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过二建一建,不要让付出的努力,最后仅感动了自己

大家好,我叫吴丰,我是在19年一年过的一建。很多人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一建难吗?”,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很好问答,我觉得答案有点像被薛定谔关在盒子里的猫,在打开盒子之前,无数遍的纠结,但真正打开盒子之后,答案就是这么简单的二选一。

其实一建也无非“难”和“不难”两种结果,我说它“不难”, 因为它没有理解不了的知识点,也没有算不出来的复杂公式,更没有高深玄妙的知识体系,只要认真过教材做过题,基本都能通过;但我也可以说它“难”,因为它需要你牺牲时间和付出努力,让自己百分之120地投入进去,才会有所收获。

一年过二建一建,不要让付出的努力,最后仅感动了自己

现在回头再看自己的备考之路,是在2019年1月份开始。当时我是在一家施工单位的项目部工作,那时候自己几乎完全不了解建筑施工行业,称得上是半个外行,靠一股愣劲,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事在宿舍打游戏,我每天都在电脑前看课件看书,用三个月时间竟然考取了建筑专业的二级建造师,而且分数还不错,管理101,法规82,实务95,自己都有点不相信。

那时候真的觉得古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真的有道理,对于像我这样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照顾老人孩子的人来说,最珍贵的就是拥有整段的学习时间。

刚想看书,工作微信来了;想练练题,朋友邀请出去夜宵;还有那不知道吞了多少碎片时间的手机……等等诸如此类,着实头疼,但是这些东西不是理由,更不是不学的借口,备考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两个月,而是一年甚至两年,怪不得那时候学长告诉我:“一建都能考的上,做其他的想必也不会虎头蛇尾

”。

说起来我也是在这位学长的指引下走上一建备考路的,当时他告诉我:“二建不考一建,简直是最大的浪费”。

确实二建考一建有很多的优势,首先科目相似度高,只是一建的深度和广度有所扩展。一建的标题稍微简化为二建的标题,只需要在二建的基础上加强和深化知识点,就不会非常困难;

其次二建五月考完到九月,三个月多时间完全投入保持状态,其实也够用,有二建基础,报个班,学起来基本不会掉队的。我是报了网课,在老师们深入浅出,耐心指导下,差不多在7月底完成了四门课程的第一轮复习。

一年过二建一建,不要让付出的努力,最后仅感动了自己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错,真正看书之后就会发现,从二建到一建也只是知识的延伸拓展,我选的是机电工程实务,虽然课本比二建厚了将近一倍,但整个知识框架和二建一样,重点章节也相同,每个章节中只有一小部分的知识内容未见过,所以考完二建再考一建优势很大。

就这样三个多月时间马上就过去了,9月一建考试真的顺利过关,心里是即兴奋又感慨,如果当时没有一鼓作气,几年后再考一建,许多知识点就要从头学起,优势就荡然无存,想想就可怕。

二建是一个很好的跳板,就算没有一年过,次年再考也是很有用的,当时将基础打扎实了,努努力加把劲,拿到一建证书,无论是证书价值还是自己的就业范围都会好很多。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只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一定会有回报。

请永远相信,今天马不停蹄的努力,明天一定会得到收获。备考一建路上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为了拥有更多资本与选择的权利,是为了可以让自己去决定未来生活的样子,而不是被动的等着接受别人安排。

一年过二建一建,不要让付出的努力,最后仅感动了自己

一建考试就和高考一样,是这个社会中相对公平的赛场,也许没有好的出身背景和家世,但你只要努力了就会闪光。

另外我还想说,拿到一建证书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努力不是重点,努力常态化才是。我认识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四十多岁了,有过三次创业经历,做过职业经理人,也当过老板,他说他保持着每周工作 100 小时以上的习惯。我当时听到就惊了,但他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他却从来没感到过痛苦,难受。他说“人生本来就是由开心和不开心串起来的”。

人生之路,困难挫折如同家常便饭,重要的是要一直保持努力,不要让自己暗淡下来。

我想到身边有些备考的同学,在热血和堕落间徘徊:一段时间,猛冲猛打,把自己感动哭了;一段时间,就开始懒散放纵了。

只要你持续去追逐目标,相信我,你会看到一个新的世界,新的自己。有多大耐心,才配得上多大野心,在此与你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