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石合三,從劫富濟貧到無惡不作

石合三,原名陳振彪(1888-1925年),因其在家中排行第三,又住在遂溪縣太平鎮(現屬麻章區太平鎮)造甲村,造甲村,也叫石合(雷州話念“蛤”)村。所以,在陳振彪起事出了名後,人們乾脆稱他為石合三。

說石合三,在雷州半島出名,恐怕沒人反對;說石合三劫富濟貧,也有人贊成;說石合三強悍殘忍、無惡不作,也沒人反對。石合三是如何從劫富濟貧淪落為殺人放火的呢?下面來給大家說說石合三的故事。

打抱不平惹禍端

石合三出生在造甲村一個貧農家庭裡,俗話說“窮則思變”,由於生活所迫,只好到太平圩的一間私家飯攤打短工,以補貼生活與家庭。

土匪石合三,從劫富濟貧到無惡不作

一次,廣州灣租界的警察藍帶兵(小頭目),來飯店吃飯,因結數時與老闆發生爭吵,老實本份的石合三看不慣依勢欺人的租界兵,因此與其爭執時打傷了他。後來,石合三被抓入監。

幾個月後,石合三後被保釋出獄。從此,他對法殖民者懷恨在心,總想找機會報仇。

從土匪到匪首

雷州半島,位於廣東省西南部,三面環海,北面連陸。半島上主要有遂溪、海康(今雷州市)、徐聞三縣及湛江市區。遂溪、海康、徐聞三縣,當時也稱三雷。三雷先後出現幾宗大股土匪,活動猖獗,為非作歹,橫行鄉里,危害人民生命財產。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剛出獄的不久的石合三,因惹事丟了工作,無所事事。不久,一個叫“屈尾蛇”的徐聞人慫恿、並保舉石合三,上徐聞山投匪。上山後,石合三苦練槍法,由於個人頭腦靈活、槍法快準、又仗義不久當上小頭目。

土匪石合三,從劫富濟貧到無惡不作

那時候,幫匪之間常常來往勾結,石合三便率幾十匪眾投奔吳川縣龍首山土匪頭子招卓華,他們常常一起操練交流。在一次幾百人的槍法比武中,石合三讓妻子“博袍娘”頭頂酒瓶,站在百步開外,他揮手一槍打中玻璃瓶,在場眾人無不喝彩驚歎其槍法第一,招卓華便讓他當上二首領。

與石合三同感,招卓華對法國強佔廣州灣十分憤恨,極力支持石合三“只搶洋界,不擾華界”。不久,招卓華便死了,從此,石合三當上首領,他舉起“打富救貧”的旗號,招兵買馬,大肆宣揚“只搶洋界,不搶華界”。

壯大隊伍

雷州半島土地肥沃,米、油、糖、魚、鹽等產品,十分豐富,有魚米之鄉之稱。但當時雷州半島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掌握在地主、豪紳的手裡,各縣區沿海一帶的港口,甚至能夠捕魚的地方,也多屬於地主、豪紳所有。當地廣大農民和漁民,終年辛勤勞動的果實,被地主、豪紳及貪官汙吏剝削,所剩無幾,生活極其困苦。

土匪石合三,從劫富濟貧到無惡不作

赤坎,原是三雷的大門戶,大宗商品,於此吞吐。1899年,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被迫把廣州灣(包括赤坎等)劃給法國為租借地。廣州灣為法殖民地後,法人即利用廣州灣對中國人民進行剝削掠奪,徵收各種苛捐雜稅(如“人頭稅”、“田畝稅”、“鹽田稅”、“門牌稅”、“市場稅”等等),開設煙館、賭館、女館,毒害民心,危害民體,搜刮民財。商人從外國運來大米,大量傾銷市場,壓倒當地的米穀;舶來機制的白糖,壓倒本地的土製糖;運入大量的洋棉紗,壓倒本地的手工紡織業。雷州農村的經濟受到衝擊,破產者相繼出現。

在這種生活背景下,海康、遂溪等縣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紛紛響應,廣州灣租界內和租界附近村莊的農民,因不甘受法殖民者的奴役、壓迫,也紛紛投奔石合三。

土匪石合三,從劫富濟貧到無惡不作

石合三勢力的發展壯大,引起廣州灣當局的震驚,出動紅帶兵(防守法租界的士兵,身上掛一條紅帶,多是越南人充當)剿捕。石合三率領匪眾到徐聞,以徐聞山為據點,進行搶劫活動。此間他派人與外地有關人員聯繫,購回一批槍枝彈藥,武裝了匪眾。

