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架伊爾76突破北約封鎖,直飛歐洲小國馳援,俄:一雪20年前恥辱

11架伊爾76突破北約封鎖,直飛歐洲小國馳援,俄:一雪20年前恥辱

在歐洲新冠肺炎疫情“高燒不退”之際,地處東南歐巴爾幹半島的一個小國家引起全歐乃至全世界關注。這不是因為它的情況有多糟糕,確診和死亡人數有多麼多,而是它連續多次收到來自我們和俄羅斯的“大手筆”援助。它就是被北約成員國和夥伴國團團包圍的塞爾維亞。俄羅斯塔斯社4月4日報道稱,根據俄總統普京親自下達的命令,俄空天軍11架伊爾-76大型運輸機輪番突破北約方面的立體式封鎖,將大批軍隊醫療專家、抗疫援助物資和軍用防化裝備運抵塞爾維亞。俄軍事專家表示,這是自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迫使俄羅斯勢力徹底退出巴爾幹半島以來,俄方首次對該地區實施大規模軍事行動。

俄國防部官員表示,俄軍伊爾-76運輸機當地時間3日深夜開始陸續從莫斯科郊外的空軍基地起飛,其後途徑黑海和北約數個成員國的領空,最終降落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機場。在此期間,北約空軍駐紮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的戰機多次對伊爾-76機隊進行跟蹤監視和近距離干擾,俄軍飛行員以極大的勇氣駕駛飛機突破封鎖,圓滿完成對塞爾維亞的馳援任務。據悉,共有87名俄軍方病毒學家和醫療專家、技術裝備、特種設備、防護工具、16輛軍事技術裝備,以及大批醫用口罩、防護服套裝、呼吸機等援助物資被運抵貝爾格萊德。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表示,隨著我們和俄羅斯的援助及醫療專家隊伍抵達,該國已具備抗擊疫情所需的一切。

11架伊爾76突破北約封鎖,直飛歐洲小國馳援,俄:一雪20年前恥辱

塞爾維亞衛生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國累計病例為1171例,死亡31人。這些數字雖然與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分別已有10餘萬人感染的可怕情況相距甚遠,但依然令塞爾維亞的醫療衛生系統面臨癱瘓。貝爾格萊德市議會議員德拉吉尼婭-武科就此表示,由於受到北約、歐盟多年來的制裁和封鎖,塞爾維亞經濟、民生、國防等各方面情況都不理想。而且,北約還在一步步將前南聯盟各個加盟共和國發展為成員國,試圖徹底堵死塞爾維亞的對外聯繫通道。對於俄空軍在疫情危急時刻連續出動11架大型運輸機進行馳援,塞爾維亞官方表示非常感激,稱這與我們此前的援助一樣,都是雪中送炭的“壯舉”。

北約和歐盟一些成員國對莫斯科的軍事化援助行動充滿警惕,並多次公開表示不滿。法國24新聞臺援引北約盟軍司令部匿名官員的話報道稱,俄軍在時隔20年後大舉重返巴爾幹半島,以進行實戰化軍事演習的方式支援塞爾維亞,向北約盟國傳遞了明確信號。北約當年對南聯盟發動大規模空襲,導致其最終分裂成四五個小國家,俄羅斯的影響力自那以後也被迫徹底退出巴爾幹地區,一直被莫斯科視為罕見的恥辱。對此,俄羅斯方面並不避諱。俄媒體援引接近克里姆林宮的人士稱,克宮和軍方確實有此次行動“一雪20年前之恥”的說法。

11架伊爾76突破北約封鎖,直飛歐洲小國馳援,俄:一雪20年前恥辱

俄羅斯國際問題專家表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莫斯科先後動用軍事力量向3個國家提供援助,分別是意大利、美國和塞爾維亞。援助意大利是為了打破歐盟對俄“鐵板一塊”的孤立和封鎖,馳援美國則是試圖緩和俄美近年來的緊張關係,而對塞爾維亞的行動則最具主動性,目的是為了重新在巴爾幹半島公開獲得立足點。此前幾年,俄羅斯逐步加大向塞爾維亞提供軍事援助的力度,並在國際場合多次阻止北約針對塞國構築軍事同盟包圍圈。分析人士認為,莫斯科通過出兵介入敘利亞戰爭重新在地中海獲得出海口,進一步加強與塞爾維亞的全方位關係則是為了擴大在東地中海地區的影響力。俄羅斯正在借鑑歷史上俄國尋求“生存空間”的戰略,將黑海、地中海作為主要發力方向。

11架伊爾76突破北約封鎖,直飛歐洲小國馳援,俄:一雪20年前恥辱

俄軍方此次連續出動多個架次的大型運輸機馳援數個國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僅次於美國的空中戰略投送能力。俄專家強調,莫斯科不僅以實際行動洗刷了當年因北約轟炸南聯盟遭受的恥辱,更在一步步重返冷戰結束之前的斯拉夫地區傳統勢力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