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显学”、“隐学”和“玄学”?

  “显学”、“隐学”和“玄学”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都各有具体所指的。

  “显学”之名是韩非子在他的《显学》这篇文章中提出来的,指的是当时社会上聚焦的热门学说,具体指的就是当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和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说。


什么是“显学”、“隐学”和“玄学”?

孔子

  而与“显学”相对应的“隐学”,愿意是指隐居读书,或者是隐居的学者。在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潍水》一篇中还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

  汉代有一个高人,名叫逄萌,他在不其山隐学,也就是隐居在不其山,讲学授业。汉明帝曾屡次下诏征其出仕,逄萌装疯卖傻,拒绝了汉明帝的邀请。

  而后来被引申为不受当时社会所关注的学说。

  “玄学”一词在古代并非指玄怪奇幻类的学说,玄学一词源自于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魏晋时期,道家学说又逐渐成为了学术主流,因此“玄学”专指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核心研究对象的学说。


什么是“显学”、“隐学”和“玄学”?

庄子

  可见,“显学”、“隐学”和“玄学”所指代的学术内涵是有时代性的,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社会所关注的学术热点不同,他们所代表的含义就不一样。

  例如,在二十世纪,中国有公认的三大显学,分别是甲骨学,敦煌学和红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