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有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了魏蜀吳?

東漢末年是戰亂年代,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三兄弟三人同族,卻分別投靠魏蜀吳三國,這是為何呢?

我們可以從出生年月分析、交友遊歷等來分析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諸葛亮大哥,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

諸葛誕(?-258年),字公休,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族弟。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

建安五年(200年),諸葛瑾因中原戰亂而避亂江東。孫權的姊婿曲阿弘諮遇見諸葛瑾,對其才華感到驚奇,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為賓待。諸葛瑾與步騭、嚴畯關係親密,建安六年三人一起遊歷吳中各地,逐漸聲名顯赫,齊名被稱為當世的英傑俊才 。

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後來又跟隨諸葛玄去投奔荊州劉表。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他與當時的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結交的都是荊州人士。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襄陽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這時正式出山,當然以後就一直跟隨劉備。

諸葛誕年齡最小,他的好友夏侯玄出生年月(209年-254年),估算他的出生年月也在公元209年附近,諸葛瑾出山做官他還沒出生,諸葛亮出山他還最多隻是個嬰孩。祖籍琅邪陽都,可能沒有隨族遷徙,一直呆在魏國。初以尚書郎被任命為滎陽令。諸葛誕為尚書郎期間,曾與僕射杜畿於陶河試船的性能,遭遇大風浪,船被沉到河裡,諸葛誕和杜畿也同時被淹在水裡。虎賁駕小船來救諸葛誕,諸葛誕讓其先救杜畿,自己卻昏死過去,身體飄到河岸,後來被救活。

(1)諸葛瑾出生最早,避亂江東,交友大都江東才俊,公元200年出來做官,此後一直留在吳國。

(2)諸葛亮跟隨叔父,避亂荊州,交友大都荊州人士,公元208年春劉備三顧茅廬,正式出山,一直跟隨劉備創立基業,自然就留在蜀國。

(3)諸葛誕年齡最小,沒有遷徙避亂,可能一直呆在魏國,他交好的朋友都是魏國人,出山做官自然是投奔魏國。

家族結局

諸葛瑾,為東吳效力。胸懷寬廣,溫厚誠信,得到孫權的深深信賴,稱為"神交",並努力緩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諸葛瑾代呂蒙領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

他的兒子諸葛恪執政初期革新政治,率軍抗擊魏國取得東興大捷頗孚民望。並因功加封丞相、晉爵陽都侯。 此戰之後產生輕敵之心,開始大舉出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回朝之後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為託孤大臣的孫峻暗中聯合吳主孫亮,將諸葛恪及其死黨以赴宴為名誘入宮中,在宴會上將諸葛恪殺害,時年五十一歲。諸葛恪被夷滅三族,其外甥都鄉侯張震及常侍朱恩等都被殺 。

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有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了魏蜀吳?

諸葛亮蜀國丞相,諸葛亮一生為了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於公元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諸葛亮死後30年,司馬昭派遣鄧艾、鍾會伐蜀。他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綿竹之戰中戰死沙場。諸葛京(生卒年不詳),字行宗;三國名臣諸葛亮之孫,諸葛瞻次子。諸葛瞻與諸葛京之兄諸葛尚在綿竹抗擊魏軍戰死後,與諸葛亮有直系血緣關係的僅存諸葛京一脈,蜀漢滅亡之後,他與諸葛攀之子諸葛顯於鹹熙元年內移河東,初任郿縣令,後任江州刺史。

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有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了魏蜀吳?

諸葛誕魏官至徵東大將軍。曾與司馬師一同平定毋丘儉、文欽的叛亂。之後因與被誅的夏侯玄、鄧颺交厚,且見到王凌、毋丘儉等人的覆滅而心不自安,諸葛誕起兵反對司馬昭,被司馬昭分重兵圍困壽春城。諸葛誕城內糧絕,軍心散變。突圍逃走時,被胡奮所殺,諸葛誕亦被誅滅三族。諸葛誕麾下數百人,決意不降赴死 。後人有詩讚曰:忠臣矢志不偷生,諸葛公休帳下兵,《薤露》歌聲應未斷,遺蹤直欲繼田橫!"

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有三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了魏蜀吳?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狗意指「功狗」,意指有功的戰將,後諸葛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狗意並不是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