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來了,績效數據好才是真的好

一直以來,多數公立醫院在績效考核上,都處於相對薄弱的環節。績效考核管理組織架構不健全,職責分工不明確,績效考核管理目標不清晰,使得績效考核管理與醫院經營管理相脫節。

此外,許多公立醫院僅僅是遵循了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績效考核,並沒有實質性內容,甚至有些公立醫院直接以相關規定的條文條款作為績效考核內容。設了一大堆 KPI,讓各種人填各種表格,再安排專人來彙總。醫生牢騷滿腹,上報的數據也參差不齊。醫生績效考核成了院長的“心頭之痛”。

但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深入,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不斷擴大,績效管理作為醫院管理的工具也應隨之轉變。DRG來了,突然發現績效考核也可以很輕鬆了。

政策驅動,醫院拉開DRG付費、績效考核工作帷幕

不可否認,醫生績效考核,是醫改過程中的熱點之一。中國醫療體系長期處於行政管制狀態,醫療行業都由政府定價,醫務人員的薪酬,也基本參照事業單位的薪酬標準制定。這種不合理的行業機制,導致合格醫生的價值很難通過合法正當收入得到體現。

隨著醫改逐步深入,管理部門也開始嘗試新的管理機制。2017 年,人社部、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於擴大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通知中明確了「兩個允許」,即「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同年,藥品加成全面取消,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整體調整。

一方面是績效天花板被強力突破,長期以來一直被低估的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亟待迴歸;另一方面是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原有以收入為績效核算基礎的績效管理體系面臨巨大挑戰,開展績效改革逐漸成為公立醫院迎接醫改的必選項之一。

2018年的12月10號國家醫保局《關於申報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的通知》;

2019年1月30號中國政府網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

2019年6月5號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印發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

2019年10月24號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印發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國家試點技術規範和分組方案的通知》;

2019年12月05醫政醫管局《關於加強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通知》。

緊接著出臺的一系列文件,從績效考核和醫保支付兩個維度完成了DRG前期的政策引導。頂層框架已經有了,下面我們接著討論如何用DRGs評價醫院績效。

DRGs能客觀公正的進行臨床績效評價

DRGs 運用統計控制學原理,將住院患者進行歸類,產出了組數、總權重數、CMI、費用和時間消耗指數、死亡指數等指標數據。DRGs同一個DRG組內的病例具有同質性,也就是對住院病例進行了標準化處理,把醫院對患者的治療和所發生的費用統一,使得醫院、科室、醫師間醫療產出(產能、效率、安全)相互比較和評價成為可能。

DRG來了,績效數據好才是真的好

DRGs能客觀公正的對科室進行績效考核。以前判斷醫院哪個科室診療能力強,基本還停留在科室患者的數量上,現在,可以根據DRG和CMI指標將疾病和手術分為不同的等級,通過比較科室中不同等級的疾病和手術的比例以及費用和併發症方面的指標,就能夠評價這個科室的技術能力。

DRGs能客觀公正的對醫務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將DRGs相關指標引入到科室主診組,可以清楚地看到科室各組診療情況。數據可細化到每一例患者、每一類疾病的診療合理性,科室的組與組之間也有了橫向比較的平臺。醫院與醫院之間,科室與科室之間,主診組與主診組之間有了可比性,每一個醫師被放在同一平臺上進行比較,基於診斷相同,在治療的時間上、費用上就會有優劣的差異,所以誰收治的患者難度大、住院時間短、費用低,一目瞭然。

DRG績效數據好才是真的好

DRG出現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讓醫療效率可比較。不僅是病種之間的比較,也是科室、個人之間的比較。而醫院的專業水平和醫療服務效率水平是臨床科室與醫生個人水平的集中反映。醫保DRG支付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DRG相關指標,將極大地改變醫院服務效率、科室經營和醫生個人收入的計算方式。

DRG來了,績效數據好才是真的好

圖中,橫座標是技術指數,反映本科室CMI與行業平均水平對比關係。縱座標是效率指數,反映本科室收入和成本的關係。1代表平均水平。根據上面由技術指數和效率指數組合的四象限圖,我們可得到一些啟示。

基於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DRG相關指標的分析,醫院可將科室劃分為四類。對於實力科室,會重點發展;對於潛力科室,要優化病組結構,提升醫療技術水平;對於低效科室,要通過病組成本分析與控制,提升成本控制能力;而對於問題科室來說,既要提升成本控制能力,還要提升醫療技術水平。

但我們也需要明白,實力科室也有“南郭先生”,問題科室也有優等生。醫生個人DRG績效可以真實反映在住院患者醫療服務過程中,醫生的具體實踐體現了他本人的能力及價值。是金子總會發光,醫生個人DRG績效水平高的,在DRG支付時代,必然能帶來更多收益。

臨床醫生是診斷和疾病編碼的輸出源頭,位於DRGs應用的第一層。在DRGs推廣之際,臨床醫師不僅要意識到身在其中的關鍵作用,也要積極應對DRGs在績效考核方面的新挑戰,緊緊圍繞技術、效率、質量、服務等多個維度開展工作,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提升個人價值,在醫改中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的華麗轉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