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說說“氣血不足”是怎麼一回事兒

一說到氣血不足大家可能會想到以下關鍵詞:

面黃肌瘦、體弱無力、手腳冰涼、頭暈眼花、口唇發白、萎靡不振、心悸失眠、月經量少……

也就是說大家的理解基本集中在“虛弱”兩個字


所以,「氣血不足」到底是哪裡不足呢?


氣血不足,即中醫學中的氣虛和血虛。氣血不足的結果會導致臟腑功能的減退,引起早衰。氣虛即臟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表現為畏寒肢冷、自汗、頭暈耳鳴、精神萎靡、疲倦無力、心悸氣短、發育遲緩。血虛可見面色無華萎黃、皮膚乾燥、毛髮枯萎、指甲乾裂、視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夢、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但是深究「氣血不足」的具體原因,卻沒有很好的解釋。所以,目前臨床上還是推崇先抽血化驗才能知道具體原因,到底是貧血,還是低血糖,還是缺氧……只要抽幾管血就都明白了。

與此同時,還能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和風險,比如一些惡性疾病早期很可能僅表現為「氣血不足」,如果沒有發現惡性疾病的話,很有可能錯過正確的治療方案和時機。

其實氣血不足是中醫術語,簡單說就是體質差,一般熬夜、過度飲食、勞逸無度、運動量少等等,都會出現氣血不足。

那麼如何進行調理和食補?

在調理方面主要是心態和運動,什麼事情要有一個好心態,這樣再通過適當的運動,改善睡眠,有益於身心的、規律的生活,就會使氣血得到補養,臟腑得到和諧。輕度氣血不足患者可以用食療,食用牛肉等可以補氣,食用烏雞骨、龍眼肉、豬肝、紅糖、赤豆等可以補血。但是食補,主要追求的是一種節制,不能暴飲暴食,如果是老年人的話搭配一些柔軟的溫和的食物更會相得益彰。

但如果氣血“不足”的比較嚴重的話,七七還是建議大家去醫院做一個具體的檢查,以免錯過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期哦。(^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