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高週轉:碧桂園“造人”的623天


一把手高週轉:碧桂園“造人”的623天

造,釋義“做,製作”;而東北話中,造亦有“折騰”的意思。


碧桂園“造人”,便很好地詮釋了這兩種字義:一邊造機器人,烈火烹油;一邊折騰員工,不知不覺。


也正是這樣的衝突,讓楊國強的機器人之夢,變得撲朔迷離。


3月27日,碧桂園發佈了2019年度業績報告。縱觀整個年報,有幾個關鍵信息:

一把手高週轉:碧桂園“造人”的623天


前兩個信息透露碧桂園保持銷售增長的同時,去化和回款都表現不俗,造血能力很強。後兩個信息透露,碧桂園在不斷加大機器人方向的投入,這個被外界描述為陷入窘境的新業務似乎正在持續發力。


而就在2020年2月24日,也就是碧桂園正式復工的第一天晚上。碧桂園悄然啟動了一場總部與區域人事大換防,至少涉及16項組織架構調整,38位高管獲得新任命,另有34位高管被免職。


其中碧桂園的全資機器人子公司博智林的執行總裁張志遠被調任為湖南區總裁,加上張志遠的這次調動,已經是博智林兩年裡第三次高管變動了。


如果只是換個執行總裁,也不會引起這麼多疑慮,但最值得關注的是,博智林的下一位執行總裁人選,至今還懸而未決。


一向高調把機器人掛在嘴邊的碧桂園,看起來機器人業務發展還不錯的碧桂園,居然讓博智林機器人群龍無首。


何其迷幻。


01

“造人之勢” 風頭無兩


2018年5月,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產城融合中心總經理劉寧在一場業內高峰論壇上透露,碧桂園計劃投資智能製造領域,準備面向全球招攬智能機器人領域人才。


這消息放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碧桂園深圳機器人產業園落地開始。自此開始,碧桂園的機器人業務蓄勢待發,就像搭上了正在倒數計時的升空火箭。


2018年7月,碧桂園的全資子公司博智林機器人公司便於廣東順德成立。公司成立之初,沈崗便空降而至,擔任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總裁一職。當時,這是一個重磅消息。


在此之前,沈崗長期在全球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日本機器人企業發那科擔任研發要職。4年半前回國後,他帶領上海發那科機器人登上中國市場的首位。


據報道,“我們有沒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公司?”楊國強的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沈崗。


他選擇了投身碧桂園,擔任博智林機器人的總裁,開啟一番從零開始的事業。

一把手高週轉:碧桂園“造人”的623天

圖/沈崗


作為一名長期漂洋海外的科研人員,他一直希望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做貢獻。


“這既是一個很大的目標和情懷,也是我一直想做的。”


碧桂園請來沈崗這樣的頂級專家,曾經也一度被外界視為碧桂園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決心。


同年9月,碧桂園又在順德建立了機器人谷。


“碧桂園希望與全世界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攜手,打造世界一流的機器人研發基地,為國家智能製造做出我們的貢獻。”簽約儀式現場,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表示,碧桂園計劃5年內在機器人領域投入至少800億元。


2018年12月,碧桂園與清華合作成立機器人聯合研究院。這是碧桂園這個地產龍頭企業轉型進軍機器人領域的關鍵動作。


而就在揭牌儀式的前幾天,楊國強在12月管理會議上做了一番講話,關於機器人的內容就佔了三分之一,1個多小時的講話裡“機器人”出現了近40次。


“我們應該是一個高科技的企業,未來是科技創新改造和引領行業的時代。”


手起刀落,平均兩個月一個大動作;高調自信,不做頂尖不罷休的勢頭,“碧桂園速度”驚人地從房地產開發轉到高科技戰場。


那一年,“高科技企業碧桂園”,風頭無兩。


02

“不抗造”的高管


2019年1月4日,碧桂園發佈新的人事任免通知,其中,張志遠,朱劍敏改任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執行總裁、副總裁,之前他們都是從事的地產業務。


事實上,自從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成立以來,公司的架構變動頻繁,經常會空降一個領導下來,公司的總監副總監就有十幾個,中高層的領導數目,已經遠遠超過公司規模該有的領導數量。


這一群對高科技一竅不通的地產精英們,生硬的把地產行業的慣用思維,套用到做機器人上。


楊國強曾經在博智林內部會議上說“你們做的事要能產生效益,不然就不要研究。”


有句話怎麼說呢,“一個女人10個月生孩子,楊老闆會給你10個女人,讓你1個月生出孩子。”


2019年1月21日,楊國強在內部講話中就公司發展戰略作出新的闡釋,稱碧桂園將做強主業,轉型升級,向高科技大型綜合企業闊步邁進。


與此同時,碧桂園公司網站的“公司簡介”內容作出更新,也明確指出“碧桂園是為全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產品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


一把手高週轉:碧桂園“造人”的623天


機器人之於碧桂園,在楊國強看來,是一顆發動機,能夠提升碧桂園等核心競爭力。


他多次強調“科技的進步不可想象”,認為碧桂園也該與時俱進,以高科技為傳統的地產行業賦能,成為最具競爭力的房地產公司,迎接“機器人建房子”的時代的到來。


碧桂園“造人”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到3月份,楊國強亮出機器人業務時間表:“希望建築機器人今年完成量產前的試運營,在2020年開始大量投入使用。


