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该打?先抽自己两嘴巴子吧

今天有个朋友在群里问我说:


“冬,你总说不要打孩子,可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专注,做不好自己的事情,屡教不改,除了打还有什么办法?”


???黑人问号

首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其实不是孩子的错。


每一个人生下来,其实都充满着学习的强烈欲望(为了生存),婴幼儿每天以惊人的速度学习着语言,没有人逼他们专注,但是他们迅速的掌握了我们这么难的语言,并且学会了各种个样的技能。

专注力,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人类特质。

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是在他很小的时候,专注力被成年人破坏了。


成年人有多种多样“为你好” 、“给你竖规矩”的方式来摧毁一个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在孩子玩儿玩具的时候,孩子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这些玩具。比如搭积木,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为什么这块儿可以搭在那块儿上面,为什么三角形上面放不来任何积木。记住:用积木盖个房子完全不重要!等孩子会这一步孩子就不需要再玩儿积木了。

最愚蠢的大人,就是“陪伴孩子玩儿积木”,干扰孩子的探索,迅速的以显摆自己智商的形式干扰孩子的探索,自己搭出一个完美的房子,然后跟一个婴幼儿显摆:“你看,积木应该这么搭,你来学我。”

???黑人问号,你知道孩子在搭积木搭时候是怎么感受自己的胳膊肌肉、手指配合、积木重量、不同形状组合的乐趣的么?多么弱智的成年人,会在婴幼儿面前炫耀自己的智商可以搭出包装盒上的房子呢?

多的是。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该打?先抽自己两嘴巴子吧


很多孩子在拿到新玩具到时候,会用自己的方式开始探索玩具,啃一下(感觉质地)、扔一下(感受体积、重量、空间)或者干脆踩两脚试试。


很多玩具,孩子刚拿到手的时候,不会以玩具本来设定的样子来玩儿,一如我们成年人期望的那样。婴幼儿对一切玩具最在意的就是“吃”,用嘴巴品尝这个世界,是口腔欲期必然要做的。

而大一些的孩子,更不会像广告里那样小男孩儿就拿个车来回嘟嘟嘟,小女孩儿抱个娃娃假装妈妈。

孩子们更喜欢玩儿不是玩具的“玩具”。


比如,在厨房地板上打碎几个鸡蛋,捏鸡蛋粘粘的液体,孩子们会痴迷很久。我女儿,曾经在吃饭的时候,用手抓起来无数面条、无数次捏米、各种饭菜食物(感受质地),并且反复的扔她的勺子在地板上,再要求我捡起来给她(感受空间 和 声音)。


我为什么提倡全职妈妈带孩子,就是因为,如果学习过儿童心理学、蒙特梭利育儿法等,我们就知道,这是孩子的敏感期,更是孩子们关键的学习期。


我女儿最夸张的一次是把荞麦皮枕头弄破,然后一客厅都是荞麦皮,她在上面走,然后感受多么的滑。至于在厨房玩儿的多么high,打碎酱油瓶等等,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经常一身米面的玩儿,后脑勺挂着面条。

在她非常专注玩儿这些的时候,我从来不打断她。

我知道她在学习,在专注的感受这个对她来说一无所知又新奇的世界。


记住,买的那些什么费雪,特别贵的玩具,孩子真多不一定喜欢。几千块上万孩子都不一定喜欢。孩子喜欢的,是那些充满变化的,可以任凭自己“霍霍”的玩具。比如和面、玩儿生鸡蛋打碎、一筐核桃扔一地、大米、煮熟的面条挨个拽开……


多划算啊!这才几个钱!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该打?先抽自己两嘴巴子吧


我才不会愚蠢到对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上政治课:“宝宝,这是食物,我们不要浪费食物!食物只能用来吃!不能用来玩儿!” 或者干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记住,年龄决定了你跟孩子说什么话,跟一个八个月大的孩子说节约粮食,你爸妈挣钱不容易,如同你跟一个4岁的孩子说婚姻法一样神经病。


千万不要在孩子玩儿的家里一团糟的时候打断孩子,然后教育她说:“你怎么可以把家里玩儿这么乱,你为什么不玩儿你的玩具!你为什么要玩儿这些!”


这就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每当我看到我女儿“作妖”的时候,我都觉得,哇!好棒!她又找到了可以满足自己当下学习探索欲望的“玩具”。

不管是什么,尤其是如果只是家里被弄乱,我都觉得很赞,我都乐得休息一下。我为什么要打断她的注意力?


最逗的一次,是她还是个爬行动物的时候,充满着“我终于可以随便去我想的地方”的自由感,结果发生了一件被人干扰打断注意力的“事件”


