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分享,海外疫情引發的對國內房地產行業的一些思考


近些天,海外疫情全面爆發,引發了一系列的經濟方面的連鎖反應,有目共睹的有美股指數暴跌幾近腰斬、國際石油降出“礦泉水價”等幾十年難遇一次的超級事件。說今年是世界格局秩序重塑的一年一點不為過。

中國人對付此次疫情的近乎滿分表現和對海外諸國不遺餘力的幫扶會讓祖國的國際形象登上新高峰,在經歷了疫情的陣痛之後反倒極有能力成為世界格局改變的最大受益者。不得不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古話又一次印證了老祖宗的智慧。


乾貨分享,海外疫情引發的對國內房地產行業的一些思考


海外諸國正處於水深火熱,其實,國內也不好過,出口受阻,企業大規模停工,已經作為國內經濟支柱的外向型產業必然遭受沉重打擊。與其寄希望於海外,當前對於提振經濟最有效的還是想辦法釋放流動性,拉動內需。接連幾次的降準降息已經表明了官方的態度,最近的一次定向降準和下調超額存款準備金率更是把量化寬鬆政策貫徹得更為徹底。各地方相繼出臺基建計劃,這個一遇經濟下滑必然被祭出的神器,還是一如既往的好使。

乾貨分享,海外疫情引發的對國內房地產行業的一些思考


這個時候,有人就說了,房地產作為上游產業支柱,如果全面降價打折,那才是利國利民,既釋放了泡沫,又帶動了消費,還增加了流動性,豈不是百利而無一害嘛!乍一聽,挺像那回事,可認真一琢磨,不對吧。房地產近些年漲幅很大,如今價格一直被詬病,可是,房價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是炒房團哄抬的結果?還是開發商背後的操控?都不是,這些可以影響房價,但是動搖不了房價的下限。

為什麼說下限?因為影響房價上限的因素有好多,政策、供需、人口等等,這裡不展開討論,畢竟,下限才是與所有普通人息息相關。我認為,房價的下限是由我們每個人本身決定的,為什麼這樣說,聽我細細道來。

我們大多數人都能想到的一個層面是,對房價影響最深的是地價。對於各地方而言,低價徵地後再高價拍賣給房企,既增加了財政收入,又進行了土地開發,還引入了投資增加了當地就業率,何樂而不為呢。

從另一層面來說,由於

中國人憂患心態嚴重,過於依賴儲蓄,還十分勤勞。在外打工的人如果都把掙來的錢放進了銀行,那銀行賬面上得躺多少死錢,國家還要負擔利息。對於市場經濟而言,這就是缺乏流動性,掙來的錢不用來消費就成了一潭死水,池子早晚會幹

乾貨分享,海外疫情引發的對國內房地產行業的一些思考


另外,農村有大量剩餘勞動力,也要尋找出路。還記得十年前的四萬億大基建計劃,對於當時的經濟刺激成效甚大,可是,大基建是讓大家去掙國家財政的錢,國家財政總不能一直都放基建上吧,單向輸出畢竟比不上良性循環,財政早晚支撐不住。所以此後房地產開發這個既能拉動消費又能增加財政收入又能收編大量剩餘勞動力還能帶動各個下游產業的超級行業呼之欲出。如今房產需求是我們大家共同的需求,明白人都能看到這個行業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提供住宿那麼簡單,也是盤活整個市場經濟的攪拌機,買房按揭本身就是一種超前消費,而且房產具有的金融屬性可以對沖隨著時間發展而循序漸進的通貨膨脹,同時也算是利用國家提供的槓桿來為經濟做了一份貢獻了。所以,塑造全民買房需求是解決中國人儲蓄心理的一劑良藥,也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之路。

是藥肯定會苦,泡沫還是有的。現如今房產業發展的被官方定下的基調只有一個字:穩。無論是限購還是限貸還是限價還是限售,還有如今利率的LPR化,為遏制炒房和房產市場過熱政府一直在努力尋找更有效的工具,調控措施也逐漸成熟化

。我相信這個行業最終會平穩著陸,房價會更加趨於平衡。


乾貨分享,海外疫情引發的對國內房地產行業的一些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