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遇到人生瓶頸期的時候,是怎樣處理和突破的呢?

凡人凡語可好


從系統瓶頸觀人生瓶頸。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扭轉翻身!

每個階段,都會遇到發展瓶頸。瓶頸本身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找到應對方法。下面這6點建議,希望能給你啟發。

為什麼我覺得自己生活中的某個領域已經完全陷入僵局了呢?”實際上,我們所有人都在和這種“被困”的焦灼感做著鬥爭。因此,我們不斷掙扎,哭喊,呢喃,對自己滿腹牢騷。

但是,當我們因為恐懼、焦慮而在生活面前完全手足無措時,我們要如何踏出改變的那一步呢?我們要做些什麼才能突破瓶頸?

以下這六點就對“為什麼我們會陷入瓶頸”這個問題給出瞭解釋,而我在其後也逐一寫出了要如何打破僵局的方法,適用於所有職場人士:

人脈都是麻煩出來的

從小我們經常聽到這句話:“沒事別麻煩別人。”所以很多人,什麼事情都自己處理,不敢也不愛請別人幫忙。但是,他們的“人脈”,卻往往少的可憐,因為他們缺少了建立關係的緣由。

《圍城》裡講最好的談戀愛的方式是“借書”,有借就有還,再借不難,一來二往就是“交往”了。

所以“人脈”都是麻煩出來的。你首先要願意說出自己需要別人幫助些什麼,才會在之後有機會真正獲得這些東西。

自責只會讓你更懶惰

如果我們不幸做了一個糟糕的選擇或決定,那麼一般最刻薄的指責一定來自我們自己:我們會一遍又一遍地責怪自己搞砸了一切,我們也唯恐別人在知道我們幹了什麼後還會指指點點,再來將我們批判一番。

不要總那麼苛責自己。因為羞愧而自責,會讓我們把做不到的原因歸結為自己的人格特質。

我連早起都做不到,果然就是懶

我連減肥都減不掉,果然意志力太弱了

我連800米都跑不完,實在堅持不了別的

緊接著我們會讀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並開始“鍛鍊我的意志力”。

聽起來這是一個特別完美的反省。但是當我們說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時,實際上給了自己一個繼續退縮、繼續偷懶的好藉口:我就是懶惰啊,就是沒辦法一下子改掉啊,明天再改嘍。

走出虛假朋友圈

有個很火爆的話題叫做你朋友圈裡逼格最高的人是誰?從BAT大佬到各國領導人紛紛上線。彷彿大家都是和馬雲、喬布斯稱兄道弟的精英人才。

交朋友不是聊幾句加個微信號就行了的,這樣出來的朋友圈往往龐大而不無用,大多數時候我們都處在一個錯誤的交際圈中。對於我們來說,盲目的“拓展人脈”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

第一:重視廣度而非深度。

第二:高估自己的自身實力,越級發展。

認識不是認可,你需要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融入更高level的朋友圈。

拒絕“高收入,低付出”

如果你發現你和別人的相處方式是這樣的:總是你在給予別人建議、金錢、時間、以及精力,但當你有需要的時候這些人卻紛紛對之視若無睹。那麼,你就進入了高收入-低付出互動模式。

一味付出只會導致畸形有害的人際關係。這些人會從你身上榨取利益,提出各種不切實際的要求;這樣的關係是絕對不會持久的,他們會把我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認為根本無須珍惜。

犧牲不會帶來收穫

人們總是容易將自己的成就與一些小收穫看的太輕,同時卻把自己的失敗無限放大。

但是,當我們放棄慶祝成功帶來的喜悅,轉而去壓抑本該有的成就感時,我們其實也澆熄了自己設定並追逐更遠大目標的動力。

我們之所以常常妄自菲薄,是因為我們不敢正視自己的才華,也不敢去面對與這些才華對等的未知挑戰。

我們有無限次失敗的經驗,因此對之早已駕輕就熟;但對於 “害怕失敗”的這種感覺,我們卻遠還沒有習慣。

每次成功完成一樣新的事物後,我們心中都會生成一些新的恐懼:我們不敢將自己暴露在他人面前,甚至不敢讓自 己看到自己有多脆弱。

沒有被“浪費”的時間

你看過的書,上過的課,在電視或電腦上看過的節目,以及一起消磨時光的朋友——他們都構成並塑造了你。你在這些事物上投入的精力與成本是否給你帶來了豐沛的收益呢?你上一次看書(本文以外的其它文章)並由此獲得生活啟示是什麼時候呢?

一個人內在的重量能告訴你,他平時把時間花費在生活的哪個地方了。

(一天中一個人平均花費在各項上的時間)

因為時間具有排他性,構成一個人實質的就是他的時間。當他選擇了把時間花費的去向,他就會得到相應的談吐、氣質、生活方式。

但是我必須要說,這六條建議只能是你突破瓶頸的助推器,真正打破僵局更需要你抓住機遇、合理規劃人生的能力。過去每一步紮紮實實的努力,都是在為你正在繪製的新藍圖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