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提到腳裂,很多人都唯恐避之不及,尤其是女生,夏季再也掩蓋不住了。

粗糙的腳跟,如果不加以保護,入春後,極易出現裂口。長時間走路的人,還會引起疼痛、出血。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36歲的李曉,前幾天在洗腳的時候,發現腳後跟有一些死皮了。她也沒有在意。卻怎麼也沒想到會出來裂口。

一直以來,李曉被老公說是“幹皮膚”,一到春天皮膚就會幹的特別厲害。

曉曉穿了幾天涼鞋,發現腳跟的皮膚沿著掌紋開始出現裂痕,也起來大片的白皮。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面對突來的乾裂,曉曉自己也試了幾種方法,依然是裂口。

後來用塑料袋包了幾天,才沒有繼續裂口。

可是最近一段時間,李曉腳上開始出現紅癢,還越來越嚴重

就這樣,才來到皮膚科檢查,卻確診為皸裂症,併發真菌感染。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除了天氣,以下3個生活方式,也易乾裂

  • 1,頻繁洗澡

如果洗澡次數過多的話會洗掉皮膚表面的油脂以及保護性菌群,對皮膚角質層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傷,減弱了局部抵抗力,加快了水分蒸發速度,從而引起皮膚乾燥。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 2,過度除菌

為了防止腳臭,很多人喜歡使用香皂,認為這樣能夠更好地清潔滅菌。

但其實,香皂也是加速你身體乾燥的元兇之一。香皂會影響皮膚的酸鹼平衡度,洗得過於乾淨,把皮膚自身用於自護的保護膜都洗掉了,反而會加重皮膚的負擔。

過多使用香皂會會迅速除去皮膚上的保護油脂,刺激皮膚,導致皮膚乾燥而龜裂和出血,也有可能造成感染。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 3,缺乏維生素a

當身體缺乏維生素a時會減少皮脂腺以及粘液的分泌,加劇了皮膚乾燥。

另外如果長時間吃辛辣的食物會加快血液循環,刺激汗液流出,加快了水分流失。

若吃乾性的食物會吸收體內的水分,也會引起皮膚乾燥。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拖延

如果除了乾裂之外,還有紅癢、丘疹,這可能是真菌感染,併發出現手足癬,併發率達30%~85%。

日常護理,做到以下四點

一、及時護理

乾裂、死皮一旦形成,很難恢復,簡單的塗抹普通手足霜,效果欠佳。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腳裂口,可用由五倍子、木槿皮、當歸等中藥製成的裂倍寧,熱水泡腳後塗抹即可。

五倍子,入手太陰、足陽明經,專為收斂之劑,生津,卻頑疼。如今許多知名藥企,都有包含五倍子成分的皸裂藥膏。

木槿皮提取物,作用影響最大的就是殺蟲、止癢。是最常用在皮膚問題的病患身上,是中藥重要的草本成分。

最後,再搭配送的腳跟保護套,可以起到雙重的護膚作用,對腳裂、減少死皮有幫助。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二、多做運動

適量運動,有助於體內系統平衡,肌膚就會顯得年輕,有彈性。

記住,散步以微微感到疲憊為佳,不宜過度運動。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不要讓自己被壓力所困擾,要學會釋放自己的壓力。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三:作息規律,好心情

每天喝6杯至8杯水,可避免因體內缺水引起皮膚乾燥,如果這樣平淡無味的白開水讓你提不起興趣的話,可以喝果汁、礦泉水、茶水等。

防止皮膚乾燥除了注意喝水和飲食外,還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杜絕因此導致皮膚問題的出現。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36歲女子,腳裂查出真菌,提醒:出現2個“信號”,別再別拖延

四、內部調理

西蘭花、蘿蔔類等新鮮蔬菜內含豐富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有助促進皮膚新陳代謝作用,幫助肌膚進行再生。

另外,花生、杏仁、核桃等食物富含維生素E和維生素B,有助滋潤皮膚、補充皮膚水分。

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因為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皮膚也會變得乾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