材政策的出臺將對他們造成重大影響。此前也有業內人士戲稱,醫院這些科室彷彿是給耗材企業“打工”,耗材佔比達到30%以上。

怎樣才能合理解決醫耗問題,成為擺在醫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現如今,隨著新醫改的逐步推進,醫用耗材日漸受到廣泛關注。醫用耗材是保證醫院醫療工作正常開展的物資基礎,不僅種類繁多,而且使用量也在逐年增長,其對醫院的長期發展能夠產生重要影響。為滿足新醫改的工作需求,降低醫療成本,就需要不斷加強醫院耗材的管理,促進醫院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提升。

一是要加強醫療項目的監管,重心是要防止對醫保病人開大檢查、過度檢查、有創檢查甚至是診斷性檢查,防止醫保的拒付和處罰,同時要嚴防針對外地或自費病人猛開自費藥品和檢查的情況;

二是要調整績效分配方式,調整耗材使用比例高的骨科、心血管科、眼科等科室績效分配指標,降低耗材對科室的影響因素,平衡和穩定科室和專家隊伍;

三是要推行耗材SPD管理,以中央集中化與外包方式,按終端實際應用單位,將器械耗材和試劑及時提供至終端使用場所,減輕庫存管理業務量及庫存週轉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四是對高值耗材實施條形碼管理,將醫院信息系統和物流系統全面對接,實現收支同步、全程可追溯的管理模式。

五是要通過績效正向引導,激勵醫務人員自覺提高技術水平,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改善服務效果。將評價和激勵融合,使用工作量評價替代經濟核算手段,以強化成本控制為手段,建立符合醫院發展階段和醫改要求的綜合績效改革評價與分配方案。

醫院進一步提高醫用耗材管理水平,對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減少了臨床醫用耗材不合理使用,還在減少醫患糾紛的同時,減輕了患者就醫負擔和醫保基金壓力,也能切實履行了醫療機構作為人民群眾健康守門人的職責,進一步緩解了“看病貴”的社會問題,還能不斷提高廣大患者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耗材佔比不是一個單純的考核指標,而是醫院綜合管理水平的集中體現,只有自上而下重視該項工作,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才能真正達到有效降低耗材佔比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儲沛瑤.醫用耗材零加成政策下公立醫院運營管理分析.衛生經濟研究,2019,36(11):35-37.

[2]彭旭.新醫改環境下醫院耗材管理的探索.華東科技(合),2019(12):0398-0398.

[3]鄭函,韓昱,許濤,劉小鵬.北京市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對公立醫院經營狀況的影響及對策.衛生經濟研究,2019,36(11):29-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