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廣西遊子離家14年回來賓,他眼裡咋不見魯迅《故鄉》灰色調?

親!請點下右上“關注”,咱們一起來看看一個離家14年回村的文字記錄。

從大巴車上爬下來,已經是下午5點多鐘。抬頭遙望不遠處的山腳下,依稀可辨別老房的大概位置。

種種原因,上次回村至今已經十四年過去。過去不敢奢望的,惟有羨慕別人的,現在都已變成現實:縣道鄉道,村道都已鋪點混凝土。高速路出口離村也就十多公里。那些年前,別說高速路,即使是縣道,一輛車過去,也是濃塵滾滾。都變了,就是村後面的那座大石山也已經變綠了很多。

記得上次返鄉,家後面的那座石山光禿禿的。山上的山樹,今年長出樹枝,二年又被“砍頭”,山花野草難有“出頭”之日。

一個廣西遊子離家14年回來賓,他眼裡咋不見魯迅《故鄉》灰色調?

早在2008年人口已過萬的壯家特大村莊,自古就有燒柴火煮吃的習慣。十多二十年前,用天然氣煮吃的家庭很少。燒柴煮吃,一是為了省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天然氣煮飯菜大鍋派不上用場,火不夠大,煮出來的飯菜沒有柴火煮的飯菜好吃。

加上那些年,家家戶戶養豬,燒豬菜用天然氣,加大成本,家庭經濟承受不起。由此,村後面石山上的山樹,雖然是集體規劃的封山,依然被砍得只剩下樹根。

到冬天,柴火根都被挖回來用於烤火取暖。加上民間原始磚窯的燃料也用雜木野草,方圓百里壯家地區的石山土嶺,長年累月做“光桿司令”。幾近寸草不生的地步。

一個廣西遊子離家14年回來賓,他眼裡咋不見魯迅《故鄉》灰色調?

那些年,早晨和傍晚,家家戶戶生火做飯,一道道炊煙升起迎接陽光與黑夜,那景象不知是詩意還是悲情鄉愁。

近十多年來,隨著青壯勞動力外出,人口不斷外遷,山村裡的留守老人們上不了山,山才慢慢變綠,現代“文明”才正式入駐鄉村。

舊房改造,地方財政補貼不下多兩萬,家家戶戶建起了樓房,舊房柴灶宣佈走進歷史,現代家電下鄉,城鄉差距逐年縮小。

農村人,或者說壯家人,講究葉落歸根,即使長年不在村裡居住,甚至已經全家外遷,村裡依然建有自建房。

一個廣西遊子離家14年回來賓,他眼裡咋不見魯迅《故鄉》灰色調?

所以,從村外看過去,整個村莊比原來大很多。

這兩年,為了控制村民用耕地建私房,地方財政撥款,把連接村莊的旱地改造成水田。耕地建房得以剋制。

聽說,旱地改造成水稻田,是上面的要求,這個要求大概與穩定口糧有關。全縣具備有灌溉條件的旱地,這兩年一直在熱火朝天改造中:旱改水。

外出的村民,由於極少回家,為了保證自己的耕地不被他人佔用,大多數平原旱地都種上速生桉樹。

一個廣西遊子離家14年回來賓,他眼裡咋不見魯迅《故鄉》灰色調?

作者手機拍攝的桉樹

兩千零二年那次返鄉,速生桉種植僅限於土山波地,隨著速生桉的價格逐年上漲,大多數平地也都種上了速生桉。

據堂哥介紹,十多二十畝的速生桉樹,足夠供縣城一套房子的房貸按揭。

時下,縣城一套房子,按揭頭付款約十萬至十五萬元之間。

速生桉種一次樹苗,可砍三代次。頭砍一次後,敏隔四至五年再砍一次。

縣城一套三室一廳,大約三十多四十萬左右。頭付十萬後,銀行貸款也就二十多萬三十萬。每個月房貸大概兩千多塊錢,一年衝頂也就三萬元。

一個廣西遊子離家14年回來賓,他眼裡咋不見魯迅《故鄉》灰色調?

