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造假硬核三问:诈术、残值和追责

瑞幸崩盘,还能手握1.8折券做机会主义分子吗?

很多人发的是“终于崩了”,用的是“终于”。

终于。骗局成真。

过去一年多,大家一边喝着1.8折咖啡,一边等待它崩盘的那一刻。这一刻在4月2日来了。

代替瑞幸第四季度财报的是一份公告,公告称瑞幸销售额涉及造假,高达22亿元人民币,公告一经发出,瑞幸股票开盘暴跌80%,数度触发熔断。

资本泡沫破碎,瑞幸的骗局如何形成?它将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瑞幸造假硬核三问:诈术、残值和追责

诈术起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4月2日发布的“自裁”公告称:

内部调查初步阶段确定的信息表明,从2019年第二季度到2019年第四季度,与虚假交易相关的总销售金额约为人民币22亿元。在此期间,某些成本和费用也因虚假交易而大幅膨胀。

根据瑞幸咖啡此前发布的2019年财报,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营收分别为9.1亿元和15.4亿元,共计才为24.5亿元。

结合浑水机构的做空报告,瑞幸的诈术基本可分为两步:

一、编造更多订单、夸大净销售价格

据浑水机构一月底发布的做空报告,经过他们的调查,瑞幸单店的商品销售数量在第三、四季度分别虚增69%和88%。

销量的虚增主要靠编造更多订单完成。

此外,就是净销售价格。

瑞幸2019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其净销售价格为每件11.2元,但浑水测算出,瑞幸的净销售价格在9.87元-10.07元之间。

销量和销售价格都虚假做大后,总的销售金额自然更夸大。

浑水还指出瑞幸的股票在表示第三季度门店层面实现盈利后,涨幅明显。

瑞幸造假硬核三问:诈术、残值和追责

事实也确实如此:

瑞幸造假硬核三问:诈术、残值和追责

2019年11月和12月瑞幸股价涨幅最大,这是因为瑞幸放出了三季度实现收支平衡的消息。第二季度财报中,门店层面的盈利率为-6%,到了第三季度,已经转为12%。

而保证收支平衡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净销售价格的上涨。但如果根据浑水的推算,在包含免费产品情况下,瑞幸的实际销售价格是上市价格的46%,而不是管理层声明的55%。那么,门店层面实际还是处在亏损状态,并没有实现高于门店级的盈亏平衡点。

二、夸大广告费用

因虚假交易膨胀的成本和费用,主要是“吹胀”的广告费。

据瑞幸的财报,二、三季度的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为3.9亿元、5.58亿元。

第三方媒体跟踪显示,瑞幸将2019年第三季度的广告支出夸大了逾150%,尤其是在分众传媒上的支出。浑水认为,瑞幸有可能将其被夸大的广告费用重新用于增加收入和店面利润。

瑞幸是否还有残存价值?

2日公告一出,瑞幸盘前暴跌85%,开盘40分钟熔断5次。

瑞幸造假硬核三问:诈术、残值和追责

成立于2017年,创办18月就成功IPO,瑞幸是全球最快IPO的公司,也是扩张令人心惊的公司,截止2019年年底瑞幸约有4500家门店。

在暴跌八成,瑞幸的泡沫破掉后,其真实价值到底有几何?瑞幸的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浑水指出,瑞幸的核心客户仍对价格非常敏感。仅有39.2%的顾客支付价格高于12元,仅有18.9%的顾客为一杯咖啡支付超过15元

也就是说大部分消费群体还是冲着优惠券去的。但就其价格便宜、能够送货上门,这些特点也吸引了不少年轻的消费者。

如果没有优惠券,定价在15元左右,瑞幸的客户群还剩多少?或者继续保持优惠力度,有多大的可能发掘新的消费点?

