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快樂其實很簡單,一包小零食就能給的滿足,何必非要嚴防死守

昨天去超市,一到零食區就看到小包乾脆面促銷,堆的跟小山似的。

大寶小寶趕快跑過去,拿起來研究了一會兒問:“媽媽,咱們買一些這個吧?”

“就是方便麵,沒什麼可吃的,不過你們想吃的話就買幾包吧!”我說。

他們邊喊著“謝謝媽媽”邊開心地拿來袋子,仔細地看包裝上的口味挑著,討論著哪種會好吃一些。

挑完稱完,問要不要再買些別的,他們倒是貼心,連說不用,有這些就夠了。走出超市,他們迫不及待地拿出來吃了起了,還真是嘎嘣脆,大寶舉著給我吃,算了吧,聽著我都口渴。


孩子快樂其實很簡單,一包小零食就能給的滿足,何必非要嚴防死守

看著他們的樣子,有點後悔當初的嚴格控制,同時又慶幸沒有固執己見,吃零食,這種簡單的快樂,真的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試過才知道,完全不用擔心孩子吃零食無度

之前限制大寶小寶吃零食,就是怕零食不健康,怕孩子養成吃零食的習慣不好好吃飯,怕他們會吃起來無度,而他們卻用行動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孩子快樂其實很簡單,一包小零食就能給的滿足,何必非要嚴防死守

不限制他們吃零食後,他們對零食反而不如之前那麼渴望了。

首先,在吃零食的態度上有很大改變

之前,不允許他們吃零食,偶爾買一些零食,他們都稀罕的不行,恨不得一口氣抱著吃光;

而現在,零食就在那裡,想起了偶爾吃一個,想不起就不吃,有時候叫著餓,還得我提醒他們吃點零食墊墊。

其次,在買零食的行為上很有節制

之前,到超市見到吃的就要,不管是好不好吃,喜歡不喜歡吃,看到感覺想要就一直哼唧;

現在讓他們自己推個車去隨便挑,但往往只是每人挑一件喜歡吃的,並且往往也會徵求我的意見,問問好吃不好吃或者適合不適合他們吃,不合適的話他們會主動去調換。

孩子快樂其實很簡單,一包小零食就能給的滿足,何必非要嚴防死守

第三,看到別人吃零食終於不羨慕了

之前,看到別的孩子吃零食他們總是眼巴巴地看著,雖然有時也會動搖,但當時我還是堅信不讓孩子吃零食是為他們好;

現在,他們根本看不到別的孩子吃零食了,或者說已經不關注了。如果有小朋友來家裡玩,他們會把零食統統拿出來,小手一揮,隨便吃,媽媽什麼零食都會給我們買,內心的滿足感壓都壓不住。

越是禁止吃零食,孩子越是渴望

不得不說,我對控制孩子吃零食做的算是成功,大寶小寶直到6歲都很少吃零食。但不讓他們吃,並不能代表他們對零食沒有渴望,看到別的小朋友吃,口水恨不得流出來,偶爾買一些零食,也必定是一口氣吃到吃不動為止,平時更是對零食念念不忘。

孩子快樂其實很簡單,一包小零食就能給的滿足,何必非要嚴防死守

這其實對應了心理學上所說的“禁果效應”,即越是禁止,越是渴望,甚至反抗。

昨天,大寶小寶同學妞妞來我家玩,大寶小寶拿出各種零食招待她,妞妞連吃了四塊巧克力,而妞妞媽卻表示很奇怪,說妞妞在家從不吃零食,所以她也基本上不買零食,怎麼到了我家吃起來沒完了呢?

我就告訴她,還是買一些放著,吃與不吃讓孩子自己選擇。

孩子快樂其實很簡單,一包小零食就能給的滿足,何必非要嚴防死守

妞妞媽媽不明白的是,不是妞妞不吃零食,只是孩子在她的限制之下壓抑了自己,而一旦有機會就會使勁吃,這反而更容易造成孩子無節制吃零食。

實際上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這事情很常見,比如我們越是不讓孩子吃糖孩子越是想吃,越是不讓孩子手機孩子越是要玩,有時,雖然孩子在表面上順從了家長,但一有機會卻是加倍補償,等孩子大一點甚至開始公然對抗。

所以對孩子吃零食、玩手機、看電視等行為,我們要做的不是粗暴地禁止,而是適度地滿足以及合理的引導。

引導孩子正確對待零食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確實會因為吃多了零食而不吃飯,或者以零食為飯的孩子,所以我們要避免孩子過度吃零食,正確引導:

孩子快樂其實很簡單,一包小零食就能給的滿足,何必非要嚴防死守

1、養成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

從孩子能夠正常吃飯起,我們父母就要保證孩子的一日三餐正常飲食,按時吃飯,不湊合,不敷衍,這個看似簡單卻並不是很容易做到,特別是在這個外賣超級方便的時代,不做飯的理由實在太多,但有為了孩子,最好還是要勤快一點,尤其是在孩子三歲之前,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及口味將會伴隨其一生。

2、讓孩子儘量晚的接觸零食,特別是一些不健康的零食,這與不限制孩子吃零食並不矛盾。

在孩子小時候,一般是我們父母不給,孩子也不會要,孩子吃零食,恰恰是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除了父母以作則,還要求我們不要太急於給孩子嘗試太多的零食。

3、一旦孩子有了吃零食的要求,我們就要告訴孩子,零食可以吃,但不能多吃,垃圾食品最好不吃。

讓孩子對零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我們家長也要注意為儘量孩子提供健康的小零食。

4、規定孩子吃零食的時間。最好在兩餐之間,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身體需要又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同時也不會影響正常吃飯。

最後,如果孩子執著於吃零食,偶爾讓孩子體會一些無節制的後果比任何的說教都管用,只是,這招最好不用,畢竟親生的孩子,心疼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