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祝福》:祥林嫂飢寒而死的背後,是整個社會的出謀劃策


魯迅《祝福》:祥林嫂飢寒而死的背後,是整個社會的出謀劃策


導語

“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裡沒有食吃......”,祥林嫂這句經典的臺詞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還有她那個被狼叼走的孩子阿毛,可能是因為情節有點驚悚,所以我記憶深刻,但是自從在學校學完《祝福》到現在,這也是僅剩的一點記憶。

學生時代能理解多少呢,就是看看故事,那背後的深意即使老師講的明明白白依然不懂,可是過去十多年之後,理解力自然升級,我竟然看懂祝福背後的東西,理解了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深意。

小說創作背景

《祝福》是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寫於1924年,最初發表在上海的《東方雜誌》,後收入小說集《彷徨》。

20世紀20年代,辛亥革命爆發並取得成功,雖然推翻了帝制政權,但取而代之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農民依然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魯迅創作了這篇小說,主人翁祥林嫂也是在宗法觀念、封建禮教等多重精神枷鎖的壓迫下,最終走向死亡。

當時的社會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它交給人們四項特權,人們就是用這些特權,編織了一張巨大的網罩在祥林嫂的頭上,使她無處反抗,無處逃躲,他們誰是兇手,誰都不是,但是卻都逃不了干係,就像那句話,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他們都有責任,可是卻渾然不知,下面一一作分析。

魯迅《祝福》:祥林嫂飢寒而死的背後,是整個社會的出謀劃策


魯四爺代表的地主階級一直把祥林嫂視為做活的工具

祥林嫂剛到魯四爺家時,魯四爺就皺了皺眉,討厭她是一個寡婦,但是四嬸看她模樣周正,再加上後來,祥林嫂做工沒有懈,食物不論,力氣是不惜的,魯四爺沒再說什麼。然而當祥林嫂被婆婆強行捆回去的時候,四叔說: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麼話可說呢?然後又罵了一句:可惡。

當祥林嫂第二次遇難,再來到魯四爺家的時候,魯四爺對她的厭惡又多了一份,暗暗告誡四嬸:這種人雖然似乎很可憐,但是敗壞風俗的,用她幫忙還可以,祭祀的時候可用不著她沾手,一切飯菜,只好自己做,否則,不乾不淨,祖宗是不吃的。

當祥林嫂死在大年夜的時候,魯四爺說:不早不遲,偏偏要在這時候,這就可見是一個謬種!

魯四爺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典型的封建衛道士,特權階級的施暴者。他大罵新黨,思想頑固且迂腐,壓根不想接受改革。

他之所以僱傭祥林嫂全是從他的利益考慮的,祥林嫂勤勞能幹,完全能抵得上一個男工,她幹著男工的活,拿著女工的工資,魯四爺當然很樂意。而從始至終,他從來就是把祥林嫂當成一個幹活的工具,工具走了,工具死了,他當然沒有半點憐憫之心。

魯迅《祝福》:祥林嫂飢寒而死的背後,是整個社會的出謀劃策


婆婆遏制祥林嫂第一次反抗,是祥林嫂悲劇的開始

祥林嫂是瞞著婆婆偷跑出來的,所以她在魯鎮工作了大約兩個月之後就被婆婆找到了,婆婆領了她全部的工錢並且強行綁走了她,然後又強迫她嫁給山裡的賀老六。

祥林嫂深受封建婚姻觀念影響,迷信的知道要對婚姻從一而終,誓死不從,可是無論她怎麼反抗,哪怕最後撞得頭破血流,依然沒能改變現狀,於是她屈服了。

而他的婆婆明明做了錯事,卻被人誇成精明能幹。她遏制了祥林嫂的第一次反抗,就是從這次開始,祥林嫂的命運急轉直下。婆婆代表的是封建社會的夫權,雖然死了丈夫,祥林嫂還要聽婆婆的擺佈,小說字裡行間都透著封建社會不把婦女當人看的陋俗。

魯迅《祝福》:祥林嫂飢寒而死的背後,是整個社會的出謀劃策


柳媽深信鬼神之說錯誤引導祥林嫂

祥林嫂再來魯鎮時,魯四爺雖然勉強收下她做工,但是很介意她死過丈夫這件事,覺得她是不潔之人,一再囑咐四嬸,祝福的一應活計都不許祥林嫂插手,所以四爺找來新的女工柳媽。

