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相權的衰落切入,淺析唐肅宗時期相權的變遷

引言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性事件,由於安史之亂的發生,唐朝的政治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一個重要的變化,便是相權的衰落和宦官權力的增大,而這樣的局面之所以會產生,則與唐肅宗統治期間施行的一系列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唐肅宗之前,包括唐玄宗時代,宰相在政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唐玄宗統治的中晚期,由於統治事務的增加以及唐玄宗本人開始疏於政事,宰相的權力開始呈現增強和集中的趨勢,相繼出現了李林甫、楊國忠等權勢滔天的宰相。

而唐肅宗李亨此時正為太子,不僅時常受到唐玄宗的打擊和質疑,而且還時常受到李林甫等人的打壓,作為太子的李亨可以說是深受其苦。因此,在李亨登基之後,他開始對相權進行打壓,並扶持宦官作為牽制宰相的工具,由此開啟了唐朝中後期宦官專權的歷史。本文希望通過梳理唐肅宗執政時期所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分析這些政策是如何導致唐朝相權的衰落和宦官權力的急劇膨脹的。

從相權的衰落切入,淺析唐肅宗時期相權的變遷

安史之亂

唐肅宗壓制相權的措施

唐肅宗李亨在位僅僅六年時間,但是在這六年之中,唐肅宗卻一共任用了十六名宰相。這十六名宰相中,任期最長的不過兩年,最少的則只有兩個月,宰相的更替可以說是十分頻繁。造成這一局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唐肅宗時期中央政治的“二元格局”。

當時,唐肅宗雖然已經即位,但唐玄宗仍然在世,並被尊為太上皇。唐玄宗雖已不再是皇帝,但一直試圖插手朝中政事,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人手,實際上在朝中形成了兩個權力中心。在這種權力格局下,唐玄宗先後派遣了幾位大臣擔任唐肅宗的宰相,名為輔政,實際上是試圖影響唐肅宗。面對這種情況,唐肅宗為了減弱唐玄宗的影響力,便逐漸替換了這一批宰相,換之以自己信任的宰相,因此造成了唐肅宗時期宰相更迭頻繁的現象。

從相權的衰落切入,淺析唐肅宗時期相權的變遷

唐肅宗影視劇形象

除此之外,另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則是唐肅宗內心中對於宰相的深刻不信任。唐肅宗李亨還是太子時,便受到李林甫和楊國忠的政治迫害,處境可以說是十分艱難。《舊唐書·肅宗紀》記載:

“初,太子瑛得罪,上召李林甫議瑁對。及立上為太子,林甫立儲貳,時壽王瑁母武惠妃方承恩寵,林甫希旨,以懼不利己, 乃起韋堅、柳責力之獄,上幾危者數四。後又楊國忠依倚妃家,恣為褻穢,懼上英武,潛謀不利,為患久之。”

在這種情況下,唐肅宗對於李林甫和楊國忠是痛恨入骨,他在即位後曾對近臣李泌說過:“欲敕諸將克長安,發其冢,焚骨揚灰”,在收復長安之後頒佈的大赦詔中,也特別指出:“惟與同反及李林甫、王珙、楊國忠子孫不在免例”。正因為對於李林甫等專權宰相的痛恨,唐肅宗對於相權特別警惕,對於防止宰相專權是否重視。

從相權的衰落切入,淺析唐肅宗時期相權的變遷

安祿山頭像

因為唐肅宗對於宰相專權的警惕,肅宗朝期間的一些宰相都因為專權的原因被罷相。例如,房琯是由玄宗派到肅宗朝中輔政的,由於房琯素來負有盛名,因此唐肅宗起初對他十分敬重,亦非常重視他的意見。但是,房琯喜歡自己決斷政治事務,又喜好高談虛論,《舊唐書》記載:

“琯亦自負其才,以天下為己任。時行在機務,多決之於琯,凡有大事,諸將無敢預言”,“但與庶子劉秩,諫議李揖、何忌等高談虛論,說釋氏因果、老子虛無而已”。

《唐書》史料

在這種情況下,唐肅宗認為其有結黨攬權的傾向,因此將其貶謫,在貶謫詔書中這樣斥責房琯:“致位臺衡,而率情自任,怙氣恃權……有朋黨不公之名,違臣子奉上之體”。由此可見,唐肅宗對於宰相結黨專權是異常謹慎的。除了針對宰相個人的行為十分警惕外,唐肅宗還實行了一系列防止宰相專權的措施。

  • 首先,唐肅宗擴大了宰相班子的人數

唐初實行的本是宰相集議制,也就是由三省長官共同對政務進行商議和決定,到了唐玄宗時期,由於需要決策事務的急劇增加,宰相集議制的決策效率太低,因此唐玄宗逐漸將宰相人數進行精簡,並賦予宰相以更大的權力。

唐玄宗統治的前中期宰相人數一般為兩人。而到了唐肅宗時期,為了限制和分散宰相的權力,唐肅宗一般同時任命三到四名宰相,最多的時候甚至有五名宰相,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宰相間互相牽制、防止一人做大。

從相權的衰落切入,淺析唐肅宗時期相權的變遷

唐玄宗及其愛妃楊貴妃

  • 其次,取消主、次相之分,恢復宰相輪流秉筆之制

在唐玄宗朝的前中期,宰相雖為兩人,但兩人之間有主、次之分。主相通常由中書令擔任,固定擔當政事堂秉筆之職,因而有權獨斷政務,甚至還可以自行選擇次相人數,而次相相比之下則權力極小,往往只能附和主相的決定。

