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話“孝道”

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瞻仰先烈的傳統節日,其目的是表達對先人的緬懷與紀念之情,是慎終追遠、敦親行孝的具體表現,並以此感謝祖先和先烈為後人帶來的恩澤,從這個角度講,清明節更是“感恩節”。

清明時節話“孝道”

我國至少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知恩圖報的思想,此後世代相傳,成為中國人的基本倫理道德規範。這種思想的外在表現之一,便是祭祀的盛行。節日期間,對天地自然和對國家有功之人進行祭祀,在我國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如果說冬至祭天、夏至祭地,主要是感恩天地自然的話,那麼清明節的掃墓祭祀,則主要是對有功之人的感恩。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對一個生命個體而言,最大的有功之人當屬父母。“百善孝為先”,對父母的恩情,子女需用“孝”報答。孝敬父母、尊重老人是全球不同國度、不同文化體系中永恆的主題,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在傳統文化裡,孝就是“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人們在清明節期間通過祠堂祭祀、墳前祭拜等多種方式來表達對過世父母,包括祖先的感恩之情,則是“祭之以禮”,這是對血緣祖先的共同感恩。

清明時節話“孝道”

《增廣賢文》有云,“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於前”。其大意就是,用豐厚的祭品祭祀先人不如趁先人健在時多盡孝道,與其等到事後後悔不如事先考慮周全。雖然緬懷和祭祀父母及祖先是孝道觀念和孝敬行為的核心內容之一,但孝道更重要的內涵是“事生”,也就是當父母健在時多多奉行孝道。一年只有一個清明節,以祭祀展現孝道只是節日性的儀式行為,而“事生”的孝道則體現在日常生活點點滴滴行動之中。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接受意大利《機會》雜誌記者採訪時回答:“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語出驚人,發人深思。父母健在時多關心厚愛、多噓寒問暖,精神上撫慰,物質上幫助,讓他們居安食美、頤養天年,是對孝道的最好傳承。

清明時節話“孝道”


據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顯示,在這場來勢兇猛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由於抵抗力弱,危重症以老年人和先期患病者居多,70歲以上的人群死亡率為8%;80歲以上的死亡率則達到了14.8%。既有疾病使肺炎患者處於更危險處境,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疫情在給予生命以沉重打擊的同時,也讓我們得以警醒。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是防範病毒入侵的重要一環。父母到了需要贍養的年齡,其體質大多偏弱,幫助父母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才是王道,也是盡孝道的最高境界。

清明時節話“孝道”

人間芳菲四月天,感恩盡孝正當時。為人子女,我們不能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不能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趁著雙親健在,及時把握盡孝的機會,別給將來留下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