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江湖不平靜 11家銀行去年新增髮卡大降57%

2019年,信用卡經歷一系列事件衝擊,包括剛性扣減要求、繼續嚴查信用卡涉房地產交易、部分銀行“降額封卡”、現金分期持續收緊,這顯示行業可能正在經歷拐點。

信用卡江湖不平靜 11家銀行去年新增髮卡大降57%

  “共債”的風險尚未遠去。多位銀行業高管在近日的業績發佈會上表示了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銀行資產質量,特別是信用卡影響的擔憂。

  近期陸續公佈的銀行年報顯示,信用卡作為銀行零售業務的主要抓手,2019年髮卡量總體下降超57%。

  除中國銀行(3.490,0.01,0.29%)外,其餘銀行信用卡新增髮卡量均下降,尤其是國有大行降幅最大,工商銀行(5.160,0.01,0.19%)、農業銀行(3.390,0.02,0.59%)新增髮卡量較上一年度分別下降接近7400萬張、6000萬張。

  不過大部分銀行信用卡交易金額仍較快增長,如中信銀行(5.170,-0.01,-0.19%)、平安銀行(13.020,0.22,1.72%)和郵儲銀行(5.250,-0.02,-0.38%)的信用卡交易規模增速2019年均超過20%。信用卡貸款增速較上一年度大多下降,而交通銀行(5.170,0.01,0.19%)是目前唯一透支金額、交易量下降的銀行。

  新增髮卡量大幅減少

  銀行機構經歷過2017年、2018年狂飆突進的髮卡,信用卡2019年新發卡量大幅減少,但仍是銀行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

  3月31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銀行年報統計,2019年,11家上市銀行信用卡新增髮卡量約1.2億張,比2018年的2.8億張下降了57%。除中國銀行外,其餘銀行信用卡新增髮卡量均下降,尤其是國有大行降幅明顯。

  降幅較大的是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兩家銀行2019年新增髮卡量分別是約800萬張、約1700萬張,而2018年新增髮卡量分別是8259萬張、7865.67萬張。建設銀行(6.370,0.03,0.47%)、中國銀行2019年信用卡新增髮卡量分別是1275.93萬張、1429.28萬張,較上一年度的新增髮卡量分別增減-171.07萬張、67.61萬張。

  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32.330,0.05,0.15%)2019年新增髮卡量約1100萬張,較上一年度下降1085萬張。股份行信用卡髮卡增長最快的是中信銀行,去年新增1626.81萬張,但較上一年度新增髮卡量仍下降121.79萬張。光大銀行(3.630,0.02,0.55%)、平安銀行、民生銀行(5.730,0.02,0.35%)的信用卡新增髮卡量分別是1149.83萬張、880.91萬張、790.89萬張,較上一年度新增髮卡量分別下降376.57萬張、437.09萬張、289.97萬張。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信用卡新增髮卡下降,除越來越多的持牌和非持牌經營者湧入消費金融市場外,也與監管“剛性扣減”的要求有關。

  “整體上,我們行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期後,在2017年底到2018年初發卡量最大。因為當時強化線上、線下拓展,行裡對於獲客量相應的考核機制配套比較‘厲害’。但是還是要尊重業務發展規律,所以接下來對信用卡業務進行了結構調整和質量控制。總體的貸款餘額沒有變,但是客戶數又增長了。”一位股份制銀行信用卡中心人士稱。

  特別是,信用卡監管也在加強,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對此有過持續報道,為防範潛在風險,監管部門提出信用卡“剛性扣減”要求。

  交易分期佔比提升

  銀行信用卡新增髮卡量不如往年,透支(信用卡貸款)金額增速也多不及往年,但大部分銀行的刷卡交易量仍在快速增長,這提高了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

  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和郵儲銀行的信用卡交易規模增速在2019年均超過20%,三家銀行2019年信用卡交易量2.56萬億元、3.34萬億元、0.93萬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23.05%、22.5%、20.24%。

  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2019年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556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銀行卡業務收入增加33.35億元,主要是信用卡分期業務收入增加;結算、清算及現金管理業務收入增加55.36億元,主要是第三方支付業務增長較快帶動收入增加。工行信用卡透支增加514.65億元,增長8.22%,增速不及上一年度的17%,該行稱主要是信用卡分期付款餘額穩健增長所致。

  建行銀行卡手續費收入526.20億元,增幅13.92%,主要是信用卡業務緊抓加快產品創新,豐富各類客戶產品線,穩步推進發卡量拓展和消費交易額提升。建行信用卡貸款7411.97億元,增長13.79%。

  信用卡交易唯一下降的是交通銀行,該行2019全年累計消費額2.95萬億元,同比下降3.97%;集團信用卡透支餘額4673.87億元,較上年末下降7.48%。

  疫情如何影響信用卡

  “前兩個月,我們的信用卡一般的情況下是負增長,特別是今年,負增長的情形更嚴重一些,沒有增量,這個(不良)率自然就上去了,這是必然的。”3月20日,建設銀行首席風險官靳彥民在該行業績發佈會上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銀行在業績發佈會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信用卡交易量、資產質量有不小的影響。

  招行表示,受共債風險等外部因素影響,信用卡貸款不良率1.35%,較上年末上升0.24個百分點。

  “去年89億元的新生成不良貸款中,信用卡就多生成80億元,佔了絕大多數”。招商銀行副行長王良說,如果今年沒有疫情影響,信用卡會保持比較好發展質量,但是目前判斷信用整體資產質量態勢可能受到疫情衝擊,整體風險可能有所上升。

  3月27日,交通銀行副行長侯維棟在談到新冠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時說,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交通銀行的資產質量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反彈,這個反彈應該說總體上也是與銀行同業資產質量影響是基本一致的。從客戶維度來看,個人客戶、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受到的影響程度也是比較大的。其中信用卡業務新增影響是最大的。

  光大銀行副行長曲亮指出,疫情對信用卡業務的影響概括起來總結為“三降三升”。新增髮卡量增速下降,但數據營銷類髮卡的增速在明顯地上升。線下的銷售人員展業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客戶面籤辦卡的意願也受到疫情的影響,使得近期髮卡的速度是放緩的。但是線上數據+線下預約面籤,即稱之為數字營銷模式的獲客的量在快速提升,增長達到了10倍。

  此外,交易增速總量下降,但是線上交易增速顯著上升。數據顯示,線上的交易量增長達到了27%,光大銀行陽光惠生活APP業務量增長了6%。回款的總量增速在下降,風險管控的壓力明顯上升。催收運營的難度的確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很多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疫情衝擊面還是比較大的。“聚焦到信用卡領域,下一步信用卡信貸業務的風險的確面臨上升的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