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人醫戰疫“四清零”系列報道之二 難,挑起大梁亮刀鋒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

因為急迫,所以棘手。面對新型冠狀病毒這一“新型殺手”,全中國的醫護工作者都在摩拳擦掌,探索有效的診療手段,切實捍衛人民群眾生命健康。

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地市級醫院百強的十堰市人民醫院又一次挑起了攻堅克難的大梁。“想盡一切辦法、不惜一切代價、採取一切手段、克服一切困難。”醫院發出了號令,全體醫護工作者亮出了刀鋒——

“ECMO(體外肺膜氧合技術)是我院開展較早、運用較成熟的尖端治療手段。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ECMO在救治急危重症感染者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市人民醫院醫務部主任、急危重症中心主任劉傑告訴記者,得益於醫院平時對該項技術的良好掌握與應用,以“重器”治“重症”,保住了很多患者的生命。2月16日,一位76歲的重症患者經人醫治癒出院,成為我市年齡最大的治癒患者。

“每治癒一位新冠肺炎患者,需要一個鏈條上幾十上百人天衣無縫地共同努力。”隔離病區負責人尹義平形象地介紹,一位發熱患者來院,首先要經過預檢分診處、發熱病房、門診CT室、檢驗抽血處等環節檢查,其次要經過核酸檢測、全院線上視頻會診等環節確診,期間要在發熱門診病房留觀,再到隔離病區治療。從門診到ICU,人民醫院所有高精尖儀器、一切先進診療手段開足馬力不停運轉,確保“疑似病例無一遺漏、確診病例有效救治”。

“我們率先引入中醫傳統療法,根據本次疫情的特點製作出中藥防感茶飲和香囊,推動中醫藥積極預防新冠肺炎。”市人民醫院中醫醫學中心主任劉仁斌告訴記者,面對疫情大考,人醫醫者交出的答卷兼顧中西、無問西東。

“難,真的難。我們每天要面對600多份樣本,每一次檢驗都是與死神的擦肩而過。”人民醫院檢驗科李蓮告訴記者,每天面對從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危急重症科、留觀室等科室收集來的咽拭子、血液、糞便、尿液等各類標本,檢驗科的戰士們在厚重的防護服裡咬牙堅持、克難攻堅,確保萬無一失。

戰“疫”期間,十堰人醫共接診發熱病人2742例,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者158人,確診68人,留觀近千人。因為病患激增,醫院難上加難。2月16日,一套ECMO輾轉兩國四地從德國抵達人民醫院,“飛將軍自重霄入”,為戰“疫”除魔“四清零”發揮神威。“我們取得‘四清零’的成績,與黨和國家的殷殷關懷和各地各界的鼎力相助分不開。”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鍾森說,正是因為有了人民戰爭的鋼鐵防線,才成就了人民醫院這座“鋼鐵堡壘”。

的確,從“抗疫一線”到“無疫醫院”,靠得是全體醫護人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奮不顧身,靠得是醫院“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過硬實力,靠得是全社會“勠力同心、和衷共濟”的守望相助。越是艱難越向前,這是人醫的擔當,也是家國的情懷。(記者王雁博 通訊員 陳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