2019年4月9日,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佛山順德)基地在博智林掛牌落位,聯動港科大落位雙創載體。18日,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副總裁朱劍敏透露,目前,有10多款建築機器人已經完成樣機研發,陸續進入工地測試。


一切都向著預期發展,碧桂園“造人”貌似成了。

一把手高週轉:碧桂園“造人”的623天


誰能想到,同年5月,博智林機器人兩位大將相繼出走,讓全力衝刺的碧桂園,來了一次急剎車。


當時,入職不到一年的沈崗正式從碧桂園離職。這一下子戳破了曾經的“山盟海誓”,無疑讓人好奇這位頂級機器人專家為何洩氣了。


有媒體報道,由於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架構變動過於頻繁,從地產公司調來的高管不少,最終導致被高薪邀請而來的沈崗被架空,不能對項目做出直接對決斷了。


中高層領導架構臃腫,非專業人員大量插手研發工作,這對身懷理想主義的技術專家沈崗,無疑是最大的折磨。


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讓沈崗選擇放手。


值得一提的是,同在5月,碧桂園招來了世界500強企業西門子的終身制高管周小天。


初臨之際,周小天和沈崗相似,也是滿懷壯志,其高調對外宣告“放棄了某世界500強企業終身制高管職位”,帶著夢想來接任。”


令人唏噓的是,周小天最終也只堅持了4個月,於2019年9月離開。


03

還在被“造”的員工們


2019年8月31日,博智林機器人已遞交專利申請超過600項。同時,在人才儲備方面,截止到2019年8月31日,博智林研發人才團隊規模1840人,其中博士、碩士佔比超過31%,公司研發人員的平均年齡30歲。


雖然人才濟濟,但對於博智林公司所有的項目,楊國強相當上心,貼心得為員工搞起了“科普”。


2019年9月,楊國強多次把央視《我愛發明》那些所謂的農民發明家請來,要求公司把所有手頭研發項目停下來,去總部聽他們宣傳自己的小發明,聽他們給公司提建議。


事實上,這個節目中那些農民發明家發明的物件,多是一些簡單會動的小機構,比如做雨傘的,做兒童塗鴉筆的,又或者是削菠蘿的,做涼皮的等等,這些小發明的技術含量與造機器人相比起來,高下立判。


但這並不耽誤楊國強對發明的熱愛。只是可憐了研發人員,一有活動,或者有領導參觀,就必須去總部當觀眾。領導們興致來了,還要跑前跑後,演示機器是怎麼動起來的。


或許,楊老闆不怎麼關注抖音、快手,如若不然,恐怕以手工耿為代表的一眾土味發明家,也會被邀請到博智林溜達一圈,搗鼓搗鼓自己的小玩意兒。

一把手高週轉:碧桂園“造人”的623天


更重要的是,由於項目太多,再加上一些不切實際的安排,就造成了博智林加班情況特別嚴重。晚上10:00公司大有人在。甚至凌晨兩三點,還有人在寫程序,而且加班是和績效掛鉤的,如果績效不達標,就拿不到年終獎。


工作壓力大,可發揮空間有限,這些高學歷人才,有苦難言。


本來,沒事學習學習鄉鎮科學技術,也姑且算是帶薪休息,放鬆放鬆自己也沒什麼不好的。但這些被招來的博士們還得拓展額外的技能,這讓很多人一下子摸不著頭腦了。


據悉,博智林公司大多數高學歷人才做的都是和自己本專業不相關的工作,比如,明明可以做技術的,去搞交流對接,做了技術的,搞得也是最基本的機械設計,一系列的非標自動化。

一把手高週轉:碧桂園“造人”的623天


這個現象,引起了不少工作在一線,加班加點幹活的本科生和碩士生的吐槽:


“這些高薪高學歷的博士們,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寫PPT。而且他們除了寫PPT和催你幹活之外,其他什麼都不會,甚至有很多博士連萬用表都不會用。”


學歷歧視鏈,在碧桂園內部,居然神奇的反過來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要做好機器人,是困難的。


2019下半年,碧桂園內部員工曾對媒體透露,去工地測試的十幾款機器人根本沒經過打磨,基本全都出現問題,連上過央視新聞的牆紙鋪貼機器人、地面鋪貼機器人也沒能經過允許測試,已經全部撤回。


直至2019年年底,博智林有近20%的員工被“優化”。


已離職的員工吐槽道,“成立一年多,沒有一款產品可以真正投入使用,沒有生產一點效益。”


一把手高週轉:碧桂園“造人”的623天


2020年1月12日,碧桂園Foodom機器人中餐廳在廣州開業。


據悉,這家餐廳截至目前已投入46種機器人作為餐廳運營的核心設備,構成整套餐飲機器人體系。開業當天,現場的機器人演示好像篤定地告訴參觀的來賓:我們有好好造機器人,可沒有“造”員工。


一把手高週轉:碧桂園“造人”的623天

機器人煲仔飯,來自碧桂園官網


確實,看起來有模有樣,碧桂園好像還在它既定的軌道上。


但隨著2月碧桂園內部高管變動,博智林一時間群龍無首,又讓碧桂園的“造人”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


自2018年7月17日博智林機器人公司正式成立,到2020年3月31日,碧桂園“造人”一共歷經623天。


“我們有沒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強的機器人公司?”


雄心勃勃的楊國強,究竟能否兌現自己的豪言。


依然難判。


他需要先給碧桂園的機器人公司找一個負責人。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