作者手機拍攝的甘蔗幼苗

眼下桉樹價大約600元一噸,每畝桉樹五年樹齡大約20噸,不缺苗,每年施肥一次的情況下可保證這個產量。

也就是說,五年時間,每畝地大概收入1.2萬元。如果種有十多二十畝桉樹,五年的純收入大概在十五萬元之間。而縣城房子的房貸,每年3萬元,五年也就十五萬元。

我堂哥的兩個兒子就是以這種方式在縣城購房,夫妻倆在廣東打工,打工收入用於供子女讀書,十多年過去,房貸已還清,孩子學業也差不多結束。前提是,平地和山上的地種完才達到十幾畝桉樹。

速生桉樹耐旱抗蟲,不怎麼花費人工,成本低,一年除一次草施一次肥,桉樹長到一定的高度,地裡就不再需要除草。

一個廣西遊子離家14年回來賓,他眼裡咋不見魯迅《故鄉》灰色調?

作者手機拍攝的稻田

缺陷就是速生桉對土壤傷害很大,這塊地種植桉樹,隔壁地塊種花生,那花生吃起來是苦的。由此,旱地裡一旦有農戶種桉樹,傍邊地塊再種其它農作物就很難。受這個缺陷影響,近十多年來,周邊地市,平原耕地,土坡山地幾乎清一色的桉樹。

由於桉樹種植影響土質與干擾到傍邊農戶種植其它農作物,地方財政做了個整體規劃,由地方財政每畝補助400元,平地桉樹一律剷除,連根撥掉,重新做一次土地平整,每隔五百米縱橫交叉開發機耕路,再由村集體統一種下甘蔗,然後分劃給原來的農戶,相當於說,你原來有五畝平地,除了分攤機耕路佔用面積,剩下的還是你的。

不過,整改後的土地,一戶就是一塊地。這個也是執行上面政策,小田改大田,原來一戶幾分一畝的,現在一戶就是一塊地。不種田不種地的農戶,自由承包給他人。收承包費多少雙方私下的協商,村集體不管。但山上旱地不改造。依然可自由種植。

一個廣西遊子離家14年回來賓,他眼裡咋不見魯迅《故鄉》灰色調?

手機拍攝的山腳下的農舍

村村通公路政策下來後,羊腸小道不見了,村裡村外全部是鄉村水泥路面。這幾年,部分機耕路也鋪上混凝土。

不過,鄉村水泥路路面很窄,只夠一輛車通行。所以,村裡人經過開玩笑說,大城市的堵車,沒有俺們鄉下堵車時間長。原因是,村長不學交通知識。

上次回家,花蚊子很多,冬天都要架蚊帳。現在,蚊子少了很多。

我問堂哥,家裡怎麼沒有蚊帳了?

侄子代堂哥回答,蚊子遷進城了,蓋蚊帳意義已經不大。

和堂哥進村轉了一圈,感覺村裡很靜,雞鴨牛羊都不見一隻。

農村的最大特色就是家禽屎味。時下,村裡人味都很少。

堂哥搖搖頭說,山裡有大型養殖場,雞鴨牛羊全在山裡面,一隻雞70塊錢,五斤左右,論只不論斤。豬狗牛羊由養殖場飼養,村裡已沒人養豬養牛,衛生空氣自然改善,蚊子也就少了。堂哥半開玩笑說,村裡已經沒有幾個人,就這些老頭子老媽子,也養不活那麼多蚊子。

一個廣西遊子離家14年回來賓,他眼裡咋不見魯迅《故鄉》灰色調?

山腳下的農舍

蚊子的生存資源高度依賴血液動物,當鄉村血液動物逐年減少,蚊子被迫居安思危。

周邊縣市很多地方村莊都搞起了農家樂,住宿率還算不錯。

農村人往城裡擠,城市人朝鄉下走。住農家樂的人,大多都是一些休閒人群。前陣子,老鄉微信群有人發起假期去住農家樂,我心裡想,這些老鄉閒著蛋疼,才住城市沒幾年啊!搞什麼住農家樂活動?返遷回自己老家,那才是真正的農家樂。

樹高萬丈,葉落歸根。這大概就是外遷人群在裡保留自建房的真正原因吧。

尊敬的讀者朋友,外出多年的你,老家還有屬於自己的窩嗎?咱們評論區下聊聊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