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层原因告诉你:林黛玉为什么输给了薛宝钗?爱情与婚姻的对决

4层原因告诉你:林黛玉为什么输给了薛宝钗?爱情与婚姻的对决

文|末语

读过《红楼梦》的人,很多都曾惋惜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同时,也有很多的声音在说贾宝玉与薛宝钗有多么的不合适。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林黛玉为什么输给了薛宝钗?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4层原因告诉你:林黛玉为什么输给了薛宝钗?爱情与婚姻的对决

罗伯特·迪尔茨的逻辑层次模型

我们先从这张图来开始分析林黛玉输的原因。

“环境”层

首先,来看林黛玉与薛宝钗,这二人的家境。这是上图中的“环境”层。

从书中,我们可以得知,林黛玉比薛宝钗的家境要好很多,很多。书中有例为证:黛玉在赏下人时,便随手抓了一把金瓜子。

看这手笔,是普通人家出来的吗?

另外,林黛玉的母亲是贾府的女儿,出嫁时肯定有丰厚的嫁妆。古人讲究门当户对,所以,林如海的家境和贾府也是不分上下的。从家境上看,林黛玉是一个实足的富二代。

再来看薛宝钗的家境。父亲早年过世,她与母亲、哥哥相依为命。书中曾多次描写宝钗的穿着:穿着半新不旧的家常衣服,时常坐在炕上做针线,为得是帮母亲减轻负担,贴补家用。

从这方面看,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的家境条件是天壤之别。

所以,根据上图中,从“环境”层来考虑,林黛玉是胜于薛宝钗的。

4层原因告诉你:林黛玉为什么输给了薛宝钗?爱情与婚姻的对决

水平有限,只能画成这样了

“行为/行动”层

关于爱情,在“行为/行动”层,林黛玉也是胜于薛宝钗的。

在书中,宝玉与黛玉二人之间的眉目传情和心心相印,众人早已是心知肚明,看在眼里。从第三回,林黛玉刚进贾府,贾宝玉就对其另眼相待,不光要看,还要上前仔细瞧黛玉。此外,二人都有种很久相识的感觉。

两人是日常生活及行为中,也比别人不同,彼此更加亲近,互相之间也懂对方的那份心。贾宝玉回回都记得要去看望她的林妹妹。而黛玉也是应了宝玉这份情。

而,再来看贾宝玉对薛宝钗的态度。从书中可以看出,宝玉只是把宝钗当作了要好的姐姐。

在爱情里,林黛玉得到了贾宝玉的爱。所以,在“行为/行动”这层,林黛玉依然胜于薛宝钗。

“能力”层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了解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才情。在能力上,这二人其实是不分伯仲的。

在填词写诗这方面,这二人的造诣都极高。众人在大观园中住时,时常一起作诗填词。这一局不是林黛玉胜,下一句便是薛宝钗胜。

在管理家庭事务方面。虽然全书中没有写林黛玉的管理才能,但却向我们透露出了一个信息。

书中,王熙凤病了时,探春代班。林黛玉对探春的行事处风很是赞赏。在与宝玉讨论时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日闲了,替你们一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你看,黛玉心里很清楚,而且她还闲了时会算一算。说明她有这管理才能。只是她是个外人,不便插手贾府内部事务。

所以,在“能力”这层,二人可谓旗鼓相当。

你看,前两层上,还是林黛玉占上风,而在这一层时,两人已打成了平手的状态。

4层原因告诉你:林黛玉为什么输给了薛宝钗?爱情与婚姻的对决

水平有限,只能画成这样了

“价值观”层

在“价值观”上,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是完全相反的。这也是拉开二人距离,导致林黛玉输给薛宝钗的真正原因。

在书中,最终和贾宝玉结婚的是薛宝钗。这二人之间没有纯粹的爱情,有的只怕是普通的姐弟情。而薛宝钗还是嫁给了贾宝玉。

若论才情,贤德,薛宝钗都完全配,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段美好爱情或者婚姻。但她却选择嫁进了贾府。

是的,薛宝钗是有心机的,她的目的很明确:薛家,不能败落!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薛宝钗其实也是个可怜人。父亲的早世和家境不逐渐衰败,让她很早就洞悉了世事,致使她太过于懂事、顾家。

有人可能会说,林黛玉也是早年丧父丧母。为何说林黛玉不谙世事?

在开头我们已经分析了,林黛玉的家境非常的优越,她一出生,便是身价极高的富二代。她虽寄人篱下,但她从未有过生活拮据的感受。而且,她只身一人,身后没有兄弟,她是女儿家,早晚要出嫁,林家日后的家庭荣辱衰败,不需要她去操心。

这两人的心境和自身的客观情况的不同,使得二人对人生、对生活会有不同的看法。

此外,在对待为人处事的态度上,薛宝钗更接地气。

在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之间的感情,众人早已知晓。但在婚姻,这个关键问题上,几乎是一边倒,薛宝钗拥有了更多的支持者。

所有人都瞒着黛玉。即使是平时一起填诗写词的好姐妹,在此刻也选择了对黛玉隐瞒。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心里明白,在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之中,谁更适合贾府少奶奶的位置。

而薛宝钗的价值观也更适合贾府这样的家庭。

林黛玉不劝宝玉走仕途,她鄙视仕途、鄙视权贵。而仕途和权贵是贾府这样的人家必须追求的。

4层原因告诉你:林黛玉为什么输给了薛宝钗?爱情与婚姻的对决

水平有限,只能画成这样了

再来看薛宝钗,时常规劝贾宝玉要考功名。这一点,非常符合贾府的价值观。

所以,在“价值观”这层,薛宝钗以绝对的优势胜于了林黛玉。


其实,“功名权贵”本身没有错。

错的是,使用他们的人动了歪心思,使这些“功名权贵”偏离了原有的轨道。

这世间,人人若都不去考取功名,何来为官者?无为官者,天下又该让谁来治理?靠皇帝一人?靠百姓自己?

假如,林黛玉出生于小门小户,或者一个普通百姓家里呢?她还会视金钱为粪土吗?会不鼓励她心爱之人去博取功名吗?

林黛玉一出生就是高富美,她已经拥有过了那些荣华富贵,以及经历了寄人篱下之后,她的内心才会向往另一种世界。


我觉得,高鹗其实还是一个很感性的人。

一方面,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制度和道德标准之下,他不能背离这个准则。而且,书中的故事和中心思想,会影响人,教化人,是引导人的最佳利器。

在当时社会下,是不允许给百姓灌输“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思想。而薛宝钗的形象又是那个时代,对女性要求的一个代表。

但他又觉得,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太美了。不能让完全弃林黛玉不顾。即使,二人不能在一起,至少让宝玉对她有所牵挂,也不负曾经的那一段纯真的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