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你最喜歡哪句話?

儒門小夫子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一、它寫出了中國文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情懷。在沒有本事照顧別人為社會做貢獻時,就做好自己。在無法左右外物時,就整理好自已的心態,隨時準備再出發。

二、它寫出了中國人“舍小我為大家”的精神,這種精神代代相傳,使中國人在關鍵時候能眾志成城,共同完成民族偉業。它激勵歷代文人自己雖然“茅屋為秋風所破”但卻在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種精神使中國人在關鍵時候能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三、它寫出了中國人愛國不講條件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心繫祖國。“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的思想意識紮根於人心,代代相傳!使中國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明白愛國不分先後,愛國不講條件的道理!





馬火蟻



du184567027


中國傳統文化典籍有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九部經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左傳》。四書五經內容廣泛、深刻,承載了我國幾千年的光輝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更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貴經典。時至今日,四書五經在社會規範、人際交流、社會文化等方面都在產生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其聲譽播於海內外。

我比較喜歡《論語》,有很多經典的語句,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起到了深遠影響。

【原文】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譯文】

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到的東西按時去溫習和練習,不也很高興嗎?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一位有修養的君子嗎?”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


V思維視覺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霸氣,直白。

沒幾位爭霸天下的,真心寧肯人負他不肯他負人。而曹老大不論歷史、演義總歸還是有被負的。

歷史:

1,魏書曰: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

2,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3,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從裴松之所引史料,可以知道歷史上曹操說的話是出自孫盛雜記,而且也不是演義中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史料1曹操是非存疑,當然可以明確的只有呂伯奢跟曹操是故人舊識,關係如何不清楚。

世語和孫盛雜記可以知道一件事,曹操殺人,因“疑其圖己”,而且是夜裡聞食器聲。

那麼我們來看看當時曹操,是處於什麼樣的境地?

卓到,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京都大亂。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出關,過中牟,為亭長所疑,執詣縣,邑中或竊識之,為請得解。

魏書更是名言,逃歸鄉里。

一個違命逃跑被官府緝拿的人,會擔憂會害怕別人圖己,這說是多心多疑,未免失之偏頗。

且呂伯奢不在,不管這故交交情幾何,心裡忐忑不安是逃犯的正常心理。

而曹操殺人之後,悽慘悲傷感嘆,自私自利誠然是,但寧願自己辜負他人,不讓他人辜負自己,本就是很多人奉行的準則,曹操說了出來,比不說但這麼做的,好。

演義,【良久乃出,謂陳宮曰:“老夫家無好酒,容往西村沽一樽來相待。”言訖,匆匆上驢而去。

操與宮坐久,忽聞莊後有磨刀之聲。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二人潛步入草堂後,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

當時天色已晚,未見豬之前,覺得一個朝廷遍行文書,捉拿甚急的要犯能安然坐於客席,聽聞磨刀聲會想到這是別人半夜殺豬待客,那真是心大。

當然,事後又殺呂伯奢,確實大不義,不過,既然樑子結下了,防人之心不可無,僅僅指望人不計較滅門之禍,婦人之仁。

故,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個人倒挺欣賞,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

曹操有此語是真梟雄






美易起名


知行合一,此心光明。——王陽明

知行合一,就個人理解,有三層意思:

1.知道就去做,學到就去做。

2.致良知,並貫徹到每天的生活中。

3.知行合一,知為陰,行為陽,就像太極,和諧統一。

此心光明,個人理解是,因“天道無親,恆與善人”,所以我們要“臻於至善、止於至善”。

從生而為人的角度講,就是去除掉人性中的惡,保留人性中的善。

以此為原則和宗旨,修身、齊家、為人處世。

當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織盛”來臨時,用一顆光明的心來應對。


——吳偉



此去經姩


我最喜歡《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句名言表達:天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是引用此處。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自強不息,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每一個都要涵養品德,讓中華文明源源不息地流淌……


北易源


我最喜歡《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這句名言表達:天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是引用此處。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自強不息,奉獻自己的力量;我們每一個都要涵養品德,讓中華文明源源不息地流淌……


古典文化作品英譯


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

三字經四成語千字文;

弟子規女兒經 名賢集;

各行高精尖工具用書。


李志勇LZY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可以說每一個讀書人都會或多或少喜歡這句話,並當成畢生目標。



吉祥07M


沙沙小觀園,我來談一談。

但凡有點文化知識的人,不可能只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一句話。那可能真不算大氣和有見知。每個人都是在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綜合知識後,才可有對文化的自己的理解。

相傳孔子三見老子,但對老子的三次對話,都有贊,但還是形成了自己獨家的學說。

有文化的人一定不是僅喜歡一句古詩文的人,也不可能是最喜歡一句古詩文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