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墨家的“天志”?

寇亚君


我是良知见在,中国哲学专业文科男,欢迎关注我。

天志:

天志是墨子的思想,主要论证天的实有以及它们对现实生活的干预,意在借助民间信仰,通过改造传统天命观,为人的行为制定外在的标准。

(1)在墨子看来,“天”有意志,有欲恶,为万事万物的主宰。“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天志”可以说是神化了的墨家理想最高准则,是按照墨家社会理想设计出来的最高主宰力量。“故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王公大人卿大夫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矣。”可以看到,天志也为墨子的思想提供一种形上的保证,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2)“天”全知全能,无所不在,能够对人的行为赏赐和惩罚。墨子认为整个天下都是“天”的掌管,“天之意,不可不顺也”。墨子的天意即是他的“兼爱”,“非攻”“尚贤”等主张,他的目的在于“置天志以为仪法,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距”的方式,强使统治者推行主张。

墨子把自己的主张诉诸天意,这就转换了传统天命轮的内容,在确保自己的主张具有终极正当性的意义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天命论作了改造和发展。这与春秋战国之交天命论中以民意代替天意的演进趋向相吻合。


良知见在


    “天志”,是墨家思想之一,亦为《墨子》一书篇名之一,意思是“天”的意志主宰人伦社会的秩序、赏善罚恶。另有说法为:天子代天行政,并借由“尚同”的观念推论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墨子认为人只是知道不应得罪父母、君王,却不知不应得罪于天,是只知小道理而不知大道理。墨子认为“天欲义而恶不义”、赏善罚恶,人不得不遵从天的意志。    墨子举例论证,遵从天的意志带来国富民强,不遵从天志带来弊端。

  

  《墨子•天志下》中把“兼爱”的思想贯穿于“天志”,主张天的意志是兼爱天下人,并呼吁君主遵从天的意志,兼爱天下人,才符合真正的仁义。胡适认为古代“天人感应”理论是源自墨家的“天志论”。而当代国学大师季羨林先生指出墨子在主张非命、尚力、人之富贵贫贱荣辱在力不在命的同时,却强调天志、明鬼,存在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