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將軍系,秦基偉只上一年私塾,為何在"有文化"行列?劃錯了

一九五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南京軍事學院。

莊嚴的時刻來到了。

全體教職員工肅立於一堂。

著名將軍系,秦基偉只上一年私塾,為何在

1955年授銜儀式現場

剛剛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的劉伯承院長兼政治委員,代表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國防部長彭德懷,授予一百七十六名高、中級軍官以各種軍銜和勳章。

戰役系學員秦基偉被授予中將軍銜、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著名將軍系,秦基偉只上一年私塾,為何在

秦基偉

秦基偉是當年七月底第二次進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的。按說,戰役系學習本來是三年,分為預科和正科。預科一年,補習文化,一九五四的九月一日開學。或許是忙中有錯,或許是西南軍區首長確實誤解了,在上報學員名單時,竟將秦基偉劃入"有文化"行列,因而他未能參加預科實習文化,直到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才帶著一臉勞累趕到南京。

對這一差錯,秦基偉哭笑不得,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感到既光榮又冤枉。"

著名將軍系,秦基偉只上一年私塾,為何在

事實上,把秦基偉劃入"有文化"的列行,也未必就能算錯。當然,究其學歷,他只有一年私塾功底,文化基礎實在不高,但投身革命後,刻苦鑽研,勤奮學習,應該說還是具備了相當的文化知識。

戰役系的學員,來自全軍各單位,有楊得志、韓先楚、劉震、陳錫聯、李天佑、杜義德、張震等五十二人。

全系又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張震是秦基偉所在小組的組長。

著名將軍系,秦基偉只上一年私塾,為何在

張震

一般說來,戰役系學員都是軍隊高級幹部,也都是入黨參加革命多年的老同志,思想水平普遍較高,黨的觀念強,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工作經驗。因此,學院給戰役系制訂的計劃,大都以高級兵團的戰役為主,以學習組織指揮及其思想方法為主。在教學上,貫徹"精講多練"的原則,提倡學術研究和學術爭鳴,把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所有學員過去幾乎都是獨當一面的重要角色,然而到了這裡,不論大小,一律放下架子,都是普通一兵。

著名將軍系,秦基偉只上一年私塾,為何在

秦基偉

學習,秦基偉是從不馬虎的,艱苦的環境裡尚且點滴積累,如今有了如此優越的學習條件,簡直如魚得水。可是,他畢竟底子較薄,足足比別人拉下一年的文化補習時間,距離當然就拉得很大。

以後,秦基偉談過一個體會,說:"論打仗,大家都是出生入死;講兵法,彼此都能說出一二三四;玩真格的,眾人都是行家裡手。戰場上你疑兵他誘敵你圍點他打援,那些道道大家都一遍一遍地練過。如今要上升到理論高度,要規範化,要系統化,要學者化,可難為了諸同志。我的信心始終是充分的,有一條很明確的認識,學習中我有困難,其他同志哥也不會比我好到哪裡去。管它三七二十一,一是不缺課,二是不漏聽,三是不停記。有這三條,我就不信會落後。"

著名將軍系,秦基偉只上一年私塾,為何在

秦基偉

事後的事實證明,秦基偉的這三條老辦法的確保障了學習成績的提高。

然而,過程也是很艱難的。

第一學期是打基礎,方方面面的常識都有,不僅陸海空三大軍種,還有炮兵、裝甲兵、航空兵、工兵等諸兵種兵器的戰術性能及主要諸元。

著名將軍系,秦基偉只上一年私塾,為何在

秦基偉與鄧小平

特別是航空兵,具體到各機型動油量、耗油量,飛行半徑,火炮的口徑,初速和最大射程等等。複雜倒不復雜,全憑死記硬背,可一多就複雜了,背多了驢頭接到馬嘴上,亂了套。有些計算題還是很複雜的,大公式套小公式,既要有解題智慧,還要有運算技巧。課程一天天地上,教材一頁接一頁地翻,筆記一本接一本地記,那段時間,真是知識轟炸。

