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史話】史上“鍾南山”,英雄伍連德

【戰疫史話】史上“鍾南山”,英雄伍連德

偶然在“老梁故事匯”裡,看到梁宏達講述的100年前發生在哈爾濱的鼠疫,以及如何戰而勝之的故事,觀後頗感慚愧和震撼。慚愧的,是發生在近代中國的如此大的戰疫事件,之前居然毫無所知,說明自己的知識面很狹窄;震撼的,是在世界抗疫史上有伍連德這樣的華人英雄,在此全球戰疫之機不可以不宣傳,廣而告之。於是在重複收看視頻和網絡搜索資料的基礎上,編輯了此文,以饗朋友們。

發生在110年前的瘟疫

1910年10月,在沙皇俄國的西伯利亞,兩個獵人發現一具慘死的屍體,經檢查發現死者是得鼠疫而死。為防止鼠疫在俄國境內蔓延,沙俄當局下令將在俄國境內的華人勞工驅趕回國。其中有兩位勞工在10月25日回到中俄邊境城市滿洲里後,住進了一家小旅館。簡陋的房間裡有四張床,除了兩位勞工還有兩位其他客人。當晚兩位勞工發病,症狀是發燒咳嗽,然後吐血,第二天早上都死了,死者屍體渾身發黑發紫;那時的醫療條件很差,根本搞不清楚他們得的是啥病,因何而死?迷信的還以為是“鬼*上*身”。但奇怪的是,在第二天同住的另外兩位客人也發病了,症狀與前兩位相同,也在第二天死去。從俄羅斯到滿洲里,再從滿洲里到哈爾濱是有鐵路線相連接的。隨後幾天,在滿洲里到哈爾濱的鐵路沿線如扎蘭屯等地,就相繼出現類似病死,不過當地人並不知道是咋回事兒。在11月8日,在哈爾濱一處叫付家甸的地方(現在的道外區),在一處工人宿舍裡有人出現上述症狀,隨後便開始在哈市傳染傳播,到了11月下旬,整個哈爾濱都成了疫區。而且沿著鐵路途徑長春、奉天(瀋陽)到關內的鐵路線都有傳染。更為驚慌失措的是那些老外。當時號稱“東方巴黎”的哈爾濱,乃至整個東北地區,其鐵路等交通條件,其對外貿易交流等方面在全國都是領先的,外國人工作和生活在東北的人很多。相比之下,他們更懂得疫情的厲害,不但害怕自己被傳染,其所在的歐洲等國也怕被傳播回去。所以當時的疫情,不但是朝*野*驚慌,更是震驚世界。

臨危受命與“肺鼠疫”

當時在東北的外國人以日本和俄羅斯最多,他們共同向清*政*府提出,要接管戰疫的指揮權。一旦授權,那啥事兒就得聽人家的,不一定對我們有利。當時是宣統二年,溥儀皇*帝才幾歲,實際管理清廷的,是攝政王載灃,還有袁世凱等大臣,李鴻章等那批老臣已經去世了。廷議結果是由中國自己來管,經過袁世凱推薦,決定請當時在天津陸軍軍醫學堂擔任副監督(副校長)的伍連德,出任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伍連德是劍橋大學首位華裔醫學博士,是當時中國防疫工作的不二人選。1910年的11月,東北正是嚴寒的冬季,伍博士來到哈爾濱。深入調查後他意識到有些不對勁,按照鼠疫傳播途徑,是跳蚤傳播老鼠,再由老鼠傳播給人。而數九隆冬的哈爾濱哪來的那麼多跳蚤呀?於是他想要解剖屍體看看。在20世紀初,按照中國的傳統是“入土為安”,把屍體開膛破肚那是萬萬不行的;況且伍博士要的,還是剛死的患者。也是機緣巧合,在哈市有一位剛死的日本女人,其家人暫時不在,於是總醫官下令把該房間戒嚴。他快速將屍體打開,發現肺部有明顯問題,於是取出各臟器的部分樣本,將屍體縫合後匆匆掩飾過去。回到實驗室,通過顯微鏡觀察,果然在肺部感染最為嚴重,於是他便將瘟疫冠名為“肺鼠疫”。

它是通過空氣傳播(現在叫飛沫傳播)的,與其它鼠疫傳染途徑顯然不同。這個“肺鼠疫”的名稱,以及關於空氣傳播的說法,都是伍博士首次發現並提出,後來被國際同行認可的。 提到鼠疫,大家都以為是老鼠傳染,其實不僅是老鼠,凡是齧齒類動物都能夠傳播鼠疫。而那次“肺鼠疫”攜帶傳播者就是水獺(ta)。

隔離封鎖與“伍氏口罩”

當時的伍連德才31歲,很年輕,許多人對他不是完全信任。其中有一個叫梅斯尼老外,他是法國人,是當時北洋醫學堂聘請的首席醫官。論名聲和影響力要比伍連德大得多。他也被朝廷派到哈爾濱,來協助抗疫。但這位洋人瞧不起中國人,認為伍連德的“肺鼠疫”通過空氣來傳播的認定和結論是不對的。他提出要接管“總醫官”職務,他的要求得到了許多西*方*國*家領*事*館的支持,伍連德被迫一度辭職。隨後這位梅斯尼進入角色,高傲自大的他在進入疫區醫院的時候,甚至都不戴口罩,結果幾天後他就被感染了,隨後死去。洋醫官的死再次震驚朝野和老外,各*國*領*事*館態度來個180度大轉彎,大家不再猶豫,伍博士再度出山。總醫官的他趁機提出要授予全權和特殊處置的權力,朝廷應允。隨後伍連德便從長春調兵2000人,將哈爾濱分為八個隔離區,分別派兵把守;又調用了120節火車的車廂,當做隔離病房,將患者和疑似病人,統一收治或者隔離。現在常用的“疑似”一詞,就來源於當年的伍博士,因為在此之前疫情上是沒有疑似說法的。

