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狄仁杰最后得以善终了吗?

历史思想家


狄仁杰在生前深受武则天的信任,死后被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三代皇帝先后追封,结局非常的完美。狄仁杰性格刚正不阿,不肯依附于权贵。

狄仁杰上任后,一年内处理了一万七千多件积压的案件,不管涉案的人是谁,狄仁杰按照律法办事,从来不巴结权贵。狄仁杰离任的时候,所有被判决的人都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不称赞狄仁杰公正廉明的。

武则天丝毫不理会大臣们的诬告,并且专门召见狄仁杰说:你做官的成绩非常好,可是却有人诬告你,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回答说:如果陛下认为臣有错,那么臣应该改错。如果陛下认为臣没有错,这是臣子的荣幸。

后来狄仁杰被来俊臣陷害下狱,狄仁杰的儿子去宫里告御状,武则天饶恕了狄仁杰的死罪,将他贬低出洛阳。狄仁杰被贬官之前,官职是地官侍郎,狄仁杰重新被启用后,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成为了鸾台侍郎,代理纳言的权利。

等到狄仁杰去世的时候,武则天在朝堂上痛哭说:老天呀!你为什么早早的夺走我的阁老!狄仁杰一生刚正不阿,得罪的人非常多,但是由于武则天对狄仁杰十分信任,大臣们始终没能谋害狄仁杰。狄仁杰晚年劝武则天立李显做太子,为李唐王朝的复兴立下了大功。


随心行


狄仁杰最后是得以善终的,在真实的历史中,狄仁杰在唐高宗时期,就开始当官了。但他获得重用却是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作为古往今来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胸襟和气魄,远非寻常男人可比。对于反对者也十分狠辣。轻则下狱,重者处死。狄仁杰虽然坐过牢,武则天却始终不杀,并且委以重用。其实原因不外四点。

首先,狄仁杰处理政务能力很强。他担任宁州刺期间,处理民族问题十分得体,在当地深受百姓爱戴。由于在地方政绩斐然,武则天十分看重狄仁杰,拜他为宰相。也从不直呼其名,一般叫他国老,也不让行跪拜大礼。其次,武则天很懂得进退。虽然他的内心也反对武则天,可从来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第三,狄仁杰情商高。武则天作为皇帝,最为人诟病的是男宠很多。但是狄仁杰从来没有批评和议论领导的个人生活。

其四,狄仁杰十分理解武则天心理。狄仁杰为官刚正,得罪了不少地方和朝廷势力。甚至他还为国家大事常常跟武则天争吵。但是武则天却不怪罪于他。因为他知道武则天需要这样为国为民的人才。并且这样的人,没野心,不会危及他的权力。





扶苏与鱼


善终。

狄仁杰最后的结局是:久视元年(700年),拜内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

狄仁杰(剧照)

狄仁杰以他的宰相之才,在地方上当县长,自然做得有声有色,百姓感恩戴德。后来契丹骚扰河北地区,武则天赶紧又召狄仁杰出来,他兵不血刃,打退了契丹。

因此历史上的狄仁杰是个文韬武略的全才,是块在哪儿都能闪闪发光的真金,不仅是野史小说里的神探而已。

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勋,亲赐紫袍、龟带,亲笔在紫袍上题写了“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狄仁杰被召回中央,很快恢复了宰相之职。

武则天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好几次派人游说武则天,要求当太子。大臣李昭德等劝武则天说,姑侄没有母子那么亲,应该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狄仁杰长期跟武则天相处,对这位女皇帝了解得很透彻,也乘机加了把料说:“陛下要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那千秋万岁,一直可以享受儿子在太庙给您的配食。

武三思(剧照)

要是立了侄儿,那可从来没听说过侄子当了皇帝在太庙祭祀姑姑的。”武则天有点烦恼,说:“这是朕的家事,你别掺和。”

狄仁杰是块硬骨头,不屈不挠地说:“当皇帝的人,家及四海,什么事情不是陛下的家事!我是宰相,怎么能不管?”

武则天最后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召回庐陵王立为皇嗣,延续了唐祚,没落到武家子侄手里。后代史学家都盛赞狄仁杰恢复唐室的功劳。

