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熊孩子刷禮物,40萬變0.23,急需“財商”啟蒙,教他怎樣花錢

江蘇一家賣房用來還債的40萬元,被家裡的“熊孩子”玩快手直播刷禮物、玩網絡遊戲,最後銀行卡只剩下0.23元。

又見熊孩子刷禮物,40萬變0.23,急需“財商”啟蒙,教他怎樣花錢

毫不誇張地說,近幾年孩子刷家長的錢給主播送禮物新聞事件不下百起,而這次應該是是金額最高的。

又見熊孩子刷禮物,40萬變0.23,急需“財商”啟蒙,教他怎樣花錢


又見熊孩子刷禮物,40萬變0.23,急需“財商”啟蒙,教他怎樣花錢

為什麼屢次出現這樣的事件

因為孩子對錢沒什麼概念,加上移動支付時代,花錢太方便了,他們只覺得那是手機屏幕上的數字出去了,集中點和興奮點都在花了錢的“商品”上。智能支付,使人消費變得更加不加思索,更加隨意。“一分錢難道英雄好漢”的時代也不復存在,借錢太容易了。

在2005年的時候,整個臺灣島內媒體在聲討一件事情:卡奴。什麼叫卡奴?是人從信用卡的主人變成了信用卡的奴隸。900多萬持卡族中,有將近100萬人還不起信用卡卡帳,淪為卡奴。這在今天看來,也是一個很讓人震驚的數字。

又見熊孩子刷禮物,40萬變0.23,急需“財商”啟蒙,教他怎樣花錢

而隨著銀行的撤出,各種借貸平臺藉助智能手機的這種支付能力,鋪天蓋地的都出來了。一部智能手機能把你所有的財富都連接到一塊成年人對財富的概念已經模糊,何況孩子?

“卡奴事件”的教訓是慘痛的。我們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財商教育。財商在國外其實已經很流行了,近年來也有不少家長重視這方面的教育。

財商是什麼呢?不光是理財,因為很多人無錢可理,其實它是一個花錢的教育,說得通俗易懂點就是,教你怎麼花錢。

一、認識錢

媒體人梁宏達曾經講過他小時候的故事:我小的時候印象很深,那個時候一根冰棍三分錢,有次我舅舅到家裡來我就纏著他,讓他給我錢買冰棍,我舅舅沒零錢,我連作帶鬧,他一來氣給我一張五塊的,我拿這五塊錢,走到門口哭著回來了。為啥哭了?不會花,把我嚇著了,沒見過這麼大票。

而如今的無現金社會,我們的下一代幾乎沒有接觸現金的機會。孩子在關於錢幣的認識上有很大的欠缺。認識錢幣是日後善於使用的基礎,那我們財商啟蒙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認識錢。

又見熊孩子刷禮物,40萬變0.23,急需“財商”啟蒙,教他怎樣花錢

教父母一個“認識錢幣”遊戲:

1、初步認識

如果家裡有不同年份銀行發行的《錢幣收藏冊》最好,沒有就找些不同年份面額的紙幣,和孩子一頁頁地觀看不同年代、國家、風格的各種錢幣。孩子雖然還不能從風格迥異的錢幣中看出各國的文化風俗,但起碼對中國的錢幣有了很深的認識。

不管是哪年發行的錢幣,唯一不變的是錢幣上的國徽。從錢幣的人物變化上,可以認識一些偉人和一些少數民族。父母可以考考孩子不同錢幣上的一些特徵。比如過去的1分、2分、5分紙幣上都是什麼圖案?什麼時候發行的錢幣上有防偽標誌?這樣就引起孩子的興趣,一下子能掌握了不少錢幣的特徵。

2、交換錢幣

在孩子對錢幣有了初步的認識後,找一些紙幣和硬幣,與孩子玩起換錢幣的遊戲。大人將紙幣劃歸己有,將硬幣劃歸孩子,然後用紙幣兌換硬幣。如先用5元、10元、20元的紙幣分別兌換成同樣面值的1元、5角或1角的硬幣,再用這些紙幣兌換不是同樣面值的硬幣。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鍛鍊孩子的加減計算能力。