為了防止主相專權,唐肅宗即位之後即取消了這種主、次相的分別,恢復了唐初宰相輪流秉筆的制度,實際上就是讓宰相間的權力相等,“令宰相分直政事筆、承旨,旬日而更,以懲林甫及楊國忠之專權故也”。

  • 再次,嚴格限制宰相的任期

在唐玄宗執政之初,宰相的任期以三考為限,即便是姚崇等名相的任期也遵守這一規定。但到了唐玄宗執政的中後期,宰相的任期制基本已經不起作用,李林甫擔任宰相就達十九年之久,直到去世才讓出相位。而長時間擔任宰相則勢必導致相權的極度膨脹,因此,肅宗在即位之後,很快就重新強調宰相的任期,並且規定比以往更加嚴格,宰相任期往往以兩年為限,沒有人能夠超過這一任期。

從相權的衰落切入,淺析唐肅宗時期相權的變遷

李林甫影視劇形象

  • 第四,唐肅宗恢復了諫官、御史的監察作用

李林甫擔任宰相時,為了擴大其個人的權力,對於諫官和御史百般壓制,導致本來是為了監察百官的諫官和御史無法發揮其應用的作用。有鑑於此,肅宗即位後便下詔:“敕盡革其弊,開諫諍之途”,“詔御史、諫官論事勿先白大夫及宰相”。而諫官、御史也也確實對宰相的權力起到了制約作用,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房琯擔任宰相期間,

“多稱病不朝謁,不以職事為意,日與庶子劉秩、諫議大夫李揖高談釋、老,或聽門客董庭蘭鼓琴,庭蘭以是大招權利。御史奏庭蘭贓賄。”

正是由於御史的奏報,才使得房琯最終罷相。

從相權的衰落切入,淺析唐肅宗時期相權的變遷

《資治通鑑》史料

  • 最後,唐肅宗還提高了宦官李輔國以及近臣李泌等的地位,以此來制約宰相

其中特別是宦官李輔國,由於在擁立唐肅宗即位時立下大功,因此特別為肅宗所信任。《資治通鑑》記載了唐肅宗所任命李輔國擔任的官職:

“判元帥行軍司馬事,侍直帷幄,宣傳詔命,四方文奏,寶印符契,晨夕軍號,一以委之。及還京師,專掌禁兵,常居內宅,制敕必經輔國押署,然後施行,宰相百司非時奏事,皆因輔國關白、承旨。常於銀臺門決天下事,事無大小,輔國口為制敕,寫付外施行,事畢聞奏”。

李輔國的權力可以說是極大,也因此對宰相權力形成了一種極大的制約。

唐肅宗壓制相權的影響

由以上唐肅宗實行的政策可以看出,唐肅宗對於相權的壓制是全方面的,而這樣的措施也確實起到了極好的作用。宰相的權力不僅被進一步的制約和分散,而且由於唐肅宗壓制相權的措施,宰相內部的權力鬥爭也是進一步激烈,宰相之間往往競爭激烈,這又進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權力。可以說,在唐肅宗這一番壓制相權的政策過後,唐朝前期宰相政治的局面基本上結束了。

從相權的衰落切入,淺析唐肅宗時期相權的變遷

唐朝疆域圖

但同時,宰相政治的結束並不代表著皇權的穩固,宦官作為一個政治群體開始登上了唐朝政治的舞臺。正是由於唐肅宗對於李輔國的信任,使得宦官群體的權力越來越大,並最終導致了唐朝中後期宦官專權亂政的局面。

宦官專權的弊端想必諸位讀者都很清楚,在此不再贅述。唐肅宗還在世時,這種弊端便已經初步顯現出來,不論其它事務,單論當時唐朝舉國上下最為重視的平定安史之亂這一要務,便由於宦官的干擾而出現了巨大轉折。例如,當時肅宗本命令名將郭子儀率兵直取叛軍的後方范陽:

“子儀統諸道兵自朔方直取范陽,還定河北,發射生英武等禁軍及朔方、鄜坊、衯寧、涇原諸道蕃、漢兵共七萬人,皆受子儀節度”。

但由於郭子儀與宦官集團沒有什麼聯繫,加之宦官魚朝恩妒忌郭子儀的功勳,因此“制下旬日,復為魚朝恩所沮,事竟不行”,使得郭子儀的作戰計劃被全面打亂。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元代史學家胡三省曾遺憾地評論道:

從相權的衰落切入,淺析唐肅宗時期相權的變遷

郭子儀將士

“使郭子儀果總兵向范陽,則史思明有內顧之憂,李光弼成夾攻之勢,必無邙山之敗矣。郭、李成功,則又必無樹置河北諸帥之禍矣”。

可見,宦官的干擾的確是極大地影響了平叛,而這還僅僅是宦官干政的例子之一。

結語

對於唐肅宗來說,經過這一番的政策調整,他壓制相權的目的不僅達到了,而且從此使得唐朝的宰相再難擁有如李林甫那樣巨大的權力。從這一方面來看,唐肅宗的這些政策是成功的。

但同時,唐肅宗壓制了相權,卻擴大了宦官的權力,從而使得宦官干政亂政的現象愈發嚴重,直接導致了唐朝後期宦官干政的亂局,從這一方面來說,唐肅宗的這些政策不僅是不當的,而且還為子孫後代留下了無窮隱患。也許,對於唐肅宗來說,適度的改革是更加合適的,而不是在極力地打壓相權之後,又極大地擴張宦官的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