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估網易:“把產品做好”的生存哲學

  2020年第一季度結束了。

  在新冠肺炎這隻“黑天鵝”的籠罩下,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在多個場合,儘可能降低著市場對本季度財報的預期。

  去年業務調整力度最大的網易卻頗為雲淡風輕,丁磊在2019年Q4財報會議上表示員工在家辦公提高了溝通成本,但疫情對核心業務影響程度較小。

  疫情風暴中,網易真的還好嗎?


趨利避害

  “丁磊這個人還是很有殺手直覺的,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

  縱然投資人的評價很高,丁磊也沒有預測疫情發生的本領。

  但當淘寶、京東、拼多多為代表的電商平臺業績受累時,這張牌他早已經打出去了,僅握著主打精選生活家居的電商品牌“網易嚴選”。

  更早之前,出售考拉就已完成資產避險。2019年12月,京東、阿里“聚划算”相繼宣佈跟進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政策。在流量紅利見頂、拓展下沉市場的大背景下,重啟“燒錢換用戶”的戰爭是普遍被預計到的。

  假設考拉仍屬網易,跟,飲鴆止渴;不跟,殃及池魚。

  本質上,當電商平臺呈現流量和效率完全主導的趨勢,網易“把產品做好”的生存哲學就越難發揮出價值,疊加彼時經濟下行壓力、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風險承壓遠高於收益預期。

  “丁磊無法承受虧損”顯然不會是導火索,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趨利避害。

  資深互聯網觀察家程苓峰說:“這算是丁磊自己填的一個坑。”

  本世紀初,網易一度有40%的營收來自SP業務,但丁磊認定其模式存在監管風險,在風光無兩時選擇將其砍掉,轉向自研遊戲。不久,2004年3·15晚會點名SP業務,觸發整治風暴。

  事實上,趨利避害的本能長期主導著網易的戰略選擇,謹慎觀察、評判利弊、快速入局。

  回顧過去十年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網易的出場方式可以總結為“雖遲但到”。

  網易有道、網易雲音樂、網易嚴選包括考拉在內,都是市場已經進入紅海階段後才登場的。這種慾望控制的背後,都是同一個問題“我們能不能比別人做得更好?”。

  有道詞典攢下8億用戶後,才進軍在線教育;雲音樂跳脫純播放器功能,憑歌單和樂評突圍;嚴選在高度發達的國內電商市場另闢蹊徑,開拓ODM模式;大小玩家絞殺跨境電商市場,考拉選了自營直採的重模式。

  “把產品做好”的生存哲學,可以視為網易趨利避害的核心標準。

重估網易:“把產品做好”的生存哲學

丁磊談及對自身優勢的把握

  過去半年,丁磊在不同場合反覆強調同一個理念——網易不做不擅長的事,只做能比別人做更好的

  尤其以在烏鎮接受浙江衛視採訪時的話最直白:“中國這五年點外賣的人越來越多,但做物流不是我的擅長,即便一天要點4000萬份外賣,網易也不會去做一個外賣。”

  2019年Q4財報顯示,網易2019年淨收入592.41億人民幣,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歸屬股東的持續經營淨利潤156.63億人民幣;計入考拉營收的2018年,淨收入671.56億人民幣,同等準則歸屬股東的淨利潤86.81億人民幣;“一降一增”之間,網易仍是中國最會賺錢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崇尚自由

  業務震盪持續一整年後,網易仍沒有宣佈任何新戰略,一切按部就班。

  而互聯網公司逢重大變動和關鍵節點的傳統套路,不是發內部信或公開信,就是接受指定媒體專訪。

  雖然媒體、公眾甚至網易員工都沒能獲得更多增量信息,但並不影響二級市場對網易“瘦身”的認可。

  美股劇烈波動前,網易股價一度逼近350美元,市值連續反超百度、拼多多。截至4月2日收盤市值428億美元,僅次於阿里、騰訊、美團和京東。

  估值的修復,一看“錢袋子”,二看“天花板”。卸下重資產後,網易的盈利能力正企穩回升,僅剩的懸念集中在業務的想象空間。

  與國內互聯網公司普遍的“狼性文化”不同,網易並不強行灌輸價值觀,非常佛系。恐怕絕大多數網易員工都背不全公司願景、使命、文化基石等,但一定深諳“把產品做好”的精髓——差異化、精品化。

  通俗的講,就是寬鬆和自由,更像是一所大學。

  兩年多前,方三文(雪球創始人、原網易門戶副總編輯)回答了雪球網友關於“網易企業文化”的提問,放到現在也依舊貼切。

  “網易的文化就是不強調戰略,降低了犯戰略性錯誤的概率;不強調管理,避免了為管理而管理,符合文化創意產業的工作特徵;做事情有很強的隨意性,往往正好順應了用戶和市場需求。

