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 ,而是 to SB


2020年,我学会一个词,叫见证历史。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 ,而是 to SB

这次创造历史的,是国货之光·美利坚韭菜收割机·纳斯达克泥石流·美股投资者绕不开的噩梦·一个莫得感情的优惠卷机器·刷锅水届的卡丽熙·2019年世界烧钱大赛的无冕之王·股价魔力挺代言人——瑞•民族之光•幸•咖啡。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 ,而是 to SB

瑞幸咖啡盘前自宫,股价崩盘


美国人还是太年轻,两周经历三次熔断就算了,美股今天没开盘,中概股瑞幸咖啡就来了个盘前自宫。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 ,而是 to SB

而在开盘后,瑞幸咖啡股价六次熔断,暴跌超过70%,又给老外上了一课。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 ,而是 to SB

瑞幸才是民族企业,割美国的韭菜,让中国人喝上咖啡。


瑞幸暴跌的原因——瑞幸咖啡提交监管文件显示,在审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年报发现问题后,董事会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


该调查委员会今日向董事会说明,调查显示,COO及其部分下属员工从2019年二季度起从事某些不当行为,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与虚假交易相关的销售额约为22亿元,相关的费用和支出也相应虚增。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公司将进一步对财务数据等调整进行公告。


22亿是什么概念?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 ,而是 to SB

瑞幸咖啡,2017年全年收入24万,2018年全年收入7.85亿,2019年1-3季度总收入28.08亿。


如果说2019年2季度-4季度造假22亿收入,你还有多少收入是真实的?造假占营收的一半以上,甚至更多!


所以,瑞幸咖啡同时公告,投资者不应再依赖公司以前的财务报表。


瑞幸咖啡会面临什么?


美国股市是监管严格的市场,瑞幸咖啡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可能面临严厉的刑罚


根据美国法律,提供不实财务报告和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要判处10至25年的监禁,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


同时审计机构也可能会涉嫌犯罪,可能要面临严格的举证责任。


此外瑞幸公司本身可能还会遭到证监会的巨额罚款。


第二、面临巨额的集体诉讼


因为造假已是实锤,瑞幸公司、相关董监高、审计机构等中介机构,将面临巨额的集体诉讼。瑞幸属于典型的虚假陈述。


此前,美国多家律师事务所发布声明,提醒投资者,有关瑞幸咖啡的集体诉讼即将到最后提交期限。


该项集体诉讼已于2月13日在纽约南区地方法院立案,多家律所表示,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月31日间购买过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资者如果试图追回损失,可以与律所联系。

当时的集体诉讼和今年1月31日,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在官方推特上发布的做空报告相关。


而在4月2日,瑞幸咖啡公开承认财务造假后,可以预料,集体诉讼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到4月2日前购买瑞幸咖啡股票的投资者。


第三、瑞幸还有机会吗?


个人觉得很难,瑞幸本来就一直持续亏损、烧钱,现在面临巨额的集体诉讼、和不可知的罚款、刑罚,甚至退市风险,已经很难东山再起。


更何况现在是疫情时期,对于大规模扩张店面的瑞幸来说,是雪上加霜,可能正因为公司支撑不下去,才有了这次的挥刀自宫。


如果商业模式有效,那么未来还是有希望。


但是商业模式是什么?是公司赚钱的方式。


瑞幸缺乏有说服力的商业模式,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依靠1.8折券获得流量,短时间做上市,这种商业模式本身是有问题的。


它的模式是不断烧钱、不断融资,现在融资路线已断,品牌因为造假而受到影响,个人觉得已经很难再有机会了。


从瑞幸得到的思考


我不喜欢喝咖啡,去星巴克,基本喝果汁。也从没喝过瑞幸咖啡,但从投资角度看,瑞幸咖啡这一课,给了我们不少教训和经验,这是有高价值的。


第一、瑞幸有一个很好的故事,但这个模式有根本缺陷:永远不赚钱。


瑞幸咖啡的对标,做中国的星巴克,面对中国几亿的中产阶级。


瑞幸咖啡一直用互联网思维卖咖啡,用免费和补贴吸引客户,通过不断扩张和融资,公司增速很快,向14亿人卖咖啡这个故事非常性感,但它的本质,是一次失败的资本套利。


瑞幸咖啡是一场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创始人和投资人相继投入70亿后,18个月后实现IPO,创了史上最快IPO的奇迹,上市估值300亿元。


