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著,那就寫首詩吧

睡不著,那就寫首詩吧

(記一次偉大的失眠)

1

深秋的夜晚,一條烏篷船穿過漫天霜華緩緩飄來,停泊在蘇州城西閶門外的一座小橋邊。

四周一片死寂,看不到半點人煙。黑黢黢的烏篷船,猶如來自地獄的擺渡舟,一陣響動過後,人間重歸寧靜,夜色愈加深沉。

橋邊有一片楓樹林,這個時節紅葉開得正茂,然而在淒涼夜色中,火焰般的顏色也失去了光彩,化作一團愁雲慘霧。

這裡明明是錦繡繁華的蘇州,景象本不該如此瘮人。

烏篷船裡,有人支起了窗戶,露出昏黃的燈光。一箇中年男子坐在窗前,托起腮,呆呆望著天上那一彎泛著光暈的月亮。

這是他第二次來到蘇州。萬萬想不到,四年前這裡還是太平水鄉,如今卻已燒成廢墟,城裡十室九空,郊外也是荒無人跡。別說客棧了,想找一戶人家借宿都不容易。

戰亂年代,哪裡都不安全,小小的烏篷船就成了臨時的家。

正出神時,老船伕將腦袋探進來,對中年男子說道:“張爺,夜深了,該睡了。”

這男子姓張名繼,字懿孫,乃是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士。他沒有回頭,只“嗯”了一聲,老船伕便自己鑽進船艙,在角落裡躺下,輕微的鼾聲隨即響起。

張繼起身走到矮几旁邊,小心地撥了撥燈芯,火光在噼啪的輕響中稍稍明亮了些。

船睡了,江水睡了,蘇州城睡了。整個世界只剩他一個人,夜越深,越清醒。

許多久已模糊的往事,此刻一幕幕地重現。

睡不著,那就寫首詩吧

2

那是二十多年前,當他還是個濃眉大眼的好青年。

像許多優等生一樣,張繼也是從小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他飽讀詩書,少年中舉,又喜歡騎馬射箭,旅遊交友,成天跟一幫同齡朋友高談闊論,相信自己會做出一番成就。

那一年,他打點行裝,作別父母,西向長安赴試。他躊躇滿志,臨行時放出豪言:不得功名絕不回來!

“貧賤非吾事,西遊思自強。”

他沒有鄉愁,一點都沒有。唯一一絲傷感,是要與心愛的姑娘分離。姑娘的父母說過,他家女兒不嫁布衣,什麼時候中了進士,再來提婚娶的事。

現實總是比理想骨感。張繼一到長安,黴運就接踵而來。

先是考場失利,明明有一肚子才學,偏偏擠不進皇榜。一連拼了好幾年,直到天寶十二年(753年),才終於考中進士,這時他已經三十多歲了。

好不容易進士及第,接下來就是等待銓選。

那時候五品以上的官員由皇帝親自任命,六品以下的官員則要通過“銓選”環節,經過一番審查之後,才能授以官職。其中文官由吏部進行銓選,武官由兵部進行銓選。

同榜進士們陸續接到了任職通知。唯獨張繼,往吏部跑了好多趟,看盡了臉色,卻遲遲等不到任命。

他並不是唯一一個倒黴蛋,就在這座長安城裡,還有好幾個比他更有才、更幻滅的人。

比如李白,四十二歲時終於來到玄宗皇帝身邊,幹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只是個文學弄臣,政治抱負半點都施展不出來,一不小心還得罪了權貴,最後被玄宗掃地出門。

比如杜甫,三十五歲時吟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句,昂首邁入長安城。沒想到宰相李林甫導演了一出“野無遺賢”的鬧劇,將所有考生統統刷掉,然後向皇帝賀喜:“所有人才都已為朝廷所用,民間再也沒有人才了!”

再比如王維,他雖然年紀輕輕中了進士,順利步入仕途,但他對李林甫執政下的朝廷深感失望,便在長安城外的藍田輞川修建了一座小別墅,一有空就跟幾個知心好友前去度假,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還有那個襄陽老鄉孟浩然,當了一輩子布衣,等不到中進士的那一天就去世了。

這情形,正如數十年前天才少年王勃所寫的兩句話:“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睡不著,那就寫首詩吧

唐玄宗像

3

那是唐朝最光輝燦爛的一段時光。

邊疆穩定,民生富庶,國庫的財富多到連穿錢的繩子都腐爛了,儲備的糧食從倉庫一直堆到外面。還有無數外國人沿著絲綢之路來到長安,進貢的,做生意的,傳教的,留學的,陶醉於大唐盛世的繁華。

但這些都與張繼無關。他在長安城裡沒什麼權勢人脈,再加上心高氣傲,不願主動巴結權貴,即使在最窘迫的時候,還要堅守讀書人的尊嚴:

“調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終年帝城裡,不識五侯門。”

所謂“五侯”,是借用了一個漢代的典故:漢成帝在同一天為自己五個舅舅封侯,給後世樹立了靠裙帶關係上位的“榜樣”。

權傾一時的李林甫死了,另一個不學無術的楊國忠接替了宰相之位。憑著玄宗皇帝對楊貴妃的寵愛,楊家雞犬升天,兄弟姐妹們個個借勢上位,風光無限。

漢代冊封“五侯”之後不久,便被王莽篡了位。那麼唐朝呢?