3、模擬演練

把孩子的玩具當成了待售商品,分成兩堆,與孩子對賣。比如小熊估價8元,父母拿出10元,讓他找零。在這些“故意刁難”和找零練習中,孩子對錢幣的運用更熟練了。

4、實戰演習

以上三步的最終目的,還是為孩子最後真正的實戰作鋪墊。準備一些現金到超市買東西,結賬的時候,把錢交到了孩子手裡,讓他去實踐。孩子在輕鬆愉快的錢幣遊戲中,初步認識了貨幣的樣式、功能和使用方法,為進入社會,學會生活打下了一個重要基礎。

又見熊孩子刷禮物,40萬變0.23,急需“財商”啟蒙,教他怎樣花錢

二、想要的、需要的和預算

需要的指生存的必需品。比如住的地方,喝的水,吃的食物,教育用到的必需品,僅此而已。其它的東西都是想要的,但錢是有限資源,我們必須要先買我們需要的東西,再去買我們想要的東西。想要的東西就放在預算裡面,根據預算決定我們到底是買還是不買。

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媽媽帶著孩子,孩子走到賣玩具的地方吵著要買新玩具。一種處理方式:媽媽看了一下價格:“不買!”緊接著孩子就哭了,越哭媽媽越煩躁,情緒也有點失控,最後仍沒給孩子買。

媽媽的做法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反從眾心理的特殊表現。好奇心和自主意識是產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當某事物被禁止時,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釋的情況下。

又見熊孩子刷禮物,40萬變0.23,急需“財商”啟蒙,教他怎樣花錢

正確的做法:心平氣和的問孩子,你想買的東西是需要的還是想要的,我們買完需要的東西后,還有一些預算,我們算一下你想要的東西是不是超出我們的預算。這個過程讓孩子形成邏輯思維的習慣,去計算好怎麼花錢。等他長大後滿足需要的東西之後,他還有更多的錢,當然可以買更多他想要的東西。

想要和需要不僅僅幫助你思維怎麼花錢,其實是在樹立他的企業家精神。因為系統的財商教育課裡想要和需要的學習都是從周邊企業看齊的。

三、告訴錢是賺來的,不是隨便給的,不要把錢當愛的表達。假設一個場景,孩子告訴你想有一部新手。你可以問問他為什麼呢?他可能會說,我們班同學都有,我也想有。你可以表達贊成的意見,緊接著問他:錢從哪裡來呢?你要怎麼賺錢?比如幫爸爸媽媽做些什麼取得報酬,又或者去做小老師等等。

在交流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開條件,也是讓父母有更多的權利,這樣的交流很重要,尤其到孩子十幾歲的時候。這樣你不會跟他直接進入到激烈站,假裝支持他的想法的時候,把你的想法也表達出來,讓他明白錢不是白給的,是賺來的,要靠自己的辛苦。

我們知道特朗普家族很有錢,但是他的女兒伊萬卡在上高中的時候就做模特自己賺錢,貝克漢姆的大兒子布魯克林也曾經在餐館端盤子。國外的鉅富家長明白如果隨便給孩子錢,她們以後是沒有辦法承擔後面的財富的,他們不會賺到更多的錢,只會讓錢流走。

又見熊孩子刷禮物,40萬變0.23,急需“財商”啟蒙,教他怎樣花錢


又見熊孩子刷禮物,40萬變0.23,急需“財商”啟蒙,教他怎樣花錢

相反的例子,範德比爾特曾經建立了龐大的鐵路帝國,到他逝世不到百年,其家族聚會上竟沒有一人的財產超過百萬。範德比爾特的兒子曾經說過:

“繼承財富是幸福的障礙,它讓我沒有任


何希望得到東西,沒有任何一定要去尋


求或爭取的東西。”

所以讓孩子錢是很重要的資源,並不是隨便輕易就能得到的,賺錢之道最重要的依然是等價交換,你付出努力,得到相應的回報,比如勞動報酬、稿費等等,賺錢之道會有一些底線,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教給孩子,不能唯利是圖、損人利己。

既然孩子從出生就不能避免與錢發生關係,不如我們就從小教會他們正確的金錢觀念,學會花錢才能夠學會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