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文庙街道计划这么干

2020年,文庙街道将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查漏补缺、对标拾遗,

采取“三个围绕”方略,用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水平唱响“老城新韵”,推进创建文明城市达标提升。


围绕“府城游”项目 “三个突出”打造宜居文庙


街巷品质提升突出“治”

进行文道片区整治。全力配合区委、区政府做好文道周边片区涉及文道文庙片区的示范整治,包括侯家巷、文津巷、上马街、狄梁公街、上官巷、杏花巷,涉及80栋、3236户,同时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和雨污分流工程,对杏花巷、山右巷等街巷地下管网进行改造,争取实现年内小区功能环境的整体提升。

丰富街巷文化内涵。在完善街巷设施和管理的同时,挖掘文庙上马街、狄梁公街、上官巷等老街老巷的历史文化印记,进一步丰富和打造一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故事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巷,凸显文庙个性特征、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增添街区旅游吸引力。

抓好“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做到门前无乱堆乱画,无垃圾、杂物、粪便,设施整洁,确保市容环境良好。


宜居家园创建提升突出“改”

结合“三供一业”和老旧小区改造,对辖区内13个社区的105个小区楼院进行维护和改造,包括楼道粉刷、楼道内破损窗户更换、违建拆除、楼体粉刷、地面硬化、安防智能化等10余项内容。

对同站东巷、同站南巷、同站西巷、同站北巷、同站中巷、黑土东巷、东夹巷等7条背街小巷进行升级改造。

全面开展“垃圾清零”行动,做到拆迁工地周边、老旧小区内部、城市道路周边卫生无死角,进一步改善辖区环境面貌。


点位创建提升突出“管”

对辖区内五一广场(北)、建筑工地、中小学、宾馆饭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点位周边环境达标情况,进行常态化管理和巡查。


围绕服务功能提升 强化“一院一站一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初心书院,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围绕党群服务、文化教育、府城游项目,在文庙街道办公楼旧址筹建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组建一个传播党的声音、开展党性教育、传承优秀文化的平台——文庙·初心书院,打造太原市城市街道党建文化品牌、特色红色培训及党群服务阵地,引领文明新风尚,服务文旅项目。


重点强化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

依托文庙街道新办公场所建设,全面提升街道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高标准打造宣传文化、市民教育、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等5个功能室。

做到志愿者服务站“9有”和道德讲堂“9有”。

发掘本地区民间手工艺能人,开展多样性的文化活动,大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全面优化社区文化服务品质

对现有社区及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氛围营造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老旧、无破损及用字规范、内容健康、易于未成年人理解。

完善对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文体活动室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功能室建设。

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上不断发力,逐渐形成功能完善、资源丰富、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群众满意的社区公共文化活动阵地和综合服务平台,促使居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获得感幸福感节节攀升。


围绕“党建引领” 合力共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创新治理模式,建设幸福文庙

做好“红色聚力”这篇文章,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三级党建体系,推动支部建在区块上、区块实行网格化,进一步深化街道网格化管理。

明确创建工作中主管单位、物业、业委会的职责和任务,无物业小区发挥业委会自我管理作用,有物业小区依靠业委会与社区共同监管物业公司管理,让小区的运转顺畅起来,业委会、社区和物业三方共管防止老旧小区创城不走样,实现共建共享共治,建设幸福文庙。


营造浓厚创城氛围

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精神文明宣传等氛围营造。

全覆盖开展问卷调查,提高居民参与率和知晓率,确定入户任务,发放宣传页和宣传品。

开展公益宣传“六查三改三下”专项整治,让氛围更浓郁,让百姓的文明意识培植于心。


实施志愿迎泽提升行动

充分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健全社区楼院长(单元长)、业主委员会等社区组织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大力推广“大拇指”党员先锋队、“唠嗑队”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楼院长、网格长、志愿者的主动性和公益性。

除常规性创城志愿服务外,开展好“邻里守望,情暖社区”、便民利民等5项志愿服务活动,努力打造发展所需、百姓所盼的城市环境。


实施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提升行动

引导辖区青少年主动参与、合力共建全国文明城市,通过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我是爱路小卫士”“我为居民拍美照”“太原府城游小使者”等系列活动,培养良好道德规范。


通过涂鸦彩绘、拍照摄影、文明倡导等方式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扮靓迎泽,助力创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