从瑞幸招股书可见,在公开招募之前,大股东陆正耀持有瑞幸咖啡30.53%的股权;公司创始人兼二股东钱治亚持有19.68%的股权。


瑞幸咖啡的资本局,基本都是神州的人在玩。神州优车从创立到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租车平台,有人这样形容陆正耀风格:抓风口——彪悍融资——烧钱扩张——迅速谋求IPO。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 ,而是 to SB

IPO后,创始人和投资人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套现,瑞幸最高市值近800亿人民币,投资人实现10倍甚至更高的回报。


但因为迟迟找不到盈利方式,业务无以为继,加上遭遇浑水狙击、集体诉讼,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雪上加霜,无法隐藏财务虚假,这是瑞幸咖啡自宫暴雷的根本原因。


在浑水发布的做空报告看来,瑞幸的商业模式是根本不成立的,顾客是价格敏感型的,毫无忠诚度,未来的战略全是说故事。


浑水认为,瑞幸咖啡的单位经济模型有缺陷,永远不可能盈利。

“瑞幸只专注于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即咖啡因的摄入,这个主张是不成立的。”虽然相比西方国家和日本,中国人对咖啡的消费比例还很低,但实际上中国人均86毫克/天的咖啡因摄入量已经与其他亚洲国家相当,其中95%的咖啡因摄入量已经被茶叶解决。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 ,而是 to SB

第二、海外做空的专业性


在浑水做空报告中,团队雇用了92个全职,1418个兼职,选取了瑞幸头部的门店,挨个去单天留守12个小时,用数人头去估算平均售卖杯数。


We mobilized 92 full-time and 1,418 part-time staff on the ground to run surveillance and successfully recorded store traffic for 981 store-days covering 100% of the operating hours of 620 stores.

结果发现,瑞幸咖啡门店的订单编号是跳着的比如:1、2、5、7、9,所以造假的概率很大。


做空报告的团队,收集了25843张小票,作为统计样本,并说明了在统计学意义上,5000张小票就能达到95%的置信水平,而他们取样了25000张,将置信水平提高到了99%,认为这一数据非常具有说服力。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 ,而是 to SB

小票统计的平均每单杯数,外卖订单占比10%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 ,而是 to SB

收集了来自一万名以上用户,25843张的小票

因为小票上的信息实在太多,推出了其他关键信息。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 ,而是 to SB

小票信息

那就是,大部分咖啡平均单杯价格只有9-10人民币左右,远低于管理层披露的,超过63%的单杯价格超过了APP展示价格的50%,既12-16人民币左右。


这说明,对企业进行实地探访是观察企业经营状况的的很好方法。


A股缺少专业的做空机构,这也是不少垃圾股鸡犬升天的原因。


第三、投资要避免一次性损失


从股价看,瑞幸今晚的大跌,给A股投资者上了一课。


那就是,对于业务有疑点、财务有疑点的公司,需要慎重,不要轻易介入。


从美国经验,一旦中雷,可能就会万劫不复,造成高达80%甚至90%的、永久的一次性损失。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境外市场,蓝筹股、知名的公司会有溢价,中概股你要买行业龙头,因为安全性更好,而小盘概念股很多都是仙股,缺少交易,看上去PE很低,小而美,实际上是小而丑,很多是陷阱。


美股就是这样的注册制,你可以随便来上市,但是一旦暴露问题,那就是直接的跳楼价、甚至最终退市、一无所有。


对比之下,A股相对温和,所以某扇贝公司依然在市场活跃。


但我的建议是,你要有洁癖,对于有历史污点、有疑点的公司,去回避他们。


投资要适当分散,对于买入的公司要有充分的了解,炒股是很难的,风险随时发生。这些污点公司,或早或晚,可能会给你沉重一击。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比较认可消费股的原因,因为消费股,你更容易跟踪,东西好不好吃、卖的好不好,消费者评价如何,这是难以伪造的。


最后我的总结是,一个谎言的开始,就意味着要用无数的谎言去圆,这就是个一环套一环的故事,瑞幸咖啡以为它玩得溜,但事实证明,这整个下来就像一场荒诞的笑话。


瑞幸给中国企业、给美国股民上了一课,很多人说瑞幸是良心企业,割美国韭菜,给国内客户咖啡,但是这种大规模的财务造假,对中概股的形象是很不利的,长期看一些新兴公司的估值会受到影响。


谁会是下一个瑞幸咖啡呢?

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 ,而是 to SB

这些年,那么多公司热衷的资本运作,媒体吹捧,风口烧钱的公司,真的有价值吗?


1.8折的咖啡,怕是以后很难喝到了,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文 | 仓都加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