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巨輪轉身背後,恆大三內年將"減負"4500億

3月31日,中國恆大發布2019年度業績。年報數據顯示,恆大2019年實現合約銷售額6011億,核心利潤408.2億,資產負債率77.9%,淨負債率159.3%,現金餘額2287.7億。

除了亮眼的業績外,最核心的看點是在會上,許家印宣佈"恆大從2020年開始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

揭秘巨輪轉身背後,恆大三內年將

許家印宣佈恆大全面實施新戰略

銷售劍指萬億 "減負"4500億

許家印在發佈會上詳細闡述了新戰略的內涵,"高增長"就是要實現銷售高速增長,今年要實現銷售8000 億,到2022 年要實現銷售1 萬億;"控規模"就是要嚴控土地儲備規模,實現土儲負增長,未來三年每年要降低3000 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 年降低到2 億平方米左右;而"降負債"就是要把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 億,到2022 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 億以下。

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看似各自獨立,但其實環環相扣。只有實現銷售額大增,才有更充足的回款,同時減少支出,才有更加充足的現金流,才能大幅降低負債率。

"我認為一個企業的發展,在經營發展戰略方面,一定是經過深入研究的。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國內外宏觀經濟情況,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會做出不同的經營發展戰略。"許家印在發佈會上表示,此時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大戰略,也是一次順勢而為。

揭秘巨輪轉身背後,恆大三內年將

恆大一季度銷售及回款對照圖

巨輪為何轉身?

恆大、萬科、碧桂園被譽為國內三大房企龍頭。與萬科、碧桂園相比,恆大創立與上市的時間最晚。由於起步較晚,恆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以2006年為例,萬科與碧桂園年銷售分別為212億與79億,而恆大僅有17億,業績差距明顯。

然而,許家印把握住中國經濟騰飛帶動房地產高速發展的黃金機遇。恆大實施高負債、高槓杆發展戰略,通過超前的城市佈局獲得龐大的優質土地儲備,推動銷售爆發式增長。2016年,恆大銷售3734億超越萬科與碧桂園,成為地產一哥,並在此後兩年成為行業"利潤王",完成向"領跑者"的轉變。

步入2020,房地產市場環境面臨巨大變化,在"房住不炒"政策指導下,房地產市場進入"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平穩發展新週期,大幅擠壓房企加槓桿擴張空間。恆大在此背景下啟動戰略轉型,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充分體現了許家印前瞻性的經營智慧和戰略眼光,為集團在未來三到五年的發展目標指明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