南京是著名的三大火爐之一,到了夏天,熱浪滾滾。一到放假,大家各奔前程,找個蔭涼處避暑去。

秦基偉還是他的老原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難,四不怕熱,捂一身大汗讀筆記。

著名將軍系,秦基偉只上一年私塾,為何在

劉伯承

當然,也不是死記硬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背。這也是劉伯承教給學員們的學習方法。

劉伯承說:"凡鑽研一門學科,大都是:一面以理解力開道,另一面以記憶力收成。兩者又要相互為用,切實檢驗學科的思想體系,以求獲得真正的有系統的知識,而在提綱挈領之處,尤須多用功夫。"

實踐證明,先理解,後記憶,不背也有精髓在。不理解,強行背,即使記住了,也是死學問,而且記憶不會長久。

著名將軍系,秦基偉只上一年私塾,為何在

一個酷暑盛夏,秦基偉幾乎足不出戶,硬是把前一個學期積下的難點全部攻下了。

鐵打的漢子也是肉做的,那段時間裡,秦基偉差點被累出了毛病。

文化底子稍微厚一點的,情況就好得多,像張震,參加革命前就是中學生。那時候,一箇中學生的學問不得了啊!不僅課堂上學習相對輕鬆,課餘時間多少還可以有點自由活動。

著名將軍系,秦基偉只上一年私塾,為何在

張震

張震對秦基偉的學習勁頭又感動又同情,經常勸他"悠著點",有時還生拉硬扯去跟他下棋或者打球。

秦基偉無奈地說:"老先生,我這隻笨鳥,哪敢跟你比啊。教員提問答不出來,丟死人了。天天吃肉吃大米,吃得我都怕。考試考不好,怎麼對得起那些大米和肉?"

張震說:"再勤奮,也得有個限度,別把身體搞垮了。有些問題,弄不懂不能硬鑽,你說出來,咱們可以討論。"

在學習上,張震幫了秦基偉不少忙。

著名將軍系,秦基偉只上一年私塾,為何在

謝富治

一九五七年七月,原昆明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雲南省委第一書記謝富治調中央工作,其省委書記和昆明軍區政治委員的職務由閻紅彥接任。八月,秦基偉以優秀的成績畢業於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回昆明軍區擔任司令員一職。在全軍一百七十七名中將中,他是最早擔任大軍區司令員的。

秦基偉擔任昆明軍區司令員不久,全軍就掀起了一陣下連當兵的熱潮。他這位中將司令員積極響應軍委和總部號召,在昆明軍區率先下了部隊,前往駐滇某部一一八團一營一連當兵。將近四十年過去了,這個連隊還保存著將軍同戰士們的合影照。當年的秦基偉,雖然是四十多歲的人了,但脫去了將軍服,穿上戰士服裝,戴上船形帽,挎著衝鋒槍,肩負挎包水壺,站在戰士中間,仍然那樣年輕那樣充滿朝氣。他當年的警衛參謀馬天友曾向採訪者繪聲繪色地介紹過將軍下連當兵的情況——

著名將軍系,秦基偉只上一年私塾,為何在

咱們秦司令員下去當的那個兵,可不是擺花架子。人家當兵那是真當。早晨出操,晚上站崗,緊急集合,節假日幫廚,那是一樣不拉。給戰士們改善生活,司令員親自做菜。跟司令員一起下連的還有秘書張為民、保衛幹事劉雨田和我,我們都比司令員年輕,可是那段日子我們都發現跟不上司令員的步子。司令員認真極了,不管是搞訓練還是搞內務搞生產,做什麼都是一絲不苟。做完一項工作,就請班長檢查。我們那個班的班長叫劉昌貴,起先不適應,不是稱"首長",就是喊"司令"。秦司令員有回很認真地說:"報告班長同志,秦基偉現在是你手下的兵,既不是首長也不是司令,請你大膽管理放手講評。"搞生產秦司令員也是一把好手。那年秋天修水庫,首長跟戰士一樣抬大筐,一點也不服輸。以後他到北京檢查身體,心臟出了毛病,我們幾個工作人員後悔死了。早知道會把首長累出毛病,那時候他就是動手打我們,我們也得攔住他,不讓他那麼拼著命去抬大筐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