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帮助外国抵抗新冠肺炎?四个历史典故告诉你原因

近来,我在网上看到最多的词便是“农夫与蛇”,用来形容疫情期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在世界新冠肺炎疫情逐渐严重的现在,中国对许多国家都实施了帮助,有的国家运送医疗物资,有的国家还派遣医疗专家小组前去帮忙。

然而,有些国家的政客并不领情,无论是丹麦收下物资反咬一口,还是波兰禁止中国企业在国内销售口罩,甚至美国总体特朗普在公共场所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这些国家政客与媒体的行为,被网友统称为现代版农夫与蛇。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帮助外国抵抗新冠肺炎?四个历史典故告诉你原因

很多人不能理解,既然这些国家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帮费心费力地帮助他们?我想,或许中国历史上的四个典故能给我们一些参考。

投桃报李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疫情初期,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向中国伸出了援手。

在亚洲,日本第一个向中国支援,捐赠给武汉的100万只口罩;韩国总统表示“中国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送钱送物资;巴基斯坦表示将继续通航,还掏空自己的物资库存;柬埔寨不仅捐赠口罩,总理亲自访问北京;泰国也曾对中国有过捐献,民间打出“中国兄弟加油”的标语;还有蒙古国,自己都穷得叮当响,也募集了20万美元的捐款,还有伊朗、土耳其等国家都帮助过中国。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帮助外国抵抗新冠肺炎?四个历史典故告诉你原因

日本捐赠的第一批物资

在欧洲,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派军机运送以“吨”计的物资,德国撤侨还顺便带来10000套防护服,欧盟协调成员共向中国运送12吨防疫急需物资以及英国、法国、杜伊斯堡、法国以及其他州的澳大利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埃及等等也曾给与帮助。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帮助外国抵抗新冠肺炎?四个历史典故告诉你原因

俄罗斯军机运送物资

其实,我们回头看,在中国与新冠肺炎的作斗争时,我们并不孤单。很多国家帮助过中国,现在轮到他们遭受苦难,我们也理应回报他们。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中华民族更是懂得感恩的民族,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

唇亡齿寒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

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国的大臣宫之奇劝虞国国君:“我们和虢两国的关系就像嘴唇和牙齿,嘴唇一旦不在,牙齿也会感到寒冷。我们千万不可借路给晋国啊。”虞国国君没有听大臣的谏言,借道给了晋国。结果,晋国得以消灭虢国后,又转过头来灭掉了虞国。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帮助外国抵抗新冠肺炎?四个历史典故告诉你原因

在如今这个科技指数化裂变,全球化扫遍世界,通讯交流以光速进行的时代,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大洋这头的中国飞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最多也不过10多个小时。地球村的概念被大多数人接受,世界各国已成为命运共同体。前些日子,美国股市大跌,国内国外不少股民人心惶惶,已经说明了这个道理。

所以说,唇亡齿寒的比喻并非危言耸听。如果把新冠肺炎比作一个前所未有的大魔王,那么全世界所有国家都是迎战的勇士。强壮的大国肯定最先受到冲击,但同样因为身强体壮,抗打击能力也是最强。在其他小国自顾不暇时,尚有余力的大国伸出援手,也是应有之义。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帮助外国抵抗新冠肺炎?四个历史典故告诉你原因

地球村的概念深入人心

不然,新冠大魔王在其他地区肆虐,造成一片狼藉之后,中国将面临更多更大的烂摊子。比如全世界将近5000万数量的华人华侨会有多少人回国避难,从而给国内的防控机制增加压力;又比如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布局,又将被打乱多少。现在其实已经初见端倪,而在局势彻底失控糜烂后,更将是一个大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孟子的理论中,人心的作用,远远大于环境的作用。有些国家和媒体抹黑中国对外抗疫援助是趁机施加影响力,那是因为他们不懂人心。人心不是一点小恩小惠就能拉拢的,是需要长年累月真诚地交往。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其中有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提案是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小国提出的,而其他小国,也有不少在大会中力挺中国。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帮助外国抵抗新冠肺炎?四个历史典故告诉你原因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代表为重新入联大笑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些小国愿意帮助中国入联,自然是因为中国“交朋友”的外交政策,与他们保持良好了的外交关系。所以才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美国的压制下重新入联。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当时有一个小国马耳他共和国投了反对票,但后来中国与马耳他共和国的关系却发展得很好。

2008年汶川地震,马耳他共和国向中国捐赠了物资,政府官员还去中国驻马大使馆调研。之后在2011年,马耳他共和国更是协助我国5000侨民撤出了利比亚这个混乱之地,确保了他们的安全。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帮助外国抵抗新冠肺炎?四个历史典故告诉你原因

美丽的马耳他共和国

这次疫情初期,马耳他总统发文称赞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在其他欧美国家视中国人如病源时,更是放松了对中国移民的要求。可以说,中国与马耳他真正做到了一笑泯恩仇。

这些珍贵的友谊不是靠霸权和利益捆绑来的,而是中国秉持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念,一直朝着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目标不懈努力获得的。

恻隐之心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一个国家本身是没有恻隐之心的,但这个国家的善良人民们有,国家也就有了。

春秋时期,孟子与弟子公都子的对话大约可以说明隐藏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仁”。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孟子一开头给出了人性本善的结论,他举了个例子:“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他接着推求原因说:“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既不是为了要与儿童的父母交好,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声誉,这是为什么咧?是因为“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帮助外国抵抗新冠肺炎?四个历史典故告诉你原因

人性本善的亚圣孟子

所以,在其他国家的人民遭遇苦难时,我们中华民族真能心安理得作壁上观,看着生命受苦而无动于衷吗?很明显做不到。见死不救,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行事风格。

生命是整个的有机体,我们每个人是其中一肢一节,这一肢的痛痒引起那一肢的痛痒。

结语

《农夫和蛇》出自《伊索寓言》,旨在告诉我们要帮助善良的人。中国其实现在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积极给与援助不是为了某些国家的政客和媒体,而是为了那些无辜受难的人民。于此同时,对那些不愿接受好意反而抹黑我们的国家,中国自然也会做出相应的措施。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帮助外国抵抗新冠肺炎?四个历史典故告诉你原因

《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2020年第5号)》文件

君不见3月31日,国家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2020年第5号)》,要求所有出口的医疗物资,除了需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外,还必须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

这个措施下来后,一方面可以规范国内近来越发混乱的医疗产品出口市场,更好地树立我国在国际上的抗疫形象,另一方面,抗疫物资出口收紧后,某些挑三拣四的国家大概会有所领悟。

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帮助外国抵抗新冠肺炎?四个历史典故告诉你原因

威武霸气大方美丽的华姐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过: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已经以一种近乎惨烈的方式再次证明人类是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面对疫情,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中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困难的时刻,国际社会给了中国宝贵的支持和帮助。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善良感恩和无私奉献的民族。在这疫情期间,我们这些网民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持理智,控制情绪,不要听信网上的谣言,文明讨论国家的政策。

正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外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