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孤獨的尋夢——趙麗娜


一種孤獨的尋夢——趙麗娜

趙麗娜

Zhao Lina


出生于山東,2003 年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課程班,師從胡勃教授。2008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師從中國畫學院院長唐勇力教授, 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2017 年“藝境”即空間藝術邀請展(三亞)

2017 年 以中國畫之美——展示中央黨校校園文化採風創作展(北京)

2017 年 天舟染虹——“春墨尋香”中國畫精品筆墨敘世展(北京)

2017 年 夢之色彩——當代女性藝術家中國畫作品展(北京)

2016 年 北京時代大藝品鑑啟動儀式展(北京)

2016 年 圖像- 畫意——當代工筆畫學術邀請展(北京)

2016 年 學院新方陣(北京)

2016 年 水墨青雲——當代中國畫實力派青年名家學術邀請展(山東)

2016 年 秉承至臻——中青代工筆畫名家作品展(北京)

2016 年 敞開視野——水墨的生態2016 中國當代水墨學術邀請展( 威海)

2016 年 此在致微——當代學院派工筆畫六人展(北京)



夢,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做的,是最普通而普遍的人類精神現象之一,然而又是一種極神秘的精神現象,古往今來的人們嘗窮己之力來釋讀。弗洛伊德認為,夢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夢是夢者願望的表達,這經過或曲折,或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夢中的情景彷彿一幕荒誕劇或一個最難解的斯芬克斯之謎。


趙麗娜的繪畫是夢幻與詩意的藝術,她透過幻想創造出一個“夢境世界”,由此將過去、現在與未來結合到一起。在她強烈的自我意識裡,一直存在一種孤獨的尋夢感。她摒棄了傳統的桎梏,以細緻的筆調,在非理性的時空中追求探索,在潛意識的層面挖掘創造,由此創造出一種畫面的精神指向和深邃感。女性、嬰孩、時間等元素在畫面中反覆出現,在“似曾相識”中給人一種“陌生感”,這似乎是一種真實的存在。


她在研究傳統繪畫的基礎上,探索自己新的語言技巧,由此創造出一個新的視覺語境,讓心靈與情感由表及裡地融入作品。趙麗娜將內心奇異的感受和生活的現實體驗相結合,在自己的水墨實踐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她在畫面中分離事物間的傳統關係,重新轉換組合以產生奇遇,所以其中總閃現著一種揮之不去的奇詭神秘之意,讓觀者難以忘懷。


那些具有象徵意義的物象和不可思議的時間、地點和空間結合到一起,畫面通過多個時空的錯位交叉來加強某些矛盾以及表現力,讓觀者從中獲得一種啟發和深思。她迴歸到潛意識的深處去探求,揭去現實的面紗,為觀者呈現出一幅幅既具詩意,又具自由的夢境畫面。

夢境 神秘 女性 時間 空間 孤寂 仿徨


一種孤獨的尋夢——趙麗娜

夢幻島

文:您在《玩偶奇遇系列——夢幻島》中,通過一個“透明立方體”將兩個不同的時空錯置、重合,從而產生一種奇特的效果。請談談“立方體”的靈感來源,以及它在畫面中的意義?


趙:我從2005 年開始畫了一些“玻璃盒”系列,其中有一段時間比較茫然,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似乎總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籠罩著我,它像玻璃一般透明,但又無法穿越。人們似乎在用一生的時間,來相信某樣物品代表著自己的心。那時我極愛描繪奇怪的動物,還喜歡關注各色人的狀態和特色模型,甚至國外的一些高科技,以及各種透明質感的大容器等等,所以我常常把各種不同的物件,如同裝置那樣和人物組合在一起,在繪畫中形成一種消費時代別樣的視覺趣味。當我研究繪畫,後來在接觸到更多內容後,我對空間層次的熱愛,促使我產生更多奇怪的夢。每個藝術家對時代的敏感力和反饋不同,所以造就了不同風格。

文:在《小王子的夢》《時間簡史》等作品中,嬰孩的出現如同天使,他們帶著怎樣的寓意?如何理解他們與時間所產生的關係?


趙:嬰孩象徵著生命的原動力和一次次的輪迴。時間允許對立的事物彼此分離,正因為它們分離了,又標誌了時間的產生。

一種孤獨的尋夢——趙麗娜


一種孤獨的尋夢——趙麗娜


文:您對時間和空間的表現,極具想象力。《時間簡史》表現出平行宇宙的多維時空;《秘境》似有上古神話“天地初始”時期的神奇與荒誕;《遊浥場》表現出一種“蒙太奇”般的時空組合效果……您似乎對很多事物保持好奇,藝術之外,哪些領域給您帶來養分?


趙:我2005 年喜歡人物與山水結合,因為感覺山水是相對永恆不變的。而我在2008 年做了《夢幻島》這個多層絹本透疊與影像結合的裝置作品,其中有一個玻璃缸,人在缸內掙扎,而魚在缸外自由遨遊,開始我以為這過於前衛而有些緊張,但多年後看到這種方法和題材流行起來。《秘境》是在2013 年,我去山裡寫生時,開始由以前那種與臨摹山水結合的畫作轉入到真正的寫生,我在畫面中融入了氤靄之氣,因為在玄圃之處真能通靈,所以它彷彿置身某種形狀的古器物之中,讓人不識真面目,於是我的畫作中,就出現了山水盛載於古器物中的場景。對於《時間簡史》系列,這是因為我在上學期間一直喜歡看很多美術之外的書籍,比如宇宙方面,科學家論證還有十一維多重宇宙?所以後來我似乎理解到了“六維到十維”就是四維空間的轉換方式所推導的,這讓我產生興趣!所以我愛表現有平行宇宙多維時空的畫面,有時感覺人生也像“薛定諤的貓”一樣可以無限延展,並充滿不確定性!