話說轉眼就到了第二年的臘月,臨近過年了。許多東北人來自山東河北一帶,過年了他們要回家,為了防止把疫情傳播到關內和東北各地,伍連德與當時實際管理鐵路的日本和俄國商量後,決定北滿和南滿鐵路暫時停運。除了沿線城市攔截外,在山海關還設置了總關卡。凡是出關者,一律要進行5到7天的隔離觀察,誰也不能例外。當時有位欽差大臣叫鄭孝胥,官至太子太傅,是溥*儀*皇*帝的老師。他奉命回京,行至山海關照樣被隔離,可見當時的防疫工作,還是極其認真嚴格的。

戰疫期間,伍連德發現當時只有一層紗布的口罩,對於飛沫傳播的阻攔效果不佳,於是他親自設計了一款雙層紗布加一層棉絮的新式口罩,也就是現在口罩的源頭,被世人稱為“伍氏口罩”。

集體火葬與鼠疫會議

哈爾濱被封城隔離後的一段時間,每天的死亡人數不減反增,比如原來每天100多人,現在反而是200多了,這讓伍連德很不理解,也很著急。於是到處詢問查看。當得知死者屍體都被集中丟棄在城郊某地的時候,他認為是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因為這些暴露在外的屍體其實就相當於是病毒儲存地,一旦被老鼠或者野狗等啃食了之後,就會通過傳染鏈條再度傳回來,造成惡性循環。解決的辦法是火葬。在現代人的我們看來這不算啥事兒,但20世紀初的中國可是行不通的,那個時候講究“入土為安”。但不火葬也解決不了問題,最後通過行政命令來執行。在1911年的除夕當晚,隨著一聲劇烈的爆炸,天寒地凍的山頭被炸開了一個大坑,屍體隨後被丟棄進去,然後澆上汽油點燃,在熊熊大火中,在中國防疫史上首次“集體火葬”順利完成。

從1910年11月下旬到來年的3月,大致四個多月,流行於我國東北的“肺鼠疫”基本上得到控制。“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成功阻止疫情的擴散,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戰勝了鼠疫病魔。同時徹底粉碎了日、俄兩大列強欲借瘟疫侵佔東北領土的圖謀。”

伍連德首次提出“肺鼠疫”的病名,確定了鼠疫的傳染途徑,併成功防治。為總結、表彰伍連德防疫的經驗與成果,第一次在中國奉天(瀋陽)召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際學術會議——奉天(瀋陽)“萬國鼠疫研究會議”,伍連德被選為大*會*主*席。他也成為諾貝爾獎候選人華人第一人,其總結的“病人隔離、佩帶口罩、分段戒嚴、消毒焚屍”十六字工作方針,也成為2003年防疫‘非典’的主要方式,沿用至今。

在老梁故事匯視頻裡發現有電視劇《浴火危城》的鏡頭,於是上網搜索,發現該電視劇於2010年10月25日開機,即一百年前伍連德博士到達哈爾濱開始與鼠疫作戰的時間。在50年一遇的寒冬中,由中、俄、美、法、日五國演員組成的攝製組歷時三個月的艱苦拍攝,於2011年的1月8日關機。 2012年12月6日,電視劇《浴火危城》在京舉行首播新聞發佈會。2012年12月12日在中*央*電*視*臺第八套電視劇頻道。該劇長達30集,由鄧迎海執導,溫兆倫、王大奇等人傾力加盟。該劇講述了人們如何在1910年哈爾濱爆發的一場百年不遇的鼠疫中活下來的故事,導演鄧迎海希望能夠通過該劇謳歌城市英雄,傳承屬於哈爾濱城市的“伍連德精神”。在哈爾濱,至今還有伍連德小學、伍連德醫院、伍連德紀念館,稱伍連德是哈爾濱的“救命恩人”。

“1910年,東北地區鼠疫大流行,幾個月內,斃命數萬人,且有向直隸、山東和京城蔓延之勢。對於這種惡疾,當時沒有任何特效藥;如果任由疫情發展,哈爾濱可能將毀滅,東北三省也將遭受滅頂之災,中國可能將變成第二個中世紀的歐洲。”這段話既是劇情介紹,也是真實歷史的寫照。所以終上所述,我把這篇介紹文章冠名為《史上“鍾南山”,英雄伍連德》,感覺名副其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附1:老梁: 2020最新講述;說疫情,(上集) 西瓜視頻

https://www.ixigua.com/i6798485536227983887/

附2:浴火危城 第01集_1080P在線觀看平臺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dy7c2dso6ieqbfh/x0024q6lt36.html?ptag=douban.tv

【戰疫史話】史上“鍾南山”,英雄伍連德

伍連德,溫兆倫飾演

【戰疫史話】史上“鍾南山”,英雄伍連德

《浴火危城》電視劇海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