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几种“捣蛋”的表现,其实代表孩子跟你亲近,家长发现了吗

文字/小意


家有"捣蛋鬼"

有些宝贝在家里被家长戏称为"神兽",家里凡是可以接触到的角落都是孩子的玩耍范围。不仅如此,孩子还喜欢"戏弄"家长,或是大声和父母说话,这些表现通常都会被家长及时喊停。

很多情况下家长会以为这是孩子的坏习惯,实际上,这些坏习惯的背后藏着孩子的"小心思",不知道家长发现了吗?

案例:"妈妈,我只是想帮你呀!"

有一次去参加朋友孩子的生日会,我朋友在厨房忙活着给孩子做生日蛋糕。孩子看到妈妈这么辛苦,直接撇下朋友们到厨房去帮妈妈做蛋糕,谁知道孩子一进厨房就"捣蛋"了,把奶油打得到处都是,厨房成了"战场"。

孩子这几种“捣蛋”的表现,其实代表孩子跟你亲近,家长发现了吗

孩子妈妈顿时有些不耐烦了,就催着孩子出去跟朋友们一起玩,谁知道孩子突然就委屈了,泪眼汪汪地说"妈妈,我只是想帮你呀!"

孩子这几种“捣蛋”的表现,其实代表孩子跟你亲近,家长发现了吗

  • 孩子的捣蛋行为,很多都是出于爱

很多时候孩子想要跟爸爸妈妈表达爱意,然而却常常"帮了倒忙",或是表达方式出了问题,闹得家长哭笑不得。由于孩子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情商方面也尚待修炼,所以常常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面对孩子的这些捣蛋行为,家长也可以适当考虑一下这背后究竟藏着孩子怎样的"小心思"。

那么,孩子的爱意藏在哪?

  • 情况一、有帮忙的热情,却没有帮忙的能力。

就像我朋友的孩子一样,明明一心想帮妈妈省点力,却没想到最后帮了倒忙。孩子有时会懂得心疼妈妈,怕妈妈辛苦,才想要伸出援手,奈何能力、经验不够,最终还得妈妈收拾残局。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捣蛋并不是孩子的本意,孩子只是怕妈妈辛苦而已。

孩子这几种“捣蛋”的表现,其实代表孩子跟你亲近,家长发现了吗

  1. 情况二、动家长的东西。

有很多小姑娘喜欢动妈妈的化妆品,小男孩喜欢玩爸爸的剃须刀,以上这些举动都是孩子关心父母生活,对父母的生活习惯具有很强好奇心的表现。有时候孩子无意打翻了东西,其实只是想要更好地了解父母而已,并不是单纯地想要"造反"。

孩子这几种“捣蛋”的表现,其实代表孩子跟你亲近,家长发现了吗

  • 情况三、喜欢"夸张"的互动。

孩子们通常都喜欢把玩妈妈的头发,用力甩爸爸妈妈的手,想要拉父母陪着自己玩,这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种"耐力考验"。亲亲抱抱举高高简直是孩子们百玩不腻的互动,这样"夸张"的互动会给孩子很强烈的趣味性,孩子也会因此更依赖父母。

孩子这几种“捣蛋”的表现,其实代表孩子跟你亲近,家长发现了吗

大多数情况下,肢体上的接触可以给孩子传达更多的信息,所以孩子才会喜欢夸张的肢体接触。

  • 面对孩子"热烈的"爱意,家长们可以温柔地拒绝

虽说这些捣蛋行为背后藏着爱,但家长也不能放任孩子的爱,毕竟这些行为的出发点虽然不可否认,但它们所造成的结果却一定是不愉快的。面对孩子的捣蛋行为家长可以巧用以下几种妙招,温柔地拒绝孩子的"爱意"。

怎样让孩子正确地"示爱"呢?

一、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想帮忙却又能力不足时,家长可以安排别的小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当孩子想要帮妈妈拖地,可是孩子还太小,很容易打坏贵重物品。

孩子这几种“捣蛋”的表现,其实代表孩子跟你亲近,家长发现了吗

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擦椅子、整理玩具的工作,让孩子既有帮上忙的满足感,又不会帮倒忙,一举两得。同时,家长还需要及时鼓励孩子,对孩子的帮忙表示感谢,让孩子感受到帮忙的喜悦

2、 增加共同空间

既然孩子对父母的生活感到好奇,怎么都拦不住孩子"探索"的脚步,家长不妨建立更多和孩子的共有空间,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太多冷漠感。

孩子这几种“捣蛋”的表现,其实代表孩子跟你亲近,家长发现了吗

例如,家长可以陪着孩子洗脸、刷牙、穿鞋等等,多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给孩子陪伴和安全感,这样孩子就不需要通过"偷拿"父母的东西来满足好奇心了。

3、 纠正不好的肢体惯性

孩子通常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常常误用"夸张"的肢体接触来示爱。所以下次当孩子做出太激烈的动作时,家长可以温柔地提醒孩子,教孩子用轻轻的拥抱、拉手来表示请求。

给家长的话

孩子的捣蛋行为可能藏满了爱意,家长不应该立即就责怪孩子,这样容易给孩子造成伤害。以后家长们不如试试以上几个妙招,教会孩子怎么正确"示爱"。

想了解更多育儿技巧,可以关注我 ,每天和您分享育儿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