我觉得狄能善终,因为他不恃权欺人,不结党营私,审时度势,小心谨慎,作为文官没实质掌握军权,帝王觉得他对皇权没威胁,而他能力出众,正是朝廷需要的人才。


历史漫谈课


狄仁杰当宰相的时候是公元691年,但是当了仅仅4个月,就被来俊臣诬告下狱,后来没杀改为彭泽县令。

应该说我们看的《神探狄仁杰》,其实就是狄仁杰生命最后3年里面干的事情。
狄仁杰公元700年去世,享年70岁,从他这一生来看,有多数都是不受重用的时候,而史书上也没有留下狄仁杰是多会儿参加科举的。
岑仲勉说:“明经多帖两经,似乎较难,然《孝经》、《论语》文字无多,不难兼习。……进士诗、赋限韵,要须自出心裁,比口试专凭默记者,难易有差。”
因此在唐代考明经做官的多半还要受点歧视,因为这是一种比较投机的办法,不如考进士难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来狄仁杰考试,也算不上是绝顶天才的那种。
在这里值得一提到就是阎立本虽然扬名于后世的身份是画家,但是在唐代曾任高官,推荐狄仁杰的时候是河南道黜陟使。
因为在并州法曹位子上,处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而且没有错漏,这使得狄仁杰的名声逐渐的传出。
但是狄仁杰的仕途一直不顺利,公元676年,狄仁杰才担任了侍御史的从六品小官,对比当时朝廷来看,还是不入流,但此时的狄仁杰已经进入到最高统治者唐高宗的眼睛中,此后官运一路亨通。
也就是在短短的十年里面,狄仁杰达到了人生最巅峰的时候,在被起复担任宰相以后,公元696年狄仁杰被任命为魏州刺史,契丹首领孙万荣叛乱,一听说狄仁杰到来,吓得后退数十里,不战自败。
算起来狄仁杰在朝廷中枢也不过只有十年时间,大部分是生涯实际上都是在地方为官,因此在地方享有极高的声誉。

我很好笑


武则天时期的官不好做,小心翼翼也未必会有好的结果,因此官员的幸福指数是极低的,尤其是武则天实行酷吏政治的时候,官员们更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应该说狄仁杰算是一个意外,他晚年深得武则天信任,先后两次拜相,第一次时长四个月,第二次是三年

实际上,狄仁杰虽不像他推荐的张柬之宰相那样大器晚成,但真正受到器重的时候也不算小了。他以科举明经考试入仕,但早年官运很一般,甚至还被小吏给诬告了

直到676年之后,已经年近50岁的狄仁杰才被任命为从六品下的侍御史,几年后升任从五品上的度支郎中。应该说狄仁杰在唐高宗时期一直都是官位不显的,并没有得到李治的重用。李治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被武则天压制

自此以后,狄仁杰逐渐为武则天所重视,691年,62岁的狄仁杰成为地官侍郎,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实际上的宰相,这是狄仁杰第一次拜相,这个时候的狄仁杰虽然被武则天看重,但是武则天对他的信任程度远不能和后来相比

最后的结果就是狄仁杰被任命为彭泽县令,当了四年县令之后,他被派往魏州做刺史抵挡契丹犯边,与民生息,契丹不战而退,狄仁杰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颂,并立碑纪念。

不过年近七十岁的狄仁杰身体素质开始下降,他为此上表请求告老还乡,但是并没有得到武则天的准许,不过武则天为狄仁杰想的比较周到。

700年,77岁的武则天巡幸三阳宫,71岁的狄仁杰也随驾前往,并被武则天赐下宅第, 应该算是绝无仅有的恩宠了。


金属风暴


狄仁杰作为大唐的功臣,为大唐的江山社稷也是尽心尽力,即使后来女皇武则天登基为皇,他也是极力辅佐。大唐成为大周后,武则天对狄仁杰更是委以重任,他的干练与耿直令她无比信任。后来又被武则天重用,升至宰相,他对朝廷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武则天时期的“天下第一名臣”坚持李姓子孙继承皇位,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成为武则天最好的助手,也是武则天唯一的对手。同时,狄仁杰也是唯一一个得以善终的功臣。为何狄仁杰为何会得以善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1.是因为狄仁杰确实有真才能。一心为家国着想,而武则天初定天下,日后的发展更需要这样的人。

2.狄仁杰懂得官场生存条件,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就算有什么争议,也是委婉劝说,不会让武则天失去天颜,又能平息她心中的不和之意,大多数都是进言国家大事。

3.会赏识人才并加以举荐。为武则天推荐人才,凡是狄仁杰看上的人,张谏之等人都没有辜负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信任。

虽然武则天是个厉害的女皇帝,但也是一个爱才之人,只要没有触犯她的利益和底线,她也不会随便找人麻烦。而聪明睿智的狄仁杰,应该也是知道女王的心思,从来不敢触女王的底线,所以能够善终也是情理之中。


探秘档案TM


狄仁杰更是中国版本的柯南,常常能从细微之处推断案情进而侦破悬案。那么这样一位大臣,他的历史结局又当如何呢?

狄仁杰,字怀英,公元630年出生于唐朝龙兴之地并州太原,家族狄氏是太原有名的望族 ,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为官刚直不畏权贵,后被贬官。

狄仁杰可谓死时轰轰烈烈,死后也受到了唐朝皇室的追封。

公元700年,狄仁杰以71岁高龄病逝,为了纪念这位股肱之臣,一向勤奋的武则天废朝三日为他守灵,并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 数年后唐中宗复国成功,为了感谢狄仁杰的仗义执言,追赠狄仁杰为司空。

武则天时期的官不好做,小心翼翼也未必会有好的结果,因此官员的幸福指数是极低的,尤其是武则天实行酷吏政治的时候,官员们更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而宰相更是其中的高危职业,整个武则天时期,从684年开始算一直到705年的春天,武则天的统治长达21年,其中就任命了近70位宰相。