注意,孩子一定要学会爬。不是爬的非常好,并且有足够的时间爬行,且四脚爬行飞快的孩子,长大以后肯定感统失调。


什么是感统失调,就是你眼看着两个桌子中间有个缝,足够一个200斤的胖子过去,但是100斤的你走过去胯骨就一定撞到一个桌子。


什么是感统失调,就是你小时候摔跤的几率是别的孩子n倍,膝盖从来没好过,紫药水是你家常备。


什么是感统失调,就是距离你2米远一个垃圾筐,傻子都能扔进去一团纸,你就一定会扔偏。


什么是感统失调,就是你走在大马路上,平地都能摔跤,动不动就崴脚,仿佛地球上所有的坑你都踩的到,或者地压根儿就不平。


什么是感统失调,就是别人跳街舞,Jazz、breaking、locking、popping,跳什么有什么的样,而你,跑个步都像个残疾人,跳起舞来更是惨不忍睹。


我为什么知道的这么清楚,因为这就是我(婴幼儿时期不会爬)。当然了,感统失调还有可能其他方式,比如剖腹产、情感连接失败脑神经元发育受影响等等。


好我们回到注意力不集中这个事情上。

在她四脚爬行非常带劲的时候,我带她去河边的草地上爬。

记住,一定要让孩子接触到土壤啊。

然后她非常欣喜的去揪草,摘小野花,捏起地上的小蚂蚁………………往嘴里放…………


我真的袖手旁观,我觉得,吃个带土的蚂蚁真的没什么,就看她有没有那个本事捏住一个蚂蚁,并且能尝到蚂蚁的味道了。

然而这个时候,在旁边带着孙子“玩儿”的一个奶奶不干了。迅速的跑过去抱起我女儿,然后给她拍一拍身上的土,把她塞到自己孙子的大推车里,塞给她一个塑料球,然后扭过头怒气冲冲的训斥我:“多脏啊!怎么能让孩子在地下爬啊!”

我扭头看了一眼她的孙子,拿着个塑料的拨浪鼓,站在旁边一动不动。

我说:“她喜欢爬。”

老太太怒不可遏:“喜欢爬!你就让她在地上爬?!多脏啊!你是谁啊!你是孩子什么人啊!”

我走过去抱起一脸蒙圈的璇儿,说:“我是她妈。”


这个老太太,带孩子出来玩儿,竟然给孩子带了一堆塑料玩具。


太可笑了,那你出来干嘛来了?呼吸新鲜空气是么……好像老人都热爱呼吸新鲜空气。但是,孩子最重要的是,认识世界啊……


可想而知,她的孙子,如果想要上下危险的台阶,如果想要沾花惹草,想要捏地上的虫子,她就会大声呵斥打断。


敢打赌,她的孙子的专注力以后啥样,可想而知。

真的,什么是起跑线。


这就是。


家长对孩子的理解,和情感连接能力,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所以,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大人为什么要打孩子?


记住,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带的专注力血槽都是满的。每每被家长打断一次,血槽降低一格。


所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无法安定下来做事,大人应该抽自己大嘴巴,然后说:“谁让你破坏孩子的注意力,活该现在孩子学习不好。”

如果这个时候,你还要啊打孩子,那孩子就不仅仅是专注力不但不会提升的问题了,还会继续积压痛苦在内心,就是本文开篇提到的情感受挫以后:

也许会在青春期抑郁症、躁狂症、中年得严重胃病、肠胃不好、有难以明说的瘾、毒瘾不算抖音的瘾也算、老了以后阿尔兹海默症……都是拜你打孩子所赐。

此外,打孩子,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还有:

不自信、害怕感情依赖以及被依赖、空虚、自我价值感低、经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总觉得自己不是别人以为的那么优秀、总觉得自己不会真正被爱上、人生路上经常临门一脚就是踢外、莫名其妙不能成功、赚了钱也得赶紧赔光了(不配得感)……破罐子破摔……


如果修复专注力?

首先,你要区分你的孩子是不是专注力真的非常差。

而是分让孩子干什么。

比如让我听一个傻逼唠嗑,我专注力为零;让我学习女德,我可能会多动症+躁狂症。

但是,让我看一场metallica的live, 我可以从头蹦到尾跟着唱完整场(真人真事),我画画的时候,可以画到天亮。我很多篇公众号,从写到修改编辑到录音发布都是4、5个小时。

如果家长是逼着孩子学他完全没兴趣的课程,他专注力不好,那是家长的心理问题,你应该放弃你的执念,好好跟孩子沟通,看看他喜欢学什么,兴趣特点和特长是什么。而不是逼着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考上清华、成为朗朗等等)。

一般来说,除了严重被干扰,专注力真的非常差的孩子,脑神经元发育受阻。大部分孩子其实比较容易修复注意力。家里的灯光、环境、味道、睡眠环境和时间、父母的接纳和拥抱,都可以修复伤痕。

修复好跟父母连接,被父母看到的孩子,遇到喜欢的事情喜欢的课程,专注力就会非常好。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该打?先抽自己两嘴巴子吧


但是,如果有一对儿焦虑的父母。孩子就容易注意力会差,也很难修复,甚至还会有多动症。


因为他在焦虑的气场里,没有谁能够在焦虑的气场里如如不动的专注的,动物的敏感神经会影响他专注,因为气场是“危险!警告!你快挨揍了!”

大人如果内心不平静,假装平静,孩子能感受到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会更加不安。

如果希望孩子专注力集中的昨晚作业,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陪伴……真心的安静的,以爱陪伴。

做不到?


那可以去找到灭霸手套上的原石,时间扭转到某一个晚上,去抽屉里拿出避孕套带上。

记住,孩子天生都是专注力很好的。

大家拼的就是,谁被养育者、监护人破坏的脑神经元链接的少,谁就赢了。

一日三省吾身,不做傻逼家长。

如果做了傻逼事儿,亡羊补牢。

而不是打羊,骂羊:“你tmd傻啊狼来了不知道咬他啊!”

???

你生的是狼么?

你的基因那么棒么?


有这本事,自己考上清华了,还用打孩子?


打孩子的成年人,懦弱,且充满了不被爱的痛苦。


一日三省吾身啊,诸位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