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避暑登廬山


“江城八月苦炎暉,瀟灑山間夾纊時。”氣候清涼的廬山,是避暑消夏,療養休養的聖地。

8月6日一大早去九江汽車站,計劃乘坐去廬山牯嶺鎮的客車。剛到車站,就被一位美女攔住,說她們是廬山人,剛送客人到九江,現在要返回廬山,讓我們出40元坐她們的車去廬山。九江去廬山的客車票每人20元,打的四個人才40元,便宜!我們就答應了。

原來美女是牽線的,開車的是位中年男子,姓胡。他說廬山門票180元,還有80元車費。如果乘坐他的車遊廬山,只需150元。他忽忽悠悠,把我們拉到了廬山東門口。我去售票口一問,票價64元。原來這裡是看三疊泉瀑布的。我們發現上當了。當即讓他把我們拉到廬山正門。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我們買好門票和車票,乘坐景區大巴開始遊廬山。

廬山坐落於江西北部九江境內。廬山又稱匡山、匡廬,聳峙於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畔,餘邵詩云:“長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廬山風景妍;峭壁陡崖飛瀑布,奇峰秀嶺繞雲煙”,廬山多峭壁懸崖,瀑布飛瀉,雲霧繚繞。險峻與柔麗相濟,大山、大江、大湖渾然一體,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自古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廬山山體呈橢圓形,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與雞公山、北戴河、莫干山並稱四大避暑勝地。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俊奇巧秀的園林建築,一展廬山的無窮魅力。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向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遊覽勝地。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傳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結廬為舍,因名廬山。又稱匡山、匡廬。後常為道家、詩人、學者駐地,寺廟道觀遍佈。勝蹟有白鹿洞、仙人洞、觀音橋、周瑜點將臺、愛蓮池、三疊泉、含鄱口等。山中牯嶺,又名牯牛嶺,以有大塊岩石狀如牯牛得名。建有療養院、休養所等多處。

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雄奇險秀,剛柔並濟,形成了江西罕見的壯麗景觀。“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構成一幅充滿魅力的立體天然山水畫。歷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愛此山,世人讚美此山。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數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蘊育了廬山無比豐厚的內涵,使她不僅風光秀麗,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於一身。從司馬遷“南登廬山”,到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文壇巨匠或陳運和等詩文名家1500餘位登臨廬山,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的文化名山的確立;陳運和詩《廬山》稱“三疊泉直瀉青史,五老峰聳立古詩,仙人洞深藏抱負龍首崖騰飛情思,含鄱口難吐感觸,蘆林湖匯聚現實,花徑走過歷代名士,天池閱盡蒼茫人世,白鹿體壯養於書院東林綠蔭盡染佛寺”、“可見蔣介石殘留足跡,敬仰毛澤東居住舊址,匡廬奇秀甲天下,世紀鉅著出自此”。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從慧遠始建東林寺,開創“淨土法門”,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教於一身的宗教聖地的形成;從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和愛蓮池弘揚“理學”,到教育豐碑的構建;從“借得名山避世譁”的隱居之廬,到上世紀初世界25個國家風格的廬山別墅群的興建;從胡先驌創建中國第一個亞熱帶山地植物園,到李四光“第四紀冰川”學說的創立;從20世紀中葉,廬山成為國民政府的“夏都”,到廬山作為政治名山地位的體現。廬山的歷史遺蹟,代表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處處閃爍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光華,充分展示了廬山極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和美學價值。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國人民厚愛及世界的肯定,獲一系列殊榮:乃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區、中國首批5A級旅遊區、中華十大名山、世界遺產——我國第一處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群峰間散佈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消夏避暑登廬山


廬山雖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但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夏季涼爽,7月平均氣溫21.9℃。江湖水氣鬱結,雲海瀰漫,年平均霧日191天,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稱。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名氣甚大,景點比較分散,乘坐大巴跑來跑去,跑了一天,還弄不清廬山真面目。遊了花莖、五龍潭、三寶樹、仙人洞、錦繡谷、五老峰。游完二線景區,本想住在山上,一打聽,標間500元,太貴了,還是下山住在九江。一線景區安排在最後一天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