另一方向我又喜歡各類古董等經典文化的載體,雖然這幾項看似遙遠,但它們可以自由切換。因為傳統只是宇宙中的一個分支點,在地球上只有人的意識和藝術不受萬有引力的控制。就像國外那句諺語:狐狸知道所有的事,而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所以這引發一個爭論——做狐狸還是刺蝟?而我個人想要做狐狸。


一種孤獨的尋夢——趙麗娜


一種孤獨的尋夢——趙麗娜

文:您的畫面在“時空錯亂”中,產生一種荒誕和夢幻,似將人帶入了潛意識的深處。您如何看待夢境?它是否也是您獲取靈感的一種方式?

趙:藝術是“大可到沉重,小可到心曠神怡”的一個載體,它其實是經驗的整合狀態!是隨著視野閱歷的變化而潛移默化地發展的,藝術反映了人性與社會道義,以及技術認知不斷的更新迭代,它是與受眾群體的一種共鳴。我從小在似夢非夢之間,腦海裡總是會出現很多場景,讓我自己遨遊其中,有時這種情境是帶有色彩的,它特別奇妙,我就趕緊把它用筆記下來。藝術家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想象,這種思維也許是無意識的。


文:您曾說過,在強烈的自我意識裡有一種孤獨的尋夢感。通過畫面,您如何表達自我的存在?您想追尋的又是怎樣一個世界?


趙:自我存在是通過橫向與縱向相比較,不同時期和領域給自己的藝術帶來不同的影響。當我們感慨古典文明藝術已達到難以逾越的高度時,同時又驚歎信息文明顛覆了工業文明所帶來的惶恐驚喜。時代不同,藝術已然不同!我們在對經典傳統文化趨之若騖追求的同時,也希望能做到當代生活價值的呈現!藝術可以帶著中世紀的儀式感,唐代的貴氣,宋代的文氣,以及皮格馬利翁式的虛嬌之氣等,它可以是多元化的!它似乎有脈絡與規律可循,又像布朗運動一樣無序!

我們面對婆娑世界,每個藝術家會通過自己的眼光來觀看和反映世界,這比起“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去尋找自己的內心,更是藝術家可以安放靈魂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希望自己能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在強烈的自我意識裡,我有一種孤獨的尋夢感,想要對不同的事物尋求到它獨到的理解。只有在綜合眼界下,才能給藝術帶來一種豐厚和昇華,由此達到人生的飽滿度。生活當隨時代,藝術當隨內心!


一種孤獨的尋夢——趙麗娜

文:您的作品大多以“女性”為主題,但她們很少以單獨的個體形式出現,而是處在關係中的。這是否與您所說的自我與孤獨相沖突?


趙:作為女性,我相對更多地關注女性方面,而信息的發達導致經驗的共情和男女之間的同理心,所以在藝術中,細膩與粗獷的區分已經越來越小。不同的表現方式也是在表現絢爛世界過程中的互補和融合!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表現方式,我們都希望能透過作品看到藝術家靈魂!


文:您的畫面經常由兩位女性展開,由此來審視更多女性,這裡帶著您怎樣的思考?


趙: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作為女性有時相對站在此方向思考,但更希望身無勞形,心無障礙的思考,能夠做到達觀思進!


文:您求學時曾大量臨摹唐宋作品,而現在的作品在保留傳統筆墨線條和氣息的同時,構思和表現形式又非常的當代。您如何對傳統進行當代性的轉化?又如何看待傳統和當代之間關係?


趙:藝術與個人經歷分不開,也和這個時代密不可分。對世界的感知,形成我們頭腦中所認識的世界。繪畫和科學是相通的,它是一門與各種存在和生命有著廣泛聯繫的藝術。所以科幻探討的問題,也可以是藝術的題材,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我們沒有感知到的客體,並不是不存在,而是不能確定它到底存在與否,所以“不停地探索”是人類開拓自我認知的使命。有和無共同構築了世界,存在就是被感知,以及意識之外未發現的存在,偉大的藝術都在極其強大地表達這種感知。前提是,所有的一切都與藝術家真實的感情投入相關,而繪畫能夠最直接地體現出人的第一感性,以及鮮活的意識。


文:女性的藝術生命通常不比男性持久,您認為作為女性藝術家,同時兼具母親、妻子角色,對於這種保持創作力的超現實創作狀態,是制約還是促進?


趙:性別似乎是亙古不變的話題,男性與女性由於大腦胼胝體不同,反映的表象不同,那麼畫面的出發點和表現形式千差萬別。就像古人說的蛇憐風,風憐目,目憐心這句話!至於藝術生命是一個取捨的問題,女性為了家庭自然選擇重心在家庭。但是越來越多的女性可以家庭與藝術平行發展。因為藝術源於生活,可能視覺的重心會有變化,因人而異!


一種孤獨的尋夢——趙麗娜


一種孤獨的尋夢——趙麗娜

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