身處盛世的張繼,隱隱感到一股不和諧的暗流正在湧動。

同時感到不安的,還有跟他一樣滯留長安的杜甫。有一天杜甫去郊外曲江邊散心,正遇上楊氏兄妹春遊,那真是盛況空前,富貴榮華不可描述。後來杜甫回奉先縣探親,卻發現幼子剛剛餓死,不由得發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悲號。

寒士們的預感,不幸變成了現實。

睡不著,那就寫首詩吧

虢國夫人遊春圖

天寶十四年(755年),楊國忠的好哥們安祿山突然造反,從范陽(今北京)一路殺向長安。眼見朝廷軍隊一再失利,唐玄宗無心抵抗,領著家眷親兵三千多人便往四川逃去。

叛軍很快佔領了長安、洛陽二京,昔日的大都市迅速變成人間地獄,能逃走的人都逃了。

張繼剛剛得到一個六品司直的閒職,還沒幹幾天,就遇到了兵災。他匆忙收拾鋪蓋,準備南下逃難,好友劉長卿前來為他送行。

劉長卿比張繼小十歲,進士及第之後也一直髮展不順,與張繼性情相投,惺惺相惜。

亂世一別,不知何時再見。

張繼夾在難民隊伍中,穿越河南一帶的戰火,順流漂向吳越太平地區。

他在京口(今江蘇鎮江)遇到了當地一個熟人,就是同榜進士皇甫曾的哥哥皇甫冉。久別重逢,熱情的皇甫冉將張繼留在家中,每天吟詩喝酒,談論國事,待他比兄弟還親。

朋友家待久了畢竟不方便,張繼辭別皇甫冉繼續南下,在蘇州、嚴州、會稽轉悠了一圈,忽然聽到肅宗皇帝登基的消息。

原來,唐玄宗一行走到馬嵬坡時,遭遇了一場兵變,楊國忠一家被殺,楊貴妃被賜死,太子李亨帶著嫡系部隊北上甘肅靈武,在宦官和軍士的擁護下即位,遙尊父親為太上皇。

肅宗即位後,便打出平叛靖亂的口號,倡議全國軍隊奮起抗敵。

一直密切關注國事的張繼,聞訊喜極而泣。

睡不著,那就寫首詩吧

唐肅宗像

4

至德二年(757年),張繼離開吳越北上,打算投奔肅宗皇帝。

讀書人的想法,總是比較單純。他認為肅宗是全國軍民團結抗敵的核心,卻沒想到背後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

唐肅宗舉起的平叛大旗,是他自立朝廷的理由,也是藉以平息輿論、爭取人心的籌碼。

為了國家,為了自己,唐肅宗確實想要打敗叛軍,恢復江山。但在具體事務上,他又有著令人難以捉摸的敏感多疑。

比如鎮守江陵(荊州)的永王李璘,手握重兵,對肅宗哥哥的詔令表示不以為然,肅宗便派兵將他一舉滅了。

還有淮西節度使李銑、宋州刺史劉展,肅宗懷疑他們不忠,殺了李銑,劉展被迫舉兵造反,連陷江淮十餘州。肅宗派田神功出兵討伐,第二年便滅了劉展。

安史之亂,有多少是外患,又有多少是內鬥?

張繼歷盡艱辛回到長安,卻比從前更加迷茫。

他聽說,那個曾享受過玄宗皇帝“御手調羹”的李太白,因為給永王李璘打過工,被朝廷流放去了遙遠的夜郎。

他還聽說,王維逃跑不及,被叛軍抓回長安,擔任了偽政府官職。等到二京收復後,肅宗便將他逮捕入獄,差點斬首。

還有杜甫,得知肅宗皇帝即位後,興沖沖地前去投奔,不料半路上被叛軍抓住關起來,第二年才冒險逃了出去。好不容易見到肅宗,卻因為替宰相房琯辯護了幾句,惹得龍顏大怒,從此被肅宗拉了黑名單。

