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需要有界限,打破“鱼缸法则”,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一天吃完晚饭,我叫儿子快去写作业,否则写不完作业,晚上可能又要熬夜了,这样对身体不好。儿子漫不经心的答应了我,可是吃完晚饭后,他没有进到自己的房间写作业,反而是坐在沙发上玩起了手机。


爱需要有界限,打破“鱼缸法则”,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打算先站在一旁收拾东西,看看儿子的反应,没想到将近半个小时过去了,儿子依旧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自己的手机。于是我忍不住对着儿子吼了一声:你怎么那么不听话?现在不应该是去写作业吗?怎么又开始玩手机了?你今晚难道真的想熬夜吗?


话音刚落下儿子立马也火了起来,对着我回了一句:你眼里每天只有作业,我不写作业是不是就不行了?


儿子一说完,生气的把手机往沙发上一扔,怒气冲冲的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这样的场景在夜晚经常发生。大部分母亲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都会非常的无奈,明明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孩子总是会发脾气呢?


爱需要有界限,打破“鱼缸法则”,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其实作为父母还是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孩子的成长其实也需要自由的空间,他们也不希望自己每天都被别人命令着。如果父母不希望这种场景经常在生活中发生,那么就先要了解一下鱼缸法则,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真正的自由发展。


鱼缸法则就是指,当你把十几条鱼放在一个空间比较狭小的鱼缸里喂养时,无论把鱼喂得多好,鱼的个头也不会长特别多。可是当你把这十几条鱼放进一个比较宽敞的池子里喂养时,没过多久你会发现这些鱼的个头肯定会长大不少。


这就是因为水池比鱼缸要大很多,鱼儿们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活动空间,他们就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生存优势,尽情的生长。


爱需要有界限,打破“鱼缸法则”,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其实不仅是于小孩子也是这样,家长们如果对于孩子的限制太多,管教太多就会束缚他们的成长,他们的成长空间就会被局限。反之,如果你给了孩子更多的独立空间和自由空间,他们就能够尽情的自我发挥,成长速度不仅更快了,而且也能够有更多的自我成长。

如果家长对孩子管教太多,究竟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呢?


  • 影响孩子的自理能力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曾提到过,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要做到的十条法则之一就是: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因为过度的保护只会让孩子的自理能力变得越来越差。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是如此,家长如果把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了,孩子也就永远只能活在家长的羽翼下,不能经历风吹雨打,永远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挫折和困难。

爱需要有界限,打破“鱼缸法则”,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 孩子会更加叛逆

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天生就会叛逆的,很多时候家长们应该也从自己的教育方式上找找原因。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的太过严格,对小孩子的限制非常的多,那么孩子就会对家长的管教产生一种抗拒心理,时间一久就会变得越来越叛逆。


  • 孩子会渐渐的失去主见


如果孩子从小就在家长的指控中成长,他们永远只能活在家长的要求和命令中,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这样的孩子也就是像生活在鱼缸里的鱼一样,他们只能活动在被家长规定的范围内,失去了自己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失去了作为孩子本身的意义。


爱需要有界限,打破“鱼缸法则”,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那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又应该如何学会把鱼缸打破,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呢?


1.多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们也是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所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家长也可以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和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去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做自己的主人。


2.鼓励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时,家长们也应该多鼓励孩子。这样孩子的发展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无限性。


3.让孩子有独立的空间


家长们可能会觉得孩子还小,对于很多事情没有判断力和自制力,所以总是待在他们的身边,希望能够更好的监督他们。但是如果这种情况家长没有掌握好度,很有可能就会成为限制孩子

爱需要有界限,打破“鱼缸法则”,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家长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独立空间,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去做,该如何去挑战自己。


随着孩子年纪的慢慢增长,家长们也应该渐渐地学会放手,毕竟没有哪一个孩子是会永远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总有一天孩子们也会像鱼儿一样,穿过父母爱的界限,从鱼缸跳进鱼池,再从鱼池会尽有无限可能的海洋,创造出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