应该说狄仁杰算是一个意外,他晚年深得武则天信任,先后两次拜相,第一次时长四个月,第二次是三年,最后在宰相任上走完了他的一生,武则天对于狄仁杰的去世深感痛惜,这算得上是生荣死哀。


串场河


我们了解的狄仁杰,大多是从影视剧中获得的,在影视剧中,狄仁杰俨然成为了无所不能的神通人物,他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在面临内外危机时,他一次又一次的力挽狂澜,扶危济困, 救百姓于水火,同时他又是一个断案奇才

然而真实的狄仁杰并非大侦探,乃是一位护国良相,他的主要能力并不是推理与探案

首先来说,审理案件并不是等同于探案,正史上的狄仁杰审理过许多的案子,绝大部分并未进行细致的推理,而是根据呈上来的资料现作判断,在他做大理寺丞的时候,他每天都有很大的工作量,一天最多可以审理四十多个案子。武则天时期的天授二年(691年),狄仁杰升任宰相,在相位仅四个月就遭到了酷吏来俊臣的陷害而被罢官,贬到偏远的地方任县令,狄仁杰虽然从高高在上的朝堂被贬到遥远的穷地方,但他并不气馁,他积极做好分内的事,为百姓谋福利,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狄仁杰真是个文韬武略的全才,在哪里都能闪闪发光,因作战有功,在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期间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恰到好处的缓和了武则天和太子之间的关系。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姑侄与母子哪个亲,陛下若立庐陵王李显为储君,则千秋万岁后能常享宗庙,若要立侄子,没听说过侄子为天子,会在宗庙里祭祀姑姑的。


而狄仁杰的美名也就流芳百世,受后人敬仰。从李显被复立太子这件事来看,为什么大臣们进谏都不得好下场,主要因为他们都是在逼武则天还政李唐,而狄仁杰是为武则天考虑身后事,考虑如何圆满,让武则天选择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样武则天也容易接受。

狄仁杰身居宰相之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的弊政多有匡正改革,深受大臣及百姓的爱戴


历史图篇


狄仁杰的名字相信大家很熟悉,影视剧里经常有他的身影。但那是艺术创作,不是真正的历史。

正史中的狄仁杰自幼就是神童,二十岁入仕的时候,就被工部尚书阎立本(大画家)称作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逆境中的狄仁杰——涉谋反,被贬县令

692年正月,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律法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狄仁杰当场认罪,狄仁杰道:“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因此免去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全部贬为地方官。

狄仁杰的晚年生活——君臣相知

生命的最后一年,狄仁杰进拜内史,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当时,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唯有狄仁杰获赐宅第一所,恩宠冠绝当朝。当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十分敬重狄仁杰,称其为国老,在狄仁杰身体日渐衰老、上书辞官的时候,武则天多次挽留,免除其上朝跪拜,并且除了特别重要的军国大事,也特意嘱咐不准朝臣麻烦他。狄仁杰去世之时,武则天悲痛万分,朝堂上虽然大臣众多,但是武则天发出“朝堂空矣” 的感叹。

高罗佩与“神探”狄仁杰

狄仁杰能够被当作“神探”得归功于一个荷兰人,他叫高罗佩。他将自己写的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故事集在一起,统称《狄公案》。

狄仁杰一生为官,两次做宰相,为治理国家和许多地方立下过汗马功劳,却命运多舛,屡遭陷害打击,但他为了大局利益,敢于在朝廷上犯颜直谏,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


历史那事儿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狄仁杰能忽悠住武则天这只母老虎,在酷吏横行的时代建立煌煌功业,最终还得了善终。

狄仁杰在唐高宗李治年间便已出仕,有长期地方管理的经验,以精明能干而崭露头角。。

审案需要尊重律法,明确是非曲直,但做官就不一样了。狄仁杰为官做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懂得变通。

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把狄仁杰逮捕进了监狱。根据当时的法律,如果自己承认谋反可以不判处死刑,狄仁杰为了免受酷刑保住性命,进了监狱二话没说就承认自己谋反。

后来狄仁杰虽然被贬官,但总算保住了性命。

还有一次,狄仁杰进宫奏事的时候,正赶上武则天和男宠张昌宗玩双陆游戏,武则天邀请狄仁杰一起玩。如果是耿直之人,自然是毫不犹豫地拒绝,

张昌宗心里十分羞愧,气势上就已经输了,后来玩双陆自然也输了,只要将集翠裘给了狄仁杰。


武则天曾有过立武三思为太子的想法,而狄仁杰则是主张复立李氏子孙的。

武则天曾让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推荐了当时的荆州长史张柬之,他认为张柬之年纪虽老,但却有宰相之才。

后来武则天根据狄仁杰的意见,任用张柬之为宰相。而正是这个张柬之,趁着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恢复了李唐王朝。

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狄仁杰对张柬之的推荐,完全是有意给武则天送去了掘墓人。


狄仁杰能做宰相,是因为另外一个宰相娄师德的推荐,但狄仁杰完全不知情。

不过瑕不掩瑜,狄仁杰以其出色的能力,成为武则天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能臣,以致于武则天对他都非常敬重狄仁杰,尊为国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