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说的"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并非迷信,宝妈要注意

案例

同事家的宝宝灰灰今年2岁了,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可同事一直觉得她家宝宝太瘦。前几天,同事和她婆婆因为孩子吃饭的事起了争执,就和我抱怨起来。

老人常说的

原来同事的宝宝是她婆婆一手带大的,每次吃饭也都是她婆婆在喂孩子。但每次吃饭同事都认为是婆婆不给灰灰多喂饭,灰灰吃的少,才导致这么瘦的。于是同事忍不住质问婆婆,为什么不给孩子吃饱?

婆婆说了一句"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婆婆解释说孩子肠胃消化没大人那么好,吃太饱会难受。同事就认为婆婆这是迷信的说法,于是就开始跟婆婆争吵了起来。那到底婆婆跟同事谁对谁错呢?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句话是出自明代医书《万密斋》,里面都是育儿经验的总结,这是当时的医学专家,根据小孩的阴阳、五脏等体质特点,以及人们养育儿女时过分强调暖衣、饱食等问题提出的建议。

老人常说的

带各位家长一起解读下这句话:

孩子吃饭"三分饥"

"三分饥"字面上的含义,似乎是指孩子吃饭只能吃7-8分饱,保持3分饥饿,实际上指的是一个饮食原则,提醒家长平常不应该让孩子贪食、吃的太饱。如果孩子经常吃的太饱,容易引起食物在消化系统的积滞,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不能及时消化的食物还有可能引起积食、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等,进而影响孩子的健康;另外,孩子经常吃的太饱还会引起能量摄入过多,增加孩子患超重肥胖的风险。

孩子吃太饱有什么影响?

《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明饮食过度,肠胃就会受到损伤。《内经》又说:"脾胃者,仓廪之官,谓为水谷之所聚也。儿之初生,脾薄而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也。"

有些家长在孩子不愿再吃的时候,仍强迫孩子进食,致使小儿进食过多,就容易出现肠功能紊乱而导致积食。所以建议家长控制好孩子的进食量,孩子说饱了就不要再逼着吃,喝点粥类、配合多糖类猴菇酸锌化合物泡的水,温热的喝下去,暖胃又舒服,肠胃消化功能恢复正常,有条不紊的消化食物,孩子也不会积食难受了。

孩子吃太"重口"有什么影响?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指出:"五味之过,疾病蜂起",说明多吃气味浓厚之品,也容易生病。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不少是独生子女,做父母的唯恐孩子吃不饱,只要能满足孩子的口味,就不加节制的地让他吃。比如含糖的饮料、朱古力糖、油炸薯条、炸鸡翼等高热量食品,小孩吃得太多了,就容易引起"上火"或身体肥胖等等,还会加重脾胃的负担。

老人常说的

孩子穿衣"三分寒"

中医学认为,小儿出生后衣着不宜过暖,要渐渐适应外界的气温变化,需要自己调节体温,此时如给孩子过度的暖衣厚被,孩子为了调节体温就要多出汗,假如体液过多地消耗,就不能适应寒冷刺激。要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见风日,以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孩子穿太厚有什么影响?

让小儿"三分寒",并不是让小儿去受凉,而是根据气温变化随时给小儿增减衣服,让小儿处于七分暖而三分寒的环境中,锻炼小儿的御寒、抗病能力。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又活泼好动,容易生热、出汗,如果衣着过暖,则影响散热,久而久之则生内热,也易伤阴耗气,使小儿筋骨软弱。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其实多少都有点溺爱,生怕饿着冻着,好吃的好喝着应有尽有,但也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宠爱方式,导致孩子脾胃受损,经常生病。由于小儿脾脏和肺脏功能尚未健全,最终就会影响到肾,使小儿的肾脏发育受到影响,出现个子矮小,身体瘦弱等情形。小儿保健重在脾胃。"三分饥和寒"有利于脾胃的健运,有利于小儿的平安,所以各位家长想掌握好这个"度",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