重估網易:“把產品做好”的生存哲學

丁磊接受吳曉波採訪談企業文化

  回顧網易23年的歷史,顯性且可預見的“天花板”往往不真實。因為自由生長的結果,往往是冷不丁的製造意外。

  2001年,出於用戶對國產遊戲的迫切需求,網易決定自研遊戲,遭媒體群嘲門戶網站不務正業。十幾年後,丁磊都牢記著評價:“說我們是玻璃上的蒼蠅,前途一片光明,但看不到出路。”

  遊戲業務營收比例一度超過90%、被冠以“遊戲公司”時,網易又開始涉足電商。考拉出售前,已連續十個季度佔據細分市場頭把交椅。

  網易嚴選更是從郵箱事業部孵化的。網易這種自由生長出的業務,甚至還有“鯰魚效應”,愣是倒逼“前輩們”跟隨推出淘寶心選、京東京造、蘇寧極物。

  前不久,肖戰粉絲舉報a03事件牽出“老福特”,外界才知曉網易Lofter已是國內最大的同人文學創作社區。

  去年,已運營16年、曾是中國最大相冊的“網易相冊”宣佈關閉。但今年3月,多家媒體爆料稱網易相繼推出寶寶相冊“網易親時光”、寵物相機“爪嘰”等兩款應用。

  網易就是這樣一家頻繁製造意外,且難以預測的公司。與一街之隔的阿里強戰略驅動不同,網易屬於“機會”驅動,時不時“摟草打兔子”。

  即便是丁磊,也無法預知下一個“彩蛋”會在何時出現。


大隱於市

  網易沒有邊界,很大程度與其核心能力相關。

  套用羅振宇跨年演講的主題“基本盤”,就是那些改不了、奪不走、丟不掉的東西。

  網易的基本盤就是運用內容差異化的核心能力,聚焦“用戶體驗+社區運營”,提供簡潔、高效創造價值、互動性和群體認同感強的產品和服務。

  網易能夠穿越不同的經濟週期屹立至今,全仰仗對這一核心能力的把握。即便是門戶時代,網易聊天室、新聞跟帖都自成一派。

  觀察網易離職高管的創業方向,也很難不受這一核心能力的影響。唐巖的“陌陌”是陌生人社交的拓荒者,方三文的“雪球”是投資交流和交易功能兼備的獨特社區,李學凌的“YY語音”是國內最早的音視頻社交平臺,還有李勇創立、剛剛完成10億美元融資的“猿輔導”。

  網易對這一核心能力的運用,確保了業務即使面臨對手的傾軋,也可以憑著獨特的產品定位和用戶體驗防禦。

  即使字節跳動覬覦已久,短期內也很難撼動網易在遊戲市場的話語權,直接挑戰騰訊;網易雲音樂剛剛與滾石唱片達成獨家戰略合作,TME就打響公關戰釋放已獲轉授版權的信號,唯二玩家的互搏依舊激烈;除工具類應用,網易有道還在構建智能學習硬件的護城河。

重估網易:“把產品做好”的生存哲學

流媒體音樂市場競爭激烈

  網易習慣“悶聲發大財”,鮮有業務能做到行業第一,但環視一些行業領域時往往又是那些商業帝國的心腹大患。其核心能力構建起的競爭壁壘,非一朝一夕可以攻破。

  出售考拉暫別電商可觀的體量優勢後,網易會明顯失速。然而2019年Q4財報,有道和雲音樂的增速都在三位數左右,逐漸顯露規模化趨勢。

  用網絡語言概括,即“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網易多少具備些這種氣質。

  丁磊在2019年中國遊戲產業年會預測“文化出海”的風口,隱約流露出放大核心能力、拓展海外市場的意向。

  事實上,網易潛伏海外久矣。選擇在巴西首發足球手遊《綠茵之巔》、有道詞典海外版“U-Dictionary”出海印度、嚴選則以“Lifease”品牌出海北美,與傳音手機的合資公司傳易則運營著非洲最大的在線音樂平臺Boomplay,以及“非洲版抖音” Vskit。

  2019年,網易海外遊戲收入佔遊戲淨收入首次超過10%,在APP Annie 中國廠商出海收入榜屢屢力壓騰訊。

  此時重估網易,能非常清晰的預見,網易正把核心能力All in內容消費升級的賽道,模式可以從國內快速複製到海外。即便疫情仍在海外不斷擴散,對內容賽道的利好也不會減弱。

  遊戲能否連續8個季度破百億?有道能否率先扭虧為盈?雲音樂能否如期IPO?嚴選能否開放融資?

  2020年的網易,還有很多懸念等待丁磊一一解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