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過二建一建,不要讓付出的努力,最後僅感動了自己

大家好,我叫吳豐,我是在19年一年過的一建。很多人都會問我一個問題:“一建難嗎?”,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也很好問答,我覺得答案有點像被薛定諤關在盒子裡的貓,在打開盒子之前,無數遍的糾結,但真正打開盒子之後,答案就是這麼簡單的二選一。

其實一建也無非“難”和“不難”兩種結果,我說它“不難”, 因為它沒有理解不了的知識點,也沒有算不出來的複雜公式,更沒有高深玄妙的知識體系,只要認真過教材做過題,基本都能通過;但我也可以說它“難”,因為它需要你犧牲時間和付出努力,讓自己百分之120地投入進去,才會有所收穫。

一年過二建一建,不要讓付出的努力,最後僅感動了自己

現在回頭再看自己的備考之路,是在2019年1月份開始。當時我是在一家施工單位的項目部工作,那時候自己幾乎完全不瞭解建築施工行業,稱得上是半個外行,靠一股愣勁,以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同事在宿舍打遊戲,我每天都在電腦前看課件看書,用三個月時間竟然考取了建築專業的二級建造師,而且分數還不錯,管理101,法規82,實務95,自己都有點不相信。

那時候真的覺得古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真的有道理,對於像我這樣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照顧老人孩子的人來說,最珍貴的就是擁有整段的學習時間。

剛想看書,工作微信來了;想練練題,朋友邀請出去夜宵;還有那不知道吞了多少碎片時間的手機……等等諸如此類,著實頭疼,但是這些東西不是理由,更不是不學的藉口,備考不是一兩天,也不是一兩個月,而是一年甚至兩年,怪不得那時候學長告訴我:“一建都能考的上,做其他的想必也不會虎頭蛇尾

”。

說起來我也是在這位學長的指引下走上一建備考路的,當時他告訴我:“二建不考一建,簡直是最大的浪費”。

確實二建考一建有很多的優勢,首先科目相似度高,只是一建的深度和廣度有所擴展。一建的標題稍微簡化為二建的標題,只需要在二建的基礎上加強和深化知識點,就不會非常困難;

其次二建五月考完到九月,三個月多時間完全投入保持狀態,其實也夠用,有二建基礎,報個班,學起來基本不會掉隊的。我是報了網課,在老師們深入淺出,耐心指導下,差不多在7月底完成了四門課程的第一輪複習。

一年過二建一建,不要讓付出的努力,最後僅感動了自己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沒錯,真正看書之後就會發現,從二建到一建也只是知識的延伸拓展,我選的是機電工程實務,雖然課本比二建厚了將近一倍,但整個知識框架和二建一樣,重點章節也相同,每個章節中只有一小部分的知識內容未見過,所以考完二建再考一建優勢很大。

就這樣三個多月時間馬上就過去了,9月一建考試真的順利過關,心裡是即興奮又感慨,如果當時沒有一鼓作氣,幾年後再考一建,許多知識點就要從頭學起,優勢就蕩然無存,想想就可怕。

二建是一個很好的跳板,就算沒有一年過,次年再考也是很有用的,當時將基礎打紮實了,努努力加把勁,拿到一建證書,無論是證書價值還是自己的就業範圍都會好很多。付出和收穫是成正比的,只要做出正確的選擇,一定會有回報。

請永遠相信,今天馬不停蹄的努力,明天一定會得到收穫。備考一建路上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為了擁有更多資本與選擇的權利,是為了可以讓自己去決定未來生活的樣子,而不是被動的等著接受別人安排。

一年過二建一建,不要讓付出的努力,最後僅感動了自己

一建考試就和高考一樣,是這個社會中相對公平的賽場,也許沒有好的出身背景和家世,但你只要努力了就會閃光。

另外我還想說,拿到一建證書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努力不是重點,努力常態化才是。我認識一個創業公司的老闆,四十多歲了,有過三次創業經歷,做過職業經理人,也當過老闆,他說他保持著每週工作 100 小時以上的習慣。我當時聽到就驚了,但他在如此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他卻從來沒感到過痛苦,難受。他說“人生本來就是由開心和不開心串起來的”。

人生之路,困難挫折如同家常便飯,重要的是要一直保持努力,不要讓自己暗淡下來。

我想到身邊有些備考的同學,在熱血和墮落間徘徊:一段時間,猛衝猛打,把自己感動哭了;一段時間,就開始懶散放縱了。

只要你持續去追逐目標,相信我,你會看到一個新的世界,新的自己。有多大耐心,才配得上多大野心,在此與你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