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丧夫,出家为尼,2年后还俗再嫁,生下一子赫赫有名

克夫克子

采玉父亲逝去的那年是清末光绪八年,采玉年方十九,她有两弟弟,一个是个敢把底裤都输掉的败家子,一个是个疯疯痴痴的病痨儿。采玉的女红做得极好,一双巧手缝缝补补竟然把这个破败的王家勉强撑了下来。

20岁丧夫,出家为尼,2年后还俗再嫁,生下一子赫赫有名

清末女子

乡邻怜惜采玉,便替她做媒,对方是邻近乡里一竺姓人家之子,也不嫌弃采玉家还有两个不争气的弟弟。既然夫家多少也能帮衬着娘家一些,采玉便嫁了过去。新婚不出一年采玉便诞下一子,哪知孩子百日喜宴还没操办,竟惹上急症夭亡了。采玉好不伤心,竺家汉子更是急得坏了脾气,时常摔打撒气在采玉身上。

稚子夭亡的伤心还没完全弥合,这竺家汉子竟也染上怪疾,不久也急急走上黄泉路抛下了采玉。竺家大门的红喜字还没褪色,就亡孙死儿,族中长辈找人一算,得知这采玉竟是个克夫克子的煞星女子,自此邻里族人皆视采玉为妖魔。

出家为尼

子夭夫亡,年方二十的采玉成了一个不详的寡妇,竺家虽未赶她,但她早已在众人厌恶和狠辣的目光中无地自容,好在老母并不嫌弃她,采玉嫁出一年就悻悻然只身回归娘家。

20岁丧夫,出家为尼,2年后还俗再嫁,生下一子赫赫有名

出家为尼

老母怜惜采玉苦命,时常带她去临近的金竹庵听经诵佛开解,去得多了,心如死灰的采玉又生出寄身尼姑庵内了却残生之念,老母万没想到开解不成反倒让年轻的女儿想要遁入空门,苦苦相劝却拗不过采玉出家为尼的执念,老母怕采玉轻生,只得提出一个要求:莫要削发,若遇有合适的男子也好还俗再嫁。

20岁丧夫,出家为尼,2年后还俗再嫁,生下一子赫赫有名

金竹庵

金竹庵的庵主对采玉的苦命也颇为同情,同意二十一岁的采玉带发为尼,从此,金竹庵便多了一个沉默寡言的年轻妙尼。但采玉虽身在尼庵,命里红尘缘却仍未堪破……

埠头黄鳝

采玉有个堂兄贤东哥,自小与采玉情同亲兄妹,见到在尼庵日渐消瘦的采玉心疼不已却又无计可施。贤东在离金竹庵不远的盐铺当账房先生。

20岁丧夫,出家为尼,2年后还俗再嫁,生下一子赫赫有名

尼姑

掌柜的姓蒋,四十五岁年纪家产颇丰,当时刚刚死了老婆,整天在盐铺子里长吁短叹,说起自己长夜漫漫之苦便擦鼻涕抹眼泪,一旁看得好笑的贤东突然灵光一闪——这蒋掌柜丧妻,表妹采玉丧夫,这两人一个需要温暖一个需要依靠,岂不正好相配?

隔天贤东就跑到采玉娘家,把这等好事向采玉老母如此这般一说,老母一听乐得不行,赶紧带着贤东赶到尼庵,贤东又噼里啪啦把蒋掌柜的情形同采玉讲了一遍。

20岁丧夫,出家为尼,2年后还俗再嫁,生下一子赫赫有名

晚清旧照

这采玉呢,原本就是为了逃避才遁入尼庵,心里也没那个佛缘慧根,在庵里呆了两年真有度日如年之感,听得老母和贤东哥一劝,也就低头应允:只要那掌柜的不嫌弃俺这克夫克子命就依了你们罢……

贤东一看这头说好了,赶紧又往盐铺跑,压根也没打算要和掌柜的商量这事,因为他知道这事蒋掌柜保准是巴不得。这蒋掌柜呢,本就是个出了名的精明油滑子,像条黄鳝一样圆滑善钻,故在那一带有着“埠头黄鳝”的“雅号”。

果然,这埠头黄鳝一听贤东要帮自己做媒续弦,当即就把平日里那苦瓜脸变成了朵太阳花,又听得采玉刚满二十三,更是两眼泛着精光,恨不得马上就拉着贤东去尼庵提亲。

还俗再嫁

尽管这蒋掌柜比采玉大了二十二岁,但在采玉看来,这四十五岁的半老男子好歹也是个有财的“蒋老五”,更何况人家还不嫌自己是个克夫克子命,于是便择日还俗,庵主也知道采玉尘缘未了送她出了庵门,二十三岁的采玉在尼姑庵呆了两年之后,就这样还俗再嫁了。