打擊租界當局,劫富濟貧

石合三為了擴大勢力,打擊對抗力量,曾率領匪眾在徐聞山附近埋伏截擊了陳炯明部的蔡炳襄團,繳獲了約有一個營人的槍械;曾和廣州灣租界的藍帶兵打過幾次仗,打死打傷不少藍帶兵。

1917年,石合三帶兵到東海島東山圩,見法國兵調戲婦女,即令手下捉拿法國兵到東簡鎮龍騰村,吊在樹上用竹棍抽打,法國兵邊喊邊哭,圍觀群眾無不拍手稱快。

土匪石合三,從劫富濟貧到無惡不作

石合三也主動進攻搶劫“華界”(指廣州灣租界以外的地方)的李福隆(諢號“妃肥仔”)匪幫。1919年夏,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李福隆,勾結租界當局,率匪眾圍劫遂溪縣樂民區的埠頭村。石合三知後,即率領隊伍馳援埠頭村,使李匪眾傷亡不少,埠頭村獲得解圍。石合三股匪的力量不斷壯大,最多時達二千四百多人槍。

1920年,石合三從徐聞山轉到離廣州灣租界較近的遂溪縣屬牛乸嶺,並以牛乸嶺為大本營,對抗廣州灣當局,搶劫法租界廣州灣所屬地方。牛乸嶺連綿起伏,地形複雜,攻可守,進可退。

土匪石合三,從劫富濟貧到無惡不作

石合三把大本營設在牛乸嶺鐵門山溝南邊一塊圓形高地上,此地南能遠望大海,其餘三方十多華里均在視野之內。石合三武裝起一支隊伍,戴上“廣東保民軍”袖章,打著“劫富濟貧”旗號,立下“五不”規矩:不亂殺人、不強姦婦女、不搶附近人、不搶窮人、不搶陳姓人。日夜巡邏放哨於南北鐵門,打擊法國當局。附近村民挑東西上山賣,人人照價付款,發現白拿者殺;對上山放牛、砍柴採藥者,山上施以飯食;附近村民到麻章、湖光趕集,一律放行。

石合三多次帶眾匪攻打麻章、海頭、東海等地大地主,把得來的衣物、糧食分給貧苦農民。一次,石合三得悉廣州灣法當局,為李福隆提供大量槍支彈藥搶劫海康縣卜格村,石合三採用“圍魏救趙”的方法,一邊派人攻打“妃肥仔”巢穴,一邊派人半路伏擊,解救了該村。

土匪石合三,從劫富濟貧到無惡不作

一個晚上,石合三帶兵包圍法當局的太平公安局,把死心塌地為法當局賣命的公安局長陳明熙捉到南鐵門處死,震懾了那些為虎作倀者。

石合三的行為,受到當地群眾擁護,經常有人送魚、肉、蛋、錦旗上山。黃略、麻章、平石、調豐、太平、湖光等地的貧苦農民紛紛上山投奔他,隊伍得到迅速發展。

農曆三月二十二日是造甲村年例,石合三及其匪眾多是附近鄉村人,二十一日便回家去準備過年例,留下守寨的匪徒不多。第二天早晨,牛乸嶺被黃強和廣州灣法當局僱請來的滇軍包圍。滇軍用追擊炮轟炸牛乸嶺,守寨土匪死傷慘重。石合三聞訊,帶著老婆“博袍娘”從家裡趕去,但山寨已被攻破,他愴忙集中被打散的匪徒突圍,衝出了包圍圈。

土匪石合三,從劫富濟貧到無惡不作

重回徐聞山,無惡不作

石合三逃出牛乸嶺後,收集殘部幾百人,企圖東山再起。1921年春,陳炯明的粵軍進攻廣西陸榮廷部,陳為了鞏固廣東後方的治安,派員招安石合三股匪。石合三匪眾中雖有人反對,但其時他們的處境困難,便接受了招安,也是一時之計。被收編為廣東省虎門要塞守備隊,石合三被委任為守備隊的總隊長

軍閥割據為土匪暴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軍閥對錢的需求是貪得無厭的,他們和土匪一樣,有組織對農民以及鄉紳進行搶劫。通常情況下,土匪對抗軍閥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長期的共存,讓彼此形成了共生的關係。


軍閥可以隨時在土匪這裡補充兵源。在後來的北洋軍閥時期,形形色色的軍閥不外乎兩種形式,要麼是袁世凱的將領,要麼自於土匪。比如山東軍閥張宗昌、奉系軍閥張作霖、桂系軍閥陸榮廷等,均