戰爭令人心驚膽戰,政局更讓人無所適從。

張繼遊蕩了三四年,沒找到自己的出路。失望之餘,他懷念起從前漂泊江南的日子,於是決定離開中原,再度南下,與昔日好友重聚。

到了江南,張繼才發現形勢不妙。朝廷軍隊平定劉展“叛軍”之後,趁機大肆擄掠,把一個繁華似錦的吳郡地區,折騰得蕭條零落,人去城空。好友皇甫冉也早已逃離了家鄉。

上元二年(761年)秋,張繼租了一條烏篷船,沿著曾經熱鬧非凡的京杭運河緩緩南行。兩岸別無景色,只有一幅又一幅破敗荒涼的畫面。

停靠蘇州城外的那一晚,他失眠了。

國事之憤,身世之悲,仕途之窘,交織在一起。

他不敢思鄉,不敢思念父母,更不敢思念那個早已嫁作他人婦的姑娘。

楓林中的烏鴉忽然驚起,撲簌著翅膀,撕心裂肺般亂叫著。夜已過半,殘月西斜,寒氣一陣陣襲來。朦朧中,江對岸忽然亮起了一點漁火,原來在這兵荒馬亂之際,仍有辛勤的漁夫,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早早勞作起來。

張繼關上窗戶,裹起一件暗舊的袍子,準備熄燈休息。就在此時,耳邊隱約傳來平和悠遠的鐘聲,一聲又一聲,穿過黑沉沉的夜色,在狹小的船艙中微微振盪。

那是寒山寺!張繼心中感到一絲欣慰。所幸在這劫後餘灰之際,仍有佛門淨地保持著處亂不驚、自度度人的胸懷。

他鋪開紙來,潤了潤筆,略一思索便寫下四句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躺了下去,合上眼,迷迷糊糊地想著:等戰爭結束了,還是回長安吧,謀個差使,再娶個賢惠的妻子……

睡不著,那就寫首詩吧

5

離開蘇州後,張繼返回了長安。

肅宗剛剛駕崩,太子李豫登基成為唐代宗。長達八年的動亂重傷了大唐帝國的元氣,疆域萎縮,土地荒廢,人口銳減,水旱瘟疫一個接一個。當務之急,就是趕緊網羅一幫實幹之士,投入重建國家的事業。

張繼被任命為從六品“檢校祠部員外郎”,級別很低,而且是個無聊的虛職,負責監督祭祀。國家百廢待興之時,沒有他的用武之地。

直到七年後,年過半百的張繼才終於等到平生第一個伯樂。

大曆四年(769年),劉晏擔任吏部尚書,同時兼管國家財政稅收與貨幣。他是個改革家,提拔了一批懂經濟、會理財的官員,跟他一起重建國家經濟秩序。

張繼、劉長卿,以及其他一些知名詩人戴叔倫、竇叔向、包佶等,都加入了劉晏的隊伍。

張繼被劉晏派去武昌,掌管當地的財政稅收事務。他不負所托,改善物流,調控物價,發展當地經濟,提高財政收入。

在武昌做出政績後,張繼又被劉晏派去洪州(今江西南昌)擔任鹽鐵判官,依舊負責財政稅收工作。

可惜的是,赴任洪州才一年多,張繼就不幸病逝了。妻子悲傷過度,也隨他而去,只留下一個懵懂幼兒。

待劉長卿得知噩耗來到張繼家中時,發現這個清廉之士窮得連下葬的錢都沒有,不由得大哭一場,出面將張繼夫婦的靈柩遷回襄州安葬,並將其幼子交給劉晏撫養。

愁苦了大半生的張繼,總算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實現了“經世濟民”的人生理想。

睡不著,那就寫首詩吧

電視劇中的唐代宗

6

千百年來,所有流行於世的《唐詩選》,沒有一本不將《楓橋夜泊》收入其中。

在燦若星空的唐代詩人中,張繼並不顯眼。他流傳下來的詩很少,一共三十幾首,其他的詩反響平平,只有這首《楓橋夜泊》為他爭得了前排一席之地,直到今天依舊保持強大的魅力。

小小的寒山寺也拜張繼所賜,一躍成為著名旅遊景點。無數文藝界大腕來到這裡參觀,但誰都不敢隨便題詩,誰都超越不了《楓橋夜泊》的意境,只能膜拜於地,向這首有靈魂的詩致敬。

“白髮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寒山寺,欹枕猶聞夜半鍾。”——宋·孫覿《再宿楓橋》

“畫橋三百映江城,詩裡楓橋獨有名。幾度經過憶張繼,烏啼月落又鐘聲。” ——明·高啟《楓橋詩》

“霜滿烏啼夜月寒,客窗燈火對愁看。故園相去無多路,便覺今宵睡不安。” ——明·謝晉《宿閶門》

“依舊鐘聲夜半過,誰如張繼善吟哦?老夫獨少詩中畫,始覺平生怨憤多。” ——清·孫枝蔚《楓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