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產銷報告顯示:黔茶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2020年貴州春茶生產、加工、銷售情況如何?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貴州茶企如何應對產銷難題?3月11日,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貴州省茶文化研究會聯合發起《2020年貴州春茶產銷調查(第一期)》,得到多家企業的積極反饋。

經過綜合研判,2020年貴州春茶總產量不會下降,全年的茶葉生產總量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貴州茶產業在疫情的洗禮下,必將發生全新的蛻變,步履更加堅實,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業內人士指出,本輪疫情對茶葉消費只是階段性影響,行業長期向好的趨勢不變。從需求來看,暫時性的消費下降對全年影響有限,但疫情將加速行業洗牌,集中化程度將越來越高。

茶企復工復產及時

茶葉生產影響不大

貴州茶企2月下旬進入復工復產,春茶開採並未受到太大影響。調查發現,除水城、普安、關嶺、黎平、正安、江口、興義等地特早茶品種元月少量開採9萬畝外,貴州大部分茶區春茶開採大都在2月中下旬以後,比2019年提前3天至10天;進入3月,道真、平塘、惠水、松桃、思南、開陽、湄潭、鳳岡、石阡、印江、普定、西秀、花溪等縣陸續迎來了集中開採;納雍、金沙、威寧、都勻、貴定、雷山、盤州、六枝等海拔較高的產區3月下旬全面開採,比往年提前5天至10天。據不完全統計,貴陽、安順、遵義、銅仁、黔東南、黔南等地茶葉產量比往年同期增長10%至30%,這與我省大力推廣雙手採茶,茶園管護水平提升分不開。

專家分析,隨著全省氣溫普遍回升,各地茶葉生長態勢良好,加之各主產茶區新增茶園進入採摘期和豐產期,2020年貴州春茶產量比往年將有大幅提高。

由於疫情導致各地外出務工勞動力滯留,往年春茶勞動力緊缺問題得以緩解,企業用工成本與往年相比基本持平,有些地方甚至略有下降。省的中部、北部地區薪酬標準略高,採茶工人每人每天收入80至100元,熟練工每人每天200元;省的南部、西部、東南部區域採茶工人每人每天60至80元,熟練工每天最多可達到200元左右。

採購商信心有所下降

春茶訂單相對減少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貴州鮮葉收購均價與往年相比略有下降,降幅約為每公斤10至15元。其中,畢節、黔南、六盤水收購單價略高,比其他地區高出15%左右,遵義地區最低;全省一芽一葉每公斤80至100元,一芽二葉每公斤40至60元。專家指出,茶青收購均價下降,一是表明我省茶產業產業化、市場化已趨成熟;二是隨著一芽一葉,一芽二葉佔比越來越高,使得茶青下樹率普遍提高,產量大幅增長,使得茶農實現大幅增收,產業呈現了穩增長的持續發展態勢。

因區域公用品牌市場價值和生產加工工藝、產區環境、人工成本等不同,每公斤成品茶的價格分別從450元到2500元不等,但總體上比2019年下降10%至15%。

記者從花果園太升茶葉專營市場瞭解到,截至3月23日,該市場商戶已全部恢復營業,但線下交易額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降幅達30%左右。

從受訪企業反饋得知,我省春茶主要以綠茶、紅茶、白茶為主,我省茶葉銷售立足省內市場、重點開拓省外市場、積極進軍國外市場。以一線城市茶葉消費市場和東北、西北、華北等非茶產區地方市場作為主攻方向,約佔企業營收的60%以上。

受疫情影響,省外客商出行受限,往年快制快銷的銷售形式不復存在,再加上沒能及時回籠去年銷售貨款,進而對今年的茶葉訂單信心有所下降,使得部分茶葉生產企業不敢加大生產。

政企攜手戰“疫”

共謀發展良好態勢

專家研判,疫情給貴州茶葉產銷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防疫物資匱乏,生產運營成本增加;二是庫存茶葉滯銷,產品積壓,單價被壓低;三是實體店面休業時間過長,資金回籠緩慢,導致採購信心下降。受上述因素影響,預計今年全省茶企上半年銷售收入較往年同期下降20%左右。

面對疫情帶來的嚴峻形勢,政府企業攜手戰“疫”,高度重視春茶產銷各個環節的前期準備工作,共同研判未來茶葉產銷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形成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主動作為,紮實工作,共謀發展的良好局面。

省茶葉專班高度重視,組織相關專家撰寫了《疫情之下、貴州春茶生產應對措施》等系列文章指導企業復工復產復市,會同各級茶葉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幫助企業解決復工復產復市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在各級部門的協調幫助下,茶葉企業獲得了較為寬鬆的融資支持,有力地促進了線上線下茶葉銷售“快進快出”,確保企業有足夠資金維持正常運轉;

省茶葉專班組織貴州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貴州大學茶學院,貴州省茶文化研究會,貴州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有關專家深入企業,指導企業從茶園管護,生產加工,茶葉採摘,茶葉評審,市場銷售等環節進行全面指導,進一步提振企業發展的信心。

為拓展線上線下融合交易,促進企業多渠道,多元化銷售。在省農村產業革命茶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推動下,3月21日,省裡召開了電商培訓會,邀請有關人士就如何通過微信、快手、抖音等直播平臺推動茶葉銷售作了分享。旨在幫助茶葉企業和經銷商把握新機遇,充分利用好短視頻營銷工具,實現企業經營困境的突破和銷售業績的逆襲。(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徐嘉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