柳媽告訴祥林嫂,她嫁過兩個人,死後下地獄要被閻王爺鋸成兩半分給兩個男人,所以必須捐門檻,來贖這一世的罪,這種恐怖的迷信,她在山裡是沒有聽過的,祥林嫂信以為真,又急於找到出路。

當柳媽說,你去土地廟捐一個門檻,當做你的替身,給千人踏,萬人跨,她心動了,立馬把自己的工錢都取出來,去廟裡捐了門檻,捐完之後精神上輕鬆了。可是沒想到,再到祭祀時節,四嬸依然不許她碰祭品,那一刻,她的手像受了炮烙一樣縮回去,她的精神立馬垮掉了。

柳媽迷信鬼神,給祥林嫂講陰司的故事,給她指出明確的救贖之路,可是祥林嫂在實踐了這種方法後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也就是從這一刻她完全陷入絕望,像一個木刻的人。

魯迅《祝福》:祥林嫂飢寒而死的背後,是整個社會的出謀劃策

鎮上其他看客對祥林嫂的冷漠和嘲笑

祥林嫂再到魯鎮時,是帶著她的悲劇故事來的,鎮上的人為了獵奇心理,都跑來聽祥林嫂講故事,剛開始還會陪著祥林嫂一起流淚,可是在她反覆訴說之後,就連最慈悲的唸佛的老太太,眼裡也再沒有一點淚的痕跡。

後來全鎮的人們幾乎都能背誦她的話,一聽到就厭煩的頭痛。作者這樣寫: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經過大家咀嚼鑑賞了許多天,早已成為渣滓,只值得厭煩和唾棄。祥林嫂可以說是這個鎮上最悲慘的人,她撕開傷疤給人看,可是卻沒能得到一點同情,反遭到嫌棄,他們甚至拿那些苦難同她打趣。

《奇葩說》有一個辯手說:心裡很多苦的人,要多少甜才能填滿?馬東回答:心裡很多苦,只要一絲甜就能填滿。是啊,祥林嫂只是想得到一點甜,一點同情,可是這個社會吝嗇的就連這一點都不能給她。

我是唯一對祥林嫂有惻隱之心卻無能為力的人

“我”在年底的時候回到魯鎮,閒來沒事去拜訪鎮東頭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會碰上了祥林嫂,她的改變之大讓“我”詫異,而讓“我”更詫異的是她接下來問出的話:一個人死了以後究竟有沒有魂靈?

魯迅《祝福》:祥林嫂飢寒而死的背後,是整個社會的出謀劃策


我很躊躇,不知該如何回答她,於是給了她一個很模糊的答案,也許有吧。沒想到祥林嫂接著問:那麼,也就有地獄了?死掉的一家人也能見面的?這一連串的問題竟不知讓“我”如何作答,最後我回答:究竟有沒有魂靈,我也說不清。

其實祥林嫂很疑惑,她既希望有,這樣可以和阿毛團聚,又希望無,因為不想自己死後被審判。到底有還是無,她最終也沒得到一個準確的答案,就這樣帶著恐懼和遺憾離開。

而我在一開始是好心,因為不想增加陌路人的煩惱,給了她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可最終的答案反倒使祥林嫂更加驚恐。

“我”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同情祥林嫂這樣的底層婦女,也憎恨魯四爺這種地主階級的偽善面孔。我深知底層群眾在社會陰影之下見不到一點亮光,可是也明白“我”勢單力薄,還無法撼動幾千年的封建宗法制度。

結語

究竟誰是主謀,誰是從犯,說不清,歸根到底是這個黑暗的社會一步一步把祥林嫂逼到絕境。小說以莊重的祝福舊俗作為開端,又以喜慶的祝福場景收尾,用喜慶的氛圍襯托一個人的死去,充滿了諷刺意味。

在這祝福的時刻,祥林嫂是唯一不被祝福的人,也許祝福還有另一層含義,是祥林嫂對自己的祝福,她祝福自己死後可以和一家人團圓。

魯迅冷靜的可怕,他能準確診斷出這個社會的癥結所在,底層的老百姓身心受到極大的壓迫和摧殘,人們渴望掙脫枷鎖,但卻永遠在做無用功。只有從根本上改革封建社會的本質,人們才能獲得真正意義的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