两个问题都要打上大大的问号。也是瑞幸模式的隐患。所以这也决定了投资瑞幸这样的概念性公司风险极大。

虚增22亿这种丑闻事件,瑞幸实在是在断送自己的前程。

4月3日消息一出,又发生了魔幻的一幕,瑞幸消费者纷纷下手抢单,瑞幸的各类渠道甚至出现无法正常点餐,显示“服务异常”、“远程调用服务失败”或内容显示不全等问题。

实际上,大量消费者看到小黄车的前车之鉴,选择及时用掉自己充值的钱或者券。这也说明,对十块钱质量不错的咖啡的需求,看来在中国确实存在庞大的消费市场。瑞幸如果把重点放在解决这种需求上,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身败名裂。

之前发布的财务报表不再具有投资参考性。公告称,瑞幸将在适当时候发布有关内部调查的其他信息,并致力于采取适当措施来改善其内部控制。

为调查结果付出该付出的代价外,瑞幸模式也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谁将为此负责?瑞幸将遭遇什么?

瑞幸董事长陆正耀在朋友圈发声:今天更要元气满满。

丑闻倒不像丑闻了。

目前瑞幸成立独立特别委员会,财务数据的内部调查正在进行。

如果瑞幸存在业绩造假的行为,它要面对的将是:

第一瑞幸遭遇集体诉讼,但这个过程会很漫长;第二瑞幸的相关负责人,不仅是目前抛出来的几个,面临被刑事调查,甚至起诉判刑的可能;第三,来自SEC的巨额罚单,瑞幸或将被强制退市。

公告里抛出的主要涉及人员是COO(首席运营官)兼董事刘剑。刘剑,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至2015年,先后担任神州租车车辆管理中心副主任和收益管理负责人;2015年至2018年担任神州优车收益管理负责人;2018年5月起担任瑞幸咖啡COO,2019年2月起任董事。

其神州系的背景不言而喻。这背后,是陆正耀和神州系的资本游戏。

瑞幸造假硬核三问:诈术、残值和追责

除此,根据中国新修订的证券法,中国证监会和公安司法机关具有“长臂管辖权”,瑞幸有可能在境内也受到法律追责。

中国证监会高度关注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对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中国证监会称,不管在何地上市,上市公司都应当严格遵守相关市场的法律和规则,真实准确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中国证监会将按照国际证券监管合作的有关安排,依法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坚决打击证券欺诈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瑞幸咖啡注册地在开曼群岛,经境外监管机构注册发行证券并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市。

而对于那些真正关心市场的人来说,瑞幸的财务造假事件更广泛和更恶劣的影响是对中概股的影响。海外资本本身对中国公司的信任度普遍不高,负面效益扩大,无疑增加了其他中概股在美国的融资难度。

在浑水的报告发出后,美国已有多家律所对瑞幸咖啡提起集团诉讼,控告瑞幸作出虚假和误导性陈述,违反美国证券法。目前,该项集团诉讼已于2月13日在纽约南区地方法院立案。

除高管外,审计机构和保荐机构也有逃不掉的责任。

22亿元,如此大的金额,相关审计师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瑞幸的保荐商名单里就有中金公司、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国际、海通国际等。

瑞幸咖啡持仓最大的前十大机构股东是资本研究全球投资者,其次是孤松资本、Alkeon资本公司、美国银行、Melvin资本管理公司、瑞银、Darsana资本、瑞信、Janus Henderson和Sylebra资本。

瑞幸造假硬核三问:诈术、残值和追责

截止4月2日瑞幸的市值已经掉到16亿美元,比起4月1日的66亿美元,缩水50亿美元,第一大股东资本研究全球投资者持有瑞幸的股份市值也缩水了超过10亿美元。

对于盛传的“割资本主义韭菜”,瑞幸并不是吃瓜群众戏称的“国货之光”。虽然瑞幸的机构股东多为国外机构,但在资本全球化的背景下,瑞幸IPO包括二次配售时有国内投资机构参与,也有一些国内投资者买入瑞幸股票。中国监管机构会首次使用“长臂管辖权”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