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方可持續!

人們平時形容突然運氣好,遇到貴人或者好事為“走狗屎運

”,自嘲或者謙虛的說法。世界上有一個國家,不是走了狗屎運,是鳥屎。這個國家是哪個國家呢?

瑙魯

居安思危,方可持續!

聽說過沒呢?我記得我們課本上是這麼介紹的,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國土面積僅高於梵蒂岡和摩洛哥。還有您如果關注時事政治,2018年在瑙魯舉行的第30屆太平洋島國論壇會期間,瑙魯方面干擾中方代表團與會,阻撓中方代表發言,還妄稱“中國欺負小國”。那本期我們就簡單聊一聊瑙魯這個國家,講講它為什麼走了狗屎運。

居安思危,方可持續!

瑙魯,全稱瑙魯共和國,位於南太平洋中西部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中,是一個位於太平洋中的小島國家。瑙魯是一個橢圓形珊瑚島,全島長6千米,寬4千米,海岸線長約30公里,島嶼總面積為24平方千米,由於是珊瑚島,島上最高海拔70米。

居安思危,方可持續!

由於周圍沒有其他的陸地,所以成了經過此處鳥群為數不多的落腳棲息之地,千萬年來,積累了大量的鳥糞

,鳥糞慢慢的發生化學變化,變成了厚達10米的磷酸鹽,覆蓋了瑙魯五分之三以上的地域,儲量達1億噸以上。

居安思危,方可持續!

約3000年前,瑙魯共有12個部落,國旗的十二角星是代表這十二個部落。

居安思危,方可持續!

1888年起,瑙魯成為德國的殖民地。當時德國對瑙魯並不重視,因為島上除了椰子外,就一無所有。

1900年英國磷礦公司的職員在諾島上的一塊石頭上,意外發現了全島都有磷礦,便改變了此島的命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瑙魯被澳大利亞佔領。

二戰之後,瑙魯由聯合國委託澳大利亞、英國及新西蘭共同管理,每年須向聯合國報告,但他們實際上更著重於如何開採島上的磷礦。

1968年1月31日,瑙魯共和國宣佈正式獨立。瑙魯獨立過程中,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就是收回礦權。瑙魯人很清楚,磷礦幾乎等於這個新生國家的全部。

有自主主權的瑙魯人,採取了比之前殖民者更高強度的採礦力度。瑙魯領導人為此解釋為國家剛剛成立,需要錢來建國,所以開採力度大一些。

不過當時瑙魯的採礦強度可不是大一些啊。收回礦權第一年,磷礦開採量就超過德國殖民時代近30年全部的磷礦開採量。

如此,瑙魯達到了石油富國和發達國家的水平,成為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人均最富有的國家。

被礦產鉅額收益衝昏頭腦的瑙魯人,把本應該“邊開採、邊恢復環境”的策略拋諸腦後。瑙魯繁華的磷礦經濟背後,其實早已暗藏危機。沒有長遠的發展規劃,積極創造就業、立足本國國情實現自給自足、揚長避短開發旅遊和漁業,而靠出賣有限資源生存的單一國民經濟,決定了瑙魯的未來只是坐吃山空,無以為繼。如果資源用完了,那國家經濟增長就會大幅度停滯甚至後退,這也就是經濟學理論中常說的“資源詛咒”。

居安思危,方可持續!

瑙魯數十年的磷礦開採,且不注重生態環境修復,造成了這裡環境被根本性破壞。

同樣瑙魯的磷礦資源餘量令人堪憂,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年產量和出口量約為100萬至150萬噸。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始,產量逐年下降,到2002年降至約20萬噸,2003年不到10萬噸,而2004年產量僅為約4萬噸。

居安思危,方可持續!

目前,瑙魯磷酸鹽儲量所剩無幾,且品位不斷下降。1995年瑙魯銀行崩潰,瑙政府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人們的揮霍加上政府的不合理投資,

瑙魯早已破產。政府只能和澳大利亞簽訂協議,以修建拘留中心來爭取外國援助。

居安思危,方可持續!

海平面上升後的世界版圖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瑙魯這個靠“鳥糞”發家的島嶼國家,將來該何去何從,如何實現本國的可持續發展呢?

其實世界上類似瑙魯的國家還有不少,這些國家資源豐富,靠銷售資源國民經濟水平已經達到甚至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比如:中東國家,非洲和拉美等資源豐富的國家,但是還是不被國際社會認為是發達國家。當然這些國家也在積極轉型,這樣經濟發展才會可持續。


知識鏈接

什麼是資源詛咒?

資源詛咒也叫“荷蘭病”,是一個經濟學的理論,是指自然資源的豐富反而拖累經濟發展的一種經濟現象。經濟學家們則常常以此來警示經濟和發展對某種相對豐富的資源的過分依賴的危險性。

荷蘭上世紀50年代因發現海岸線盛藏巨量天然氣,而迅速成為以出口天然氣為主的國家,其他工業逐步萎縮。資源帶來的財富使荷蘭國內創新的動力萎縮,國內其他部門失去國際競爭力。至上世紀80年代初期,荷蘭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此外,關於礦業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貢獻除了中短期礦業項目所帶來的“新興都市”效應外,更多的是與礦業資源相關的經濟社會問題,簡單叫做“資源詛咒”。

20世紀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資源豐裕的國家陷入了增長陷阱的事實引起了經濟學家的深思。經驗數據顯示,從一個較長的時間範圍來看,資源豐裕國家經濟增長的速度是緩慢的,甚至是停滯的。1965-1998年全世界低中收入國家人均GNP以年均2.2%的速度遞增,而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期卻下降了1.3%。在全球65個資源相對豐裕的國家中,只有四個國家(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博茨瓦納)人均GNP年增速達到4%(1970-1998),而一些東亞資源稀缺的經濟體(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經濟增長卻超過了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世界銀行,2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