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我们知道桃园三结义指的是《三国演义》里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里,祭告天地,焚香结为异姓兄弟的事,三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瓦岗一炉香指的《隋唐演义》里以秦琼为首的瓦岗四十六友在贾柳楼焚香结拜,不愿同日生,只愿同日死,吉凶相共,患难相扶,如有异心,天神共鉴。

同样是兄弟结义,为什么后人的评价差距如此之大?为什么要说“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公元219 年,东吴为了拿回荆州,发起了对荆州的突袭,此时关羽大军还在攻打樊城,荆州兵力空虚,所以东吴轻松拿下了荆州,并且派出军队协助曹魏围剿关羽。关羽不敌,被迫败走麦城,最后被东吴俘虏,父子二人全部被杀。张飞知道关羽死讯后终日不食,流出血泪,醉酒之后也被部下杀害。关羽死后刘备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杀刘封,第二件事称帝,第三件事就是册立刘禅为太子,并且为刘禅挑选了一批贤臣。之后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以举国之兵伐吴,结果我们知道:东吴派出了陆逊,刘备兵败,在白帝城托孤之后驾崩。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那么瓦岗四十六友的结局呢?瓦岗解散后四十六友中有降了唐的,有跟着王世充混的,也有跟着李密混的。最终的结局是魏征、徐茂公、秦琼病死;单雄信被李世民杀死;罗成淤泥河被乱箭穿身;程咬金笑死;王伯当为李密挡箭死了;侯君集被李世民赐死;其余的都在罗通扫北和薛仁贵征东里面战死了。我们挑重点说,瓦岗四十六友里大部分人降了唐,而李世民杀死了单雄信,据说还是罗成行的刑,而杀单雄信时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明哲保身。这说明了瓦岗兄弟的感情和结义誓言里说的差距较大,按我们现在的说法称为瓦岗塑料兄弟更合适。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那么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先说刘关张的结义,三人中以刘备为主,刘备的远大理想就是拯救天下苍生,应该说刘备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关张,关张也死心塌地跟着刘备混。三人都是出身社会底层,在穷困潦倒时选择抱团,最终一路拼杀建立了蜀汉政权,也算是功成名就。而关羽死后,刘备和张飞的作为也对得起结义时的誓言,张飞终日不食,流出血泪,而作为大哥的刘备,也是合格的。关张亡故,荆州丧失,对于君主刘备而言,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就是诸葛亮建议的那样,与孙吴修好,休养生息,备兵伐魏。但是刘备却是人生中第一次丝毫不顾诸葛亮的意见,做了当时最错的选择——倾全国之力伐吴!于身为君主的刘备而言,这是一步臭棋,臭到七十万大军损失殆尽,此后直至灭亡蜀汉都再也没能有如此的军势。但作为大哥的刘备,是必然要这么做的。我不管你是谁,也不管结果如何,你杀了我兄弟,我便一定要跟你死磕到底,至死方休。谁都想有关张这样的兄弟,也谁都想有刘备这样的大哥。

而贾柳楼结义一是人员较多,成分比较复杂:这四十六人里有衙门公人,如秦琼、金甲、童环、樊虎等;有绿林好汉,如魏征、 徐茂公、单雄信、王君可、王伯当等;有北平府的尉迟南、尉迟北、杜差、罗成等;有贾柳店掌柜贾闰甫和柳周臣;还有太原侯的门婿柴绍。人又多,出身又不同,所以不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

二是当时结义当时就比较勉强,有不少人是不愿意的,只是因为给秦琼母亲祝寿,大伙聚到了一起,而真心想结义的人是魏征、徐茂公,秦琼等人,其余人有的无所谓,有的虽然不愿意但是也不好佛了面子。于是匆忙拼凑到了一起,没有结义所需要的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是内部矛盾多,互相不服,缺少一个真正的大哥。这里面开始就互相不服的是罗成和单雄信,罗成是北平府的少保,武艺高强,白马银枪,风流倜傥;而单雄信是十三省绿林总瓢把子,那也是一呼百应的大哥级人物,所以这两人的互相不服,造成了他们的拥泵们也是对立的。有了矛盾,就需要有人来调和,但瓦岗四十六友里没有这么个人。结义时魏征年龄最大,但作为军师的魏征显然难以做到让这些人都信服。

那么接下来最有希望做瓦岗四十六友带头大哥的就是秦琼了吧,《隋唐演义》里秦琼人称秦二哥,号称孝母赛专诸,交友似孟尝,凭借着一身仁义行走天下,但是我们知道,瓦岗四十六友里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秦琼的朋友,甚至扳手指数的过来的,真正以秦琼的义气交情结为朋友的,只有单雄信,王伯当,程咬金,尤俊达,杜文忠,史大奈,如果算上同事的情谊变成的兄弟,那就再加上樊虎连明,除此之外就没了。秦琼只对这几个人算是有交情的。罗成跟他更多的是亲戚关系,而其余的魏征徐茂公张公谨白显道王君可等一众官私两道的英雄,都是通过单雄信,甚至可以说是给单雄信面子,你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诸如魏征徐茂公张公瑾白显道这些人还可以算作朋友,但像什么鲁明星鲁明月尚青山夏玉山尉迟南尉迟北之类的,最多可以算是秦琼的粉丝罢了,秦琼也从没有过跟这些人拉拢或者施以恩惠的行为。如果这些人谁战死了,秦琼恐怕想哭都哭不出来。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应该说对秦琼最有恩的是单雄信了,当锏卖马的时候是单雄信收留赞助他,还认他当哥哥;秦母大寿的时候,一多半的朋友是单雄信带过去给秦琼撑面子的;秦琼等人反出瓦岗的时候,是人在洛阳的单雄信收留的他们;后来与单雄信有家族仇恨的李世民派人来洛阳招揽秦琼的时候,单雄信明知此去必然不会再回来,甚至日后会刀兵相见,但还是没有强留;甚至是昔年与单雄信有旧怨的罗成一个人被留下了,单雄信看在多年战友以及秦琼的面子上,不仅没有杀他,还保举他当大将。而秦琼呢,在随着李世民打败了刘武周收了尉迟恭之后,立马调转枪头直指洛阳。我们不能说秦琼这一步做的错,作为臣子,听主公安排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结义兄弟而言,这虽然能理解,但也让人心寒。不知道最后单雄信在城头上看着罗成投唐的时候,心里该有多难受。

一个,虽然不成功,但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兄弟,对得起天地良心。另一个,虽然成功,但负了兄弟,忘了自己,最终死于自己的毒誓。

总之瓦岗四十六友就是人多心不齐,出身不同理想不同,又没有合格带头大哥的统领,就这么临时拼凑起来的一帮人,指望这么一帮人做到患难与共,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是彼此真心相待的,而且从一而终。瓦岗那一拨人,大业未成就分崩离析、各怀心思,就连秦琼和罗成这对表兄弟,互相也都还留了一手。二人切磋武艺时,秦琼留了一招“杀手锏”,罗成留了一招“回马枪。”

好了,以上就是“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的由来了,从这两个故事里我们看出,结交朋友一定要阶层一致,志趣相投,并且宁缺毋滥


你认为瓦岗塑料兄弟的称呼贴切吗? (单选)
0人
0%
贴切
0人
0%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