20岁丧夫,出家为尼,2年后还俗再嫁,生下一子赫赫有名

蒋母(中)

虽说这蒋掌柜平时鬼精得像条黄鳝,但在这二十芳龄的娇妻面前,那滑溜溜的精明劲儿竟都变成了无私的爱。

自从老少配之后蒋掌柜就再也不在盐铺子里面顾影自怜了,成天是乐呵呵地窜来跑去,对采玉娘家更是殷勤,甚至对那两个人见人嫌的小舅子也是照顾有加,对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岳母娘更是孝敬,这如同翻身了的幸福日子,让采玉自然更是对贤东哥感恩不已。

儿子中正

一年后,采玉便为蒋掌柜生下一子,蒋掌柜抱着乳儿仰天而笑:谁说采玉克夫,到我蒋府明明就是旺夫,今为吾家又续香火,就给此子取名“瑞元”吧!瑞——祥也,元——始也!瑞元瑞元,祥瑞之始元!

20岁丧夫,出家为尼,2年后还俗再嫁,生下一子赫赫有名

剧照

此后,蒋掌柜如逢二春般干劲十足,连续数年又使采玉数度孕产,接连诞下两女一子,虽每每喜当爹但却仍独对长子瑞元宠溺有加,瑞元因此从小顽劣不羁。

也可能采玉确有克夫之名,也可能是蒋掌柜寿元注定,总之,这其乐融融的老夫少妻生活并未延续太久,瑞元七岁那年,蒋掌柜便如那竺家汉子般,身染疫疾撒手人寰,三十出头的采玉带着几个稚儿也没法再去那尼庵,只得用那弱肩挑起蒋家的产业。

20岁丧夫,出家为尼,2年后还俗再嫁,生下一子赫赫有名

历史旧照

不久,采玉的幼女和最小的弱子也相继夭亡,这让采玉想起当年自己“克夫克子”之命咒,她生怕瑞元也有意外,自此更是宠溺瑞元。好在这生性顽劣的瑞元,在蒋掌柜逝去之后竟懂事许多,不但勤奋好读还甚是体谅母亲,让采玉稍有宽慰。

瑞元十九岁时便已有英雄之态,他剪断脑后的辫子跪别母亲,采玉泪如雨下将自己攒下的细软悉数变卖,将瑞元送上了留日的客轮。瑞元东渡求学,结识了一个叫陈其美的才俊,采玉不知道,一场轰轰烈烈的辉煌人生,正等着瑞元去开启。

20岁丧夫,出家为尼,2年后还俗再嫁,生下一子赫赫有名

王采玉

瑞元三十岁那年,禀告母亲:儿已改名“中正”。采玉亦未反对,只是口中默念:中正,中正,儿子改名叫中正了……

母凭子贵

改名中正之后的瑞元,人生开挂扶摇直上,成了孙文麾下臂膀之才。但采玉未能见到中正真正辉煌的那一天,在中正三十四岁那年,五十七岁的采玉便溘然长逝,母凭子贵,孙文为她亲拟祭文并题碑。此后,随着中正身份的连年高升,采玉墓又屡次修整扩建,墓旁又建有“慈庵”洋房以便中正归来时能再伴娘亲……

20岁丧夫,出家为尼,2年后还俗再嫁,生下一子赫赫有名

孙文

采玉一生颇苦,唯有生下的这个儿子足以慰籍生平,儿子中正,后来光头半生,影响华夏一个时代,成为了家喻户晓赫赫有名的一代大人物,也成为了近现代最有争议的名人之一!

番外

据传在中正扬名立万之后,曾有一姓郑的北方人四处说自己本是中正的同母兄弟,而母亲采玉本为河南人氏,生下他之后因逃荒而改嫁南方,一时间沸沸扬扬让中正好不气恼,将此郑姓之人囚禁才渐渐平息。

20岁丧夫,出家为尼,2年后还俗再嫁,生下一子赫赫有名

采玉墓

亦有传言说采玉在尼庵期间曾偶遇一高人,高人见到采玉面相后大惊,对采玉言之凿凿:汝命有贵子,当还俗另嫁,定会荣耀一生……采玉遂屈身嫁予蒋掌柜……

此为野史趣谈,番外记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