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的人不知道祕密—對另一半的指責裡藏著真實的自己

你是不是經常對另一半不滿意?

你討厭他/她的指責,你反感他/她的暴躁,你傷心他/她的冷漠……

你覺得你因為他/她的這些毛病而變得焦慮、憤怒、悲傷、抑鬱……

其實,你對另一半的不滿裡藏著不敢面對的自己。

你被愛的訴求,你被關注的訴求,你被需要的訴求,你情緒發洩的訴求等等。

95%的人不知道秘密—對另一半的指責裡藏著真實的自己


朋友小甲和前女友小乙分手的時候,作為共同朋友的我,遭了殃,小乙在我這裡哭訴了一宿,細數小甲的種種罪名,恨不得千刀萬剮了他。

乙說的最多的話是:真的走不下去了,必須得分手,不然會壓抑而死……

乙的描述裡小甲是這樣的:懶惰、自私、暴躁、刻薄、控制慾太強、讓人窒息……

這些導致兩個人走不下去的理由裡,最重要的是—控制慾:夜晚就寢的時間要管控,超過十點半強硬關燈睡覺;家裡不允許有冰淇淋、奶茶、薯片等不健康的零食;每個月吃外賣的次數不能超過5次;逛街的時候多買了兩個包包,都要被數落……

小乙聲淚俱下地控訴,我就負責打起精神聽著,然後瞅準時機遞上紙巾。

在小乙的痛罵裡,我看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小甲,這還是我認識了十幾年的同窗嗎?

我眼中的小甲是集仗義、冷靜、剋制、聰明、學霸、直爽等等優點為一身的男神吶!

95%的人不知道秘密—對另一半的指責裡藏著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同一個人在兩個人眼中出現了很大的差距?

是關係不同的原因?

我和甲只是好同學、好朋友,乙和甲卻是親密的戀人,甲在不同的關係裡表現出不同的一面。

每個人都不止一面,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後來小甲新交了女朋友丙。

每次見面,小丙都眉飛色舞的和我誇小甲:

小甲真的是太暖了,知道我痛經,從來不肯讓我吃涼的冰淇淋;

小甲好細心呢,我不愛吃的香菜,他都幫我給挑出來,不需要我自己動手;

小甲特別周到,每次約會或者出去旅遊都提前規劃好了一切行程,我都只負責跟著他就好,好有安全感。

我從小甲兩個女友裡聽到了完全相反的人物形象。

一個霸道、自私、控制慾強。

一個溫暖、細心、安全感足。

我問小甲:“為什麼你總是給小乙立各種規矩啊?為什麼小乙買個包包你都要數落好久啊?”

小甲無奈地皺起眉,搖搖頭道:“小乙的媽媽拜託我的呀,說是小乙打小愛生病,現在喜歡亂花錢,睡太晚對身體不好,買包包也要讓她控制一下。”

那麼,問題的關鍵找到了—小乙的媽媽。

據小甲回憶,小乙的媽媽是個優秀的骨幹教師,管教孩子很嚴格,家長費盡心思把孩子往她媽媽的班級塞。

小乙也是在媽媽嚴格的管教下長大的,如果回家晚了,小乙要報備,去了哪裡,和誰在一起。

小學到高中,媽媽一直在小乙左右,無孔不入。

95%的人不知道秘密—對另一半的指責裡藏著真實的自己


這樣的被束手束腳長大的孩子,可不就是討厭任何形式的束縛嗎?

小乙經常埋怨媽媽的管控,嘴邊常唸叨的詞就是:自由!

小乙之所以和小甲走不下去的原因就是:她在小甲身上看到了媽媽,有些關心、呵護、嘮叨被過度解讀成了控制。

而一開始吸引小乙的,恰恰是對方身上散發出來的暖意和親密,小乙忍不住想靠近又忍不住想逃離

而小丙呢,據說是從小父母不常在身邊,她常常找不到爸爸

這就不難理解她對小甲的形容了。

長期和父親的疏離,導致了她渴望得到對方無微不至的關懷,滿足自己被男性呵護的需要,小甲給了他男性的安全感

所以,你在看一個人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是從這個人身上投射了自己。

你對另一半的評價不一定是真的,你可以真實地問問自己的感受:我委屈嗎?我傷心嗎?我恐懼嗎?我憤怒嗎?我期待嗎?我是不是應該回到小時候,抱抱曾經有過傷痕的自己?

當你能做到的時候,也許就不用一昧地指責別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