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入園最好?資深幼師坦言:寶寶不會這些技能,入園就是去受罪

草長鶯飛,轉眼又到了3歲齡寶寶準備幼兒園報名的時候了。面對終於要被送去學堂的"家中神獸",家長心裡是什麼感受呢?可能會有一點欣慰,還夾雜一絲不捨,當然也少不了一些擔心。

欣慰的是孩子慢慢長大了,已經有機會獨自成長了;不捨的是孩子其實年齡尚小,這就離開了父母的溫暖懷抱;而不安的原因則是擔心孩子一人在幼兒園,多少會碰到一些不好應對的難題。

家長們的擔心和不安不是毫無理由的。根據《幼兒教育》的調查,真實的情況確實是這樣,67%的孩子入園後會產生一定程度的不適。

3歲入園最好?資深幼師坦言:寶寶不會這些技能,入園就是去受罪

三歲寶寶"人高馬大",卻交不到朋友,愁了媽媽

宇宇(化名)是2月的生日,在3歲半的時候,揹著媽媽新買的卡通書包,高高興興的進了幼兒園。剛上小班的宇宇,長的比中班一般的4歲孩子都還高一點、壯一點,媽媽看著他每天頗有氣勢的小背影,心裡也是憋不住的開心和歡喜。

但是半年過去了,媽媽卻開始憂愁暗生,因為宇宇的老師已經跟她說了很多次了——宇宇太"獨"了。

宇宇媽媽對孩子的社交問題很是焦慮,趕忙求助老師,孩子到底是怎麼個"獨"法?老師客氣的回答說,有幾次做遊戲,老師讓小朋友們自己組隊,每次都是宇宇找不到小夥伴跟他一隊。

平時休息或者吃飯,別的孩子都是三五成群的一起活動,唯獨宇宇自己一個人走。老師悄悄問宇宇為什麼,宇宇低著頭,有些不那麼神氣地說不喜歡跟別人一起玩

宇宇媽媽趕忙接過話茬,"宇宇怎麼是有些委屈地告訴我說,是別的小朋友不喜歡跟他玩呢?"

3歲入園最好?資深幼師坦言:寶寶不會這些技能,入園就是去受罪

聽到這兒,宇宇的老師笑了,"這下咱們找到原因了,孩子的小問題還是得咱們家校共同努力才能解決啊"。

宇宇老師解釋道,剛入園的孩子年齡小,本來就對家裡親人有很強的依賴性,再加上剛來到相對陌生的新環境,就會有一定的不適應。宇宇身上體現的就是社交不適應。

可能是他的安全感較低,也可能是他不太會表達交往意願。這個技能應該在入園前好好培養的。

但是現在發現也不晚,幼兒園和孩子父母一起努力,現在開始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吧。

年齡不是必要條件,寶寶入園,這些技能一定要滿足

1、 基本生活技能要掌握,吃喝拉撒得自己做

吃喝拉撒都能獨立完成,寶寶才能自己照顧自己。《教育導刊》聲稱,家長應當注意入園前的寶寶能否做到這幾點:自己用杯子喝水、用勺子或筷子吃飯、穿脫簡單的衣服以及自己去上廁所。這是家長在孩子入園前必須要教會的技能。

如果孩子連這些技能都不能很好的完成,那麼獨立性就會受到影響,時間一久,不僅跟不上幼兒園生活的節奏,嚴重的寶寶可能還會產生自卑心理。

3歲入園最好?資深幼師坦言:寶寶不會這些技能,入園就是去受罪

2、 安全意識要強烈,安全知識要記牢

無論孩子多大,家長心裡始終把他當成小孩子。這個道理,用在安全教育上永遠也不為過。

家長就要把寶寶當成剛出生的小孩子,認真教給他生活中的危險源和安全行為,比如如何過馬路,不拿剪刀亂劃,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上下樓梯時不追跑打鬧。《幼教365》刊文稱,寶寶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家長們要多通過日常的教育,讓孩子記住生活中的安全知識。

3歲入園最好?資深幼師坦言:寶寶不會這些技能,入園就是去受罪

3、 學會交朋友和打交道,社交能力是加分項

幼兒園是一個新的場景,對於裡面新的人和物,剛入園的寶寶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熟悉。但是如果入園前家長做好了孩子社交能力的培訓,那麼這個幼兒園裡新的老師和小朋友之間的適應過程,就會顯得輕鬆很多。

否則孩子就有可能因為社交弱而對幼兒園產生牴觸,甚至與人交往的願望也會降低。

寶寶入園前,家長要多創造孩子獨立社交的環境。比如讓小寶寶自己邀請他的小夥伴來家中做客,比如鼓勵他自己去跟不認識的小朋友打招呼。

3歲入園最好?資深幼師坦言:寶寶不會這些技能,入園就是去受罪

資深幼師陳茂華曾言,幼兒園是一個新的天地,寶寶的年齡只是一方面的條件,家長們還要多花些心思在寶寶入園前的技能培養上。

寶寶到學齡了,再掌握了這些技能,那麼不管到了哪個幼兒園,都會很快適應,然後才會更好的學習、玩耍和交朋友,才能更快樂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