以土匪的身份,登上政治舞臺

石合三心理一直不順從軍閥的。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孫中山,退往惠州,石合三乘機率領他的隊伍馳回雷州徐聞山老巢,重整旗鼓,擴充力量,繼續搶劫擄贖,乾土匪生涯。徐聞各個鄉鎮,都留下了石合三的罪惡行徑,他們風高放火,月黑殺人,所到之處,民不聊生、慘不忍睹。

後來,根據石合三手下妃蘭仔(蔡阿蘭)“壓寨夫人”陳英供述,土匪滅絕人性的行為有:“三光”(搶、殺、燒光)、打活靶、奸後插籤、插肛挺起、投石落、生剖取肝等。

土匪石合三,從劫富濟貧到無惡不作

1923年間,雷州善後處守備隊黃薰南營,駐防徐聞縣的英利圩,監視石合三股匪的活動。石合三率匪眾去圍攻,黃薰南當場被擊斃,全營被繳械。

1924年間,鄧本股的第二旅第三團葉培蘭部,駐防于徐聞縣的愚公樓、曲界等處。葉的軍隊是烏合之眾,軍風腐敗,士兵肆行搶掠強姦,當地人民怨聲載道。石合三乘此之機,率領匪眾一千多人前往圍攻,打得葉培蘭團慘敗潰逃,被追趕至竹仔山村。葉部憑藉竹仔山村十多個堅固的炮樓為據點,才遏止石合三的追擊。這一仗,葉培蘭團損失過半,驚動了廣東南區各縣。

窮途末路

1925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李濟深奉命出征廣東南路。他派第十二師張發奎部開赴雷州半島,任務是平定雷州土匪,然後渡海入瓊進攻鄧本殷。當時石合三匪幫勢力相當強大,而且以徐聞山為據點,要想一舉剿滅是不容易辦得到的。

土匪石合三,從劫富濟貧到無惡不作

張發奎便用計謀引誘石合三出來招安收編。石合三不知其詐,同意招編,他的助手蔡阿蘭和陳永富,不願意招安,各率領幾百人繼續為匪。

石合三率領匪眾一千多人到指定的地點沈塘圩接受點驗編隊,在曠地上列隊歡迎張發奎的隊伍。豈知張發奎部隊一到,立即把石合三匪眾包圍起來,用機槍、衝鋒槍掃射,匪徒紛紛倒下,石合三當場斃命,倖免而逃脫者廖廖無幾,當時圩上的群眾也有死傷。此後,張發奎部準備渡瓊,雷州的剿匪任務交由第十一師(師長陳濟棠)擔任。陳濟棠派他的參謀長李揚敬率領部隊進剿徐聞山的匪巢,活捉陳永富槍決,蔡阿蘭漏網逃脫(1933年被擊斃)。

土匪石合三,從劫富濟貧到無惡不作

沉重的餘波

雷州半島的遂溪、海康、徐聞三縣中,徐聞縣比較富饒,離匪巢徐聞山也比較近,遭受匪禍更為慘重,不少無辜村民被土匪殺死。因連年遭受匪患,民不聊生住不寧,寢不安,童輟學,田輟耕。為了逃避匪禍,很多村民遠走他鄉,當時徐聞縣不少村莊,雞犬無聞,人煙絕跡,田野荒蕪,令人觸目驚心。

據當時民間統計的數字,徐聞縣受匪禍的村莊有七八百條,圩鎮二十多個。不少村莊、圩鎮,一片荒涼,無法恢復。如圩鎮有孤廉、下水、高坡、上橋、水子、麻節等;村莊則多得不能統計。現在的山區附近,縱橫七八十華里,東西南北的開墾地方,大部分是當年敗村、敗圩的場所(地)。被土匪殺死的有五萬多人,流離轉徙他鄉的五六萬人,老弱幼少者因土匪搶劫,飢餓、顛沛而死的三萬多人。

土匪石合三,從劫富濟貧到無惡不作

1934年,徐聞山的土匪被消滅後,當地善後委員會僱用牛車去徐聞山區收拾被土匪捉去殺死殘留的骨散,運回一百多車,合埋于徐聞縣城北門外,墓前立“千人墓”碑,旁邊建有“五里亭(茶亭)。亭內有三雷貢生譚昌朝寫的一首詩:茶餘想亂世慘民,一片荒丘埋白骨;亭建待文人騷客,千秋灑淚吊冤魂

亂世民遭殃,無辜受殺戳。當時雷州半島的土匪攜搶燒殺,危害無窮,